文章解析

zǎo
xì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chén
guāng
chū
zhào
liáng
míng
chū
kāi
mén
shēng
quǎn
shàng
jiē
mián
zhī
shī
湿
niǎo
lín
chuāng
bào
tiān
qíng
bàn
xiāo
宿
jiǔ
tóu
réng
zhòng
xīn
tuō
dōng
zhà
qīng
shuì
jiào
xīn
kōng
xiǎng
jìn
jìn
lái
xiāng
mèng
duō
chéng

译文

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小狗在台阶上睡觉知道大地已经变得潮湿,小鸟正在窗前不停鸣叫仿佛在报告天晴的消息。醉意还未完全消散,仍感头重脚轻,刚刚脱去了冬衣顿时令身体轻松爽快。睡醒后只觉得心境非常空明而没有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

逐句剖析

"晨光出照屋梁明":晨光初照,屋室通明,

# 晨光:曙光;阳光。

"初打开门鼓一声":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

"犬上阶眠知地湿":小狗在台阶上睡觉知道大地已经变得潮湿,

"鸟临窗语报天晴":小鸟正在窗前不停鸣叫仿佛在报告天晴的消息。

# 语:作动词,鸣叫之意。

"半销宿酒头仍重":醉意还未完全消散,仍感头重脚轻,

# 宿酒:犹宿醉。

"新脱冬衣体乍轻":刚刚脱去了冬衣顿时令身体轻松爽快。

# 冬衣:冬季御寒的衣服。

"睡觉心空思想尽":睡醒后只觉得心境非常空明而没有烦恼,

# 思想:思忖,考虑,烦恼。,心空:佛教语。谓心性广大,含容万象,有如虚空之无际。亦指本心澄澈空寂无相。,睡觉:睡醒。

"近来乡梦不多成":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

# 乡梦:思乡之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早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在杭州创作的一首七律。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清晨的景象: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鼓声响起,小狗因地面潮湿而醒来,小鸟在窗前欢叫,仿佛在报告天晴。后四句则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宿酒未消,身体因脱去冬衣而感到轻松,心境空明,没有思乡之梦的烦恼。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早晨所见、所闻、所感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杭州的第一个春天即将来临时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早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在杭州创作的一首七律。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到杭州的第二年早春。杭州是他幼时立志去做官的地方,如今宿愿得偿,他心中自然快慰。诗人在这种喜悦和激动的情绪中,通过对早春清晨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任期间,他不仅积极治理地方,还被杭州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留下了许多描写杭州的诗篇。《早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充满了对杭州早春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早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早兴》描绘了诗人在杭州的第一个春天即将来临时的清晨景象。诗中通过晨光、鼓声、犬眠、鸟语等细节,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生机。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全诗笔致轻灵素淡,节奏流畅欢快,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赞美。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诗中通过静态的“晨光”“屋梁”与动态的“犬眠”“鸟语”相结合,生动地描绘出清晨的宁静与生机。静态的描写营造出清晨的宁静氛围,而动态的描写则赋予画面以活力,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情景交融:“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诗人将自然景象(如晨光、鼓声、犬眠、鸟语)与自身感受(如“头仍重”“体乍轻”)巧妙结合,既描绘了春天的清晨,又表达了内心的喜悦与陶醉。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诗歌的情感更加细腻,意境更加深远。细节描写:“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诗中通过对小狗因地面潮湿而醒来、小鸟在窗前欢叫等细节的描写,细腻地捕捉了春天的气息。这些细节不仅增强了画面感,还隐含了诗人对春天的敏感和喜爱。对比:颈联中“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通过“头仍重”与“体乍轻”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还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轻松与愉悦。虚实结合:“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前两联通过描写晨光、鼓声、犬眠、鸟语等实际景象,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生机(实写);后两联则通过诗人自身的感受(如“心空思想尽”“乡梦不多成”)表现了内心的愉悦与陶醉(虚写)。虚实结合的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拟人:诗人赋予小狗和小鸟以人的情感,“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使自然景物更具灵动性,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首联以“晨光”和“开门鼓”开篇,描绘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屋梁,以及清晨的鼓声响起的场景。这两句紧扣“早”字,通过晨光和鼓声营造出清晨的宁静与生机。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清晨的细节,展现出春天的清晨给人带来的清新与活力。颔联:“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颔联通过对小狗和小鸟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小狗因地面潮湿而醒来,小鸟在窗前欢叫,似乎在报告着晴朗的天气。诗人巧妙地捕捉了这两个动物的动态,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这两句不仅紧扣“早”字,还隐含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敏感。颈联:“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颈联从自然描写转向诗人自身的感受。诗人因前一晚饮酒过多,醒来时仍有宿醉未消的“头仍重”之感;而脱去厚重的冬衣,身体顿感轻松,这种“体乍轻”的感觉与春天的轻快氛围相呼应。诗人通过自身的身体感受,进一步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陶醉。这一联通过对比(“头仍重”与“体乍轻”)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动态感。尾联:“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尾联以诗人的内心感受作结,表达了因春天的到来而心境空明的状态。诗人提到“睡觉心空思想尽”,暗示自己在春日的清晨醒来后,心境宁静,没有被思乡之情所困扰,甚至“乡梦不多成”。这一联不仅呼应了诗题“早兴”,还通过“心空”和“乡梦不多成”暗示诗人已被春天的美好所感染,完全沉浸在这美好的季节之中。

4. 作品点评

《早兴》这首诗以轻灵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生活情趣,展现出一种素淡而富有生机的风格。诗中节奏明快流畅,洋溢着对春天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情感巧妙融合,使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愉悦与对生活的热情。这种将平凡生活诗化的表达,不仅让诗歌充满了灵动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长吟》

下一篇:唐·崔道融《西施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