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óu
chūn
·
·
luò
yáng
zhèng
zhí
fāng
fēi
jié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luò
yáng
zhèng
zhí
fāng
fēi
jié
nóng
yàn
qīng
xiāng
xiāng
jiàn
yóu
yǒu
xiāng
yíng
chuí
liǔ
duān
zhēng
zèng
bié
xìng
huā
hóng
chù
qīng
shān
quē
shān
pàn
xíng
rén
shān
xià
xiē
jīn
xiāo
shuí
kěn
yuǎn
xiāng
suí
wéi
yǒu
liáo
guǎn
yuè

译文

洛阳春浓花满城,姹紫嫣红香正浓。游丝有意,苦留游客丝萦绕,杨柳无情,争相送别为那般。杏花红处,遮去青山一片青,山路远,行人山下歇驿站。相去远,今宵谁能与我伴,唯有寂寞、孤馆与明月。

逐句剖析

"洛阳正值芳菲节":洛阳春浓花满城,

# 芳菲节:花草飘香的季节,指春季。

"秾艳清香相间发":姹紫嫣红香正浓。

# 相间发:先后连续不断地开花。

"游丝有意苦相萦":游丝有意,苦留游客丝萦绕,

# 游丝:蜘蛛和青虫之类的昆虫所吐之丝,被风吹到空中,成为游丝。

"垂柳无端争赠别":杨柳无情,争相送别为那般。

# 垂柳无端争赠别:古有折柳送别之俗,故云。

"杏花红处青山缺":杏花红处,遮去青山一片青,

"山畔行人山下歇":山路远,行人山下歇驿站。

# 山畔:指山路远。

"今宵谁肯远相随":相去远,今宵谁能与我伴,

"惟有寂寥孤馆月":唯有寂寞、孤馆与明月。

# 馆:驿馆。,惟有: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是宋代欧阳修的词作。此词以离别为主题,上片描绘洛阳春色,借“游丝”“垂柳”拟人化表达难舍之情,渲染离别氛围;下片设想旅途,借“杏花”“青山”之景,写行人孤单寂寞,“惟有寂寥孤馆月”将离情推向高潮。全词善用拟人、借景抒情手法,深婉含蓄。开篇以洛阳芳菲节点明地点与季节,营造氛围。上片春色旖旎,却难掩离情;下片旅途孤寂,尽显愁思。词中以景衬情,言尽意长,生动展现了离人不舍又无奈的复杂情感,是一首颇具艺术感染力的婉约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篇《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饱含离情别绪,创作于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的春天,当时欧阳修正离开洛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拟人:“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一句中,赋予游丝和垂柳以人的情感和行为,游丝“有意”苦缠,垂柳“无端”争送,把无情之物化为有情,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对洛阳的不舍之情。借景抒情:全词通过描写洛阳的芳菲春色,如“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以及旅途所见的“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等景色,将离情别绪融入其中,借美丽的春景抒发了词人内心的离愁别苦。对比:“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以洛阳的繁华热闹与旅途的冷清孤寂形成对比,山口红杏盛开的艳丽与旅途行人的孤单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词人离乡后的寂寞与凄凉。以景结情:“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词的结尾以景语收束,通过描绘孤馆中只有明月相伴的景象,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无尽的离愁别绪融入其中,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2.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洛阳正值芳菲节”一句如神来之笔,瞬间将读者拽入洛阳那满城春色的绚烂情境之中,奠定了全词明艳的背景基调。紧接着,“秾艳清香相间发”进一步细化春色,不仅让读者眼前浮现出花木繁茂、色彩缤纷的画面,更仿佛能嗅到春风裹挟而来的馥郁花香,从视觉与嗅觉双重感官强化了洛阳春日的美好。而“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堪称妙绝,原本无情的游丝与垂柳,在词人的拟人化笔触下,被赋予了深切情思。游丝“有意”苦缠,似在挽留离人;垂柳“无端”争送,仿若急于催行,看似埋怨,实则满含对洛阳及送行者的不舍。词人借景抒情,不着痕迹地从对洛阳春色的描绘,巧妙转入对离别之情的抒发,为下阕旅途孤寂之愁思埋下伏笔。下阕着重描绘旅途的春光与离愁。“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为全词传神之句。上句勾勒出旅途中春山独特景致,山口处红杏灼灼,如明艳火焰点亮青山,展现出自然的蓬勃生机;下句聚焦离人,他于群山间辗转前行,终在杏花盛开的驿舍歇脚。此地人烟稀少,与繁华洛阳形成强烈反差,愈发凸显离人的孤独。“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在寂静夜晚,离人满心孤寂,无人相伴,唯有孤馆中那轮冷月相陪,情感在此喷薄而出。下阕借旅途见闻,以乐景衬哀情,通过对春景的描绘,愈发烘托出离人因离别而生的无边愁绪,将词人对洛阳的眷恋、对离别的伤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词在这一叹息中戛然而止,却余味无穷,尽显深婉之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欧阳修的这首《玉楼春》是离别词,写得既深婉又层深,既含蓄又充满激情,堪称言尽而意永的佳作。

近现代夏承焘不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藻《舟行》

下一篇:宋·晁端礼《行香子·别恨绵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