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ún
yāo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shuǐ
xuān
yán
tòu
xūn
fēng
yín
táng
wài
liǔ
yān
nóng
fāng
chuáng
biàn
zhǎn
lín
diàn
shā
lǒng
xiǎo
chí
miàn
duì
róng
rén
gòng
chǔ
shuāng
yuān
zhěn
jiāo
kùn
shuì
méng
lóng
lái
lǎn
hán
xiū
tài
hàn
xiāng
róng
qún
yāo
yìng
xiōng

译文

临水轩榭的帘幕间,透入和煦的夏日风。银色池塘之外、是一片如烟般浓密葱茏的柳色。方正的床榻上铺展着鱼鳞纹竹席,碧色纱帐笼罩四周。小小的台阶前方、正对着池中的荷花。美人与爱人同卧双鸳枕,带着娇柔困倦、朦胧睡去。醒来后意态慵懒,含着羞怯之态,汗水与体香交融。素色的裙腰之下,映衬出莹润的酥胸。

逐句剖析

"水轩檐幕透薰风":临水轩榭的帘幕间,透入和煦的夏日风。

# 水轩:临水之轩。轩,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

"银塘外、":银色池塘之外、

# 银塘:池塘。银,谓池水明净。

"柳烟浓":是一片如烟般浓密葱茏的柳色。

"方床遍展鱼鳞簟":方正的床榻上铺展着鱼鳞纹竹席,

# 鱼鳞簟:花纹如鱼鳞状的竹席。簟:竹席。,方床:卧榻。

"碧纱笼":碧色纱帐笼罩四周。

"小墀面、":小小的台阶前方、

# 墀:台阶上的空地,亦指台阶。

"对芙蓉":正对着池中的荷花。

"玉人共处双鸳枕":美人与爱人同卧双鸳枕,

"和娇困、":带着娇柔困倦、

"睡朦胧":朦胧睡去。

"起来意懒含羞态":醒来后意态慵懒,含着羞怯之态,

# 含羞态:面带害羞的神情。

"汗香融":汗水与体香交融。

"素裙腰":素色的裙腰之下,

"映酥胸":映衬出莹润的酥胸。

# 酥胸:白嫩如酥之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系裙腰·水轩檐幕透薰风》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首词。词中以细腻笔触描绘男女缱绻爱意,展现夏日闺阁中的温柔风情。上片从环境描写入手,“水轩檐幕透薰风”勾勒出夏日闲适氛围,由室外“银塘柳烟”延伸至室内“鱼鳞簟”“碧纱笼”,再以台阶前盛开的荷花收尾,为人物出场渲染出清雅柔美的意境。下片聚焦人物,“玉人共处双鸳枕”直接点明情侣同眠的亲密场景,通过“娇困”“含羞”等神态刻画,将女子慵懒缱绻之态与新婚燕尔的甜蜜展露无遗。全词采用由景及人的写法,借夏日园林之景烘托闺阁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以细腻笔触描绘夏日居住环境,刻画了一位与心上人同眠,晨起后娇羞慵懒的女子形象,展现出青年男女间的缱绻爱意。

2. 写作手法

远近结合:“水轩檐幕透薰风”“银塘外、柳烟浓”“方床遍展鱼鳞簟,碧纱笼”,远近交替描写,将初夏的温润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铺垫:“水轩檐幕透薰风。银塘外、柳烟浓”:开篇写水边轩榭的檐幕间透进和煦的南风,池塘外柳烟迷蒙。“方床遍展鱼鳞簟,碧纱笼。小墀面、对芙蓉”:接着写轩内铺着鱼鳞状的竹席,被碧纱笼罩,轩外台阶正对着盛开的芙蓉。进一步铺垫出静谧、柔美的环境氛围,让读者自然联想到在此环境中休憩的人物状态。渲染:“水轩檐幕透薰风。银塘外、柳烟浓。方床遍展鱼鳞簟,碧纱笼。小墀面、对芙蓉”“薰风”“柳烟浓”“碧纱笼”“芙蓉”等意象,均带有“柔”“淡”“雅”的特质——南风是温和的,柳烟是朦胧的,碧纱是轻柔的,芙蓉是娇艳的。这些意象叠加,反复渲染出一种朦胧、柔美的夏日午后氛围,如同水墨画的淡彩晕染,让整个场景充满慵懒的诗意。情景交融:“和娇困、睡朦胧。起来意懒含羞态,汗香融。”“娇困”“意懒”并非孤立的情态,而是由上阕的环境催生:“薰风”带来暖意,“鱼鳞簟”“碧纱笼”提供清凉舒适的休憩条件,正是这样的环境让女子安然入睡,醒来后才有慵懒、羞怯的状态。情景浑然一体,余韵悠长。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典雅绮丽的笔触,精心勾勒出一幅温馨浪漫的初夏图景。“水轩”二句中,轻柔的薰风如灵动的精灵,穿梭于檐间帘幕,悄然潜入临水而建的轩阁。轩外,澄澈的银塘波光粼粼,远处柳色葱茏,如烟似雾,氤氲出朦胧的诗意。“方床”二句进一步聚焦室内,一方宽敞的卧榻之上,铺展着纹理细腻的鱼鳞席,碧纱帐轻柔垂落,宛如梦幻的帷幔。此处“笼”字妙用,恰似杜牧笔下“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朦胧意境,为场景增添了几分含蓄的美感。末句视角转向室外,小巧的阶墀静静面向池中绽放的芙蓉,清雅的花影与室内的温馨相互映衬。词人由外及内,再由近及远,巧妙运用“薰风”“银塘”“柳烟”“芙蓉”等意象,层层渲染,将初夏时节暖融惬意的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下片笔锋一转,以“玉人共处双鸳枕”直抒男女欢爱的主题。随后,词人将视角集中于女方,细腻刻画其缱绻后的娇困之态与朦胧神情。待她起身,羞涩之姿更添风情。即便文中偶现“香汗”“酥胸”等描写,却也因与前文的意境浑然相融,不显突兀。上片优美的环境描写,为下片的情事铺就了诗意的背景,二者相辅相成,自然和谐,仿佛浑然天成,将青年男女对幸福的追求与向往,以一种含蓄而动人的方式娓娓道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急雨》

下一篇:宋·苏辙《次韵答人幽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