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斜阳":雨后,夕阳斜照。
"细细风来细细香":微风轻拂,带来淡淡花香。
"风定波平花映水":风停水波平静,花儿倒映水中,
"休藏":别躲藏。
"照出轻盈半面妆":水中倒影宛如少女半掩的妆容。
"路隔秋江":道路被秋日的江水隔断。
"莲子深深隐翠房":莲子深深藏在翠绿的莲蓬中。
"意在莲心无问处":心事藏在莲心深处,无人可诉。
"难忘":令人难忘。
"泪裛红腮不记行":泪水沾湿了红润的脸颊,记不清前行的路。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分段赏析
上片:以细腻笔触描绘雨后黄昏的静谧美景。“雨后斜阳”开篇点明时间,雨后初晴的夕阳柔和温润,为全词奠定朦胧婉约的基调。“细细风来细细香”连用两个“细细”,既写微风拂面的轻柔,又暗藏花香若有若无的幽远,语言凝练而富有音韵美。“风定波平花映水”转入静态描写:风停后水面如镜,倒映着岸边的花朵。“休藏”二字拟人化,仿佛劝花儿莫要躲藏,顺势引出“照出轻盈半面妆”,将花影比作女子半掩的妆容,巧妙融合自然景物与人物形象,营造出含蓄娇媚的意境。下片:借秋江莲蓬寄托相思之情。“路隔秋江”拉开空间距离,暗示抒情主人公与所思之人隔江相望。“莲子深深隐翠房”以莲心深藏莲蓬为喻,暗指情意隐秘难诉。“意在莲心无问处”进一步强化无处倾诉的苦闷,而“难忘”二字直抒胸臆,揭示思念之深。末句“泪裛红腮不记行”刻画女子泪湿红颊、茫然失神的情态,以“不记行”收束全篇,留下无尽怅惘。全词融情于景,通过“斜阳”“细风”“花影”“秋江”“莲心”等意象层层渲染,语言清丽婉转,比喻新颖(如“半面妆”喻花影),将女子含蓄深沉的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欧阳修词作深婉含蓄的艺术风格。
上一篇:宋·欧阳修《玉楼春·题上林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