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水昔年人不见":这条瀑布早年没人见过,
"梵僧来说始知名":直到梵僧说起才传出名声。
"飞扬半杂烟岚气":飞腾的水流一半混着山间雾气,
"断续全同风雨声":断断续续的声响就像风雨声。
"四壁倚空疑鬼凿":四周崖壁凌空而立,让人怀疑是鬼神开凿的,
"一峰当面自天成":一座山峰正对着面,是天然形成的。
"虽然未作山中住":虽然没有在山中居住,
"曾到山中梦亦清":可曾到过这里,连梦中都觉清爽。
南宋诗僧
释文珦(1210~?),宋代诗僧。字叔向,自号潜山老叟,祖籍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其工诗,多山林闲适之作。代表作品有《哀梅麓楼寺丞》《爱秋》《别山中友》《采菖蒲》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此水昔年人不见,梵僧来说始知名”,以叙事开篇,交代大龙湫瀑布的“成名史”。昔日的大龙湫藏于深山,鲜为人知,直到梵僧(即外来僧人)的讲述,才逐渐为世人所知。这两句不仅点明了瀑布地理位置的幽僻,更以“梵僧来说”赋予其一层神秘的人文色彩,仿佛这自然奇观的发现,暗含着某种机缘与灵性的指引。颔联“飞扬半杂烟岚气,断续全同风雨声”,转向对瀑布形态与声响的细致描摹,从视觉与听觉双重视角勾勒其动态美。“飞扬”写瀑布水流奔涌而下的姿态,而“半杂烟岚气”则点出山间雾气与水流交融的朦胧感,使得瀑布在雄健中添了几分缥缈;“断续”状水流因山势、风力形成的节奏变化,而“全同风雨声”以比喻将瀑布的声响具象化,时而如疾风呼啸,时而似细雨淅沥,既写出了声音的多变,又暗合了山间气候的灵动。两句对仗工整,于实景中融入想象,尽显自然造化的生动。颈联“四壁倚空疑鬼凿,一峰当面自天成”,将目光从瀑布转向周边环境,赞叹山水的奇绝。“四壁倚空”描绘瀑布周围的崖壁高耸入云、仿佛凌空而立的险峻,“疑鬼凿”以夸张手法极言其形态的奇特,仿佛非人力所能为,只能归因于“鬼斧神工”;“一峰当面”则聚焦于正对着瀑布的山峰,“自天成”三字直抒胸臆,强调其自然本真的状态,不事雕琢却独具神韵。两句以“鬼凿”与“天成”对比,既突出了山石的险峻奇绝,又回归对自然本真的敬畏。尾联“虽然未作山中住,曾到山中梦亦清”,由景及情,抒发诗人对大龙湫的眷恋。诗人虽未在此长居,但若曾亲临此地,即便在梦中,那山间的清灵之气也依然萦绕心头。“梦亦清”三字看似平淡,却将瀑布的清幽之美推向极致,它不仅是视觉、听觉的享受,更能净化人的心境,即便离去,其影响仍能穿透现实,潜入梦境。这既是对大龙湫“清”之特质的升华,也暗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共情。
上一篇:宋·廖行之《清江道中》
下一篇:宋·吕南公《老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