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边得微径":在溪边寻得一条狭窄的小路,
"陟险穷层巅":攀登险峻的山路,直达高山的顶峰。
"上有巢居人":山顶上住着以巢为居的人,
"志隐忘岁年":他们心怀隐逸之志,忘却了岁月的流逝。
"心静语言寡":他们内心平静,言语很少,
"道在精神全":大道存于他们完整的精神境界之中。
"终身愿相依":我终身都希望能与他们相伴,
"愧我无宿缘":可惭愧的是我与他们没有前世的缘分。
"明朝下山去":明天早上我就要下山离去,
"怅望空云烟":只能惆怅地望着那空中的云烟。
南宋诗僧
释文珦(1210~?),宋代诗僧。字叔向,自号潜山老叟,祖籍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其工诗,多山林闲适之作。代表作品有《哀梅麓楼寺丞》《爱秋》《别山中友》《采菖蒲》等。
1. 分段赏析
“溪边得微径,陟险穷层巅”:开篇点明地点和事件,诗人在溪边偶然寻得一条狭窄的小路,随后沿着这条小路艰难地攀登至山顶。“微径”突出了小路的狭窄和隐蔽,“陟险”则强调了攀登过程的艰险,“穷层巅”表明诗人最终到达了山顶。这两句诗为后文的叙述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勇气和毅力。“上有巢居人,志隐忘岁年”:在登上山顶后,诗人发现了巢居隐士的存在。“巢居人”点明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巢为居,远离尘世。“志隐忘岁年”则进一步刻画了他们的精神状态,心怀隐逸之志,忘却了岁月的流逝。这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让诗人心生敬佩和向往。“心静语言寡,道在精神全”:此联具体描绘了巢居人的形象和内心世界。“心静”表明他们内心平静,不为外界所扰;“语言寡”则说明他们言语不多,注重内心的修养。“道在精神全”则强调了大道存于他们完整的精神境界之中,表达了对他们高尚境界的赞美和追求。“终身愿相依,愧我无宿缘”: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终身愿与巢居人相伴的愿望,但又因没有前世缘分而感到惭愧。这种矛盾的情感,更加突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无奈。这两句诗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矛盾和挣扎。“明朝下山去,怅望空云烟”:最后,诗人无奈地踏上下山的路途,惆怅地望着空中的云烟。“明朝”点明了时间,“下山去”表明诗人的行动,“怅望空云烟”则以景结情,将诗人的怅惘之情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无奈。
上一篇:宋·郭祥正《访隐者》
下一篇:宋·方信孺《龙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