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ǎo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yán
zhě
zhì
zhě
wén
lǎo
jūn
ruò
dào
lǎo
jūn
shì
zhì
zhě
yuán
zhù
qiān
wén

译文

夸夸其谈的人不如有智慧的人沉默不语,这句话是我从老子那里听到的。如果说老子是有智慧的人,那为什么他自己写下了五千字的著作。

逐句剖析

"言者不如知者默":夸夸其谈的人不如有智慧的人沉默不语,

# 如:一作知。

"此语吾闻于老君":这句话是我从老子那里听到的。

"若道老君是知者":如果说老子是有智慧的人,

"缘何自著五千文":那为什么他自己写下了五千字的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读老子》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中围绕老子“言者不如知者默”的观点展开,前两句表明观点的来源,后两句则以反问指出若老子是知者,却著书立说存在矛盾。运用了议论和反问的手法,通过对老子言论与行为的思考,展现出辩证思维。全诗语言直白,以简洁的文字引发对道家思想的探讨,体现了白居易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创作风格,充满哲理趣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反问:“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对老子作为知者却著书立说的行为提出疑问,增强了诗歌的思辨性和表达力度。对比:将老子主张的“言者不如知者默”这一言论,与他著写“五千文”的行为形成对比,从而引发读者对于“知”与“言”关系的思考,凸显出诗歌对老子观点的质疑态度。

2. 分段赏析

《读老子》第一句“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诗人开篇点明从老子处听闻“言者不如知者默”的观点,为后文的质疑做铺垫,语言简洁明了。第二句“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以反问的形式,对老子若为知者却著述《道德经》(五千文)的行为提出质疑,引发读者对言论与行为一致性的思考,使诗歌充满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为农》

下一篇:唐·皎然《春日杼山寄赠李员外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