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chūn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sān
yuè
shí
sān
hán
shí
chūn
biàn
tiān
yuè
làng
yuàn
fán
huá
bàng
jìn
yuán
zhū
cuì
yān
xiá
hóng
fěn
qiáng
tóu
qiū
qiān
yǐng
lín
shuǐ
rén
jiā
guī
lái
wǎn
zhù
xiāng
chē
yín
jiàn
tòu
chuāng
shā
yǒu
shí
sān
diǎn
liǎng
diǎn
zhū
mén
liǔ
fēng
xié
chén
shè
shāo
jīn
lěng
lǒng
yuè
zhào
huā

译文

三月十三是寒食节,春天的景色遍布天涯。依傍城墙的越溪阆苑,繁华秀美,它们临近宫墙、有珠翠装饰,笼罩着烟霞。红色的墙头,秋千的影子下,是临水而居的人家。傍晚归来,香车停驻。银色的漏箭透过窗纱,暗示时间已晚。有时候下了一点小雨就停了,红色的大门前柳丝细长,微风倾斜地吹着。不再焚烧沉香和麝香,金鸭香炉也变冷了,月光笼罩着梨花。

逐句剖析

"三月十三寒食日":三月十三是寒食节,

"春色遍天涯":春天的景色遍布天涯。

"越溪阆苑繁华地":依傍城墙的越溪阆苑,繁华秀美,

# 阆苑:传说中的神仙住处,这里是指京城宫苑。

"傍禁垣、":它们临近宫墙、

# 禁垣:宫墙。

"珠翠烟霞":有珠翠装饰,笼罩着烟霞。

"红粉墙头":红色的墙头,

# 红粉:胭脂和铅粉,女子的化妆品,代指女子。

"秋千影里":秋千的影子下,

"临水人家":是临水而居的人家。

"归来晚驻香车":傍晚归来,香车停驻。

# 香车:华美的车子。

"银箭透窗纱":银色的漏箭透过窗纱,暗示时间已晚。

# 银箭:指月光。

"有时三点两点雨霁":有时候下了一点小雨就停了,

# 霁:雨止。

"朱门柳细风斜":红色的大门前柳丝细长,微风倾斜地吹着。

"沉麝不烧金鸭冷":不再焚烧沉香和麝香,金鸭香炉也变冷了,

# 金鸭:涂有金粉的鸭形香炉。,沉麝:沉香与麝香,两种名贵的香料。

"笼月照梨花":月光笼罩着梨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越溪春》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春日写景词。此词描绘了寒食节前后越溪一带的春日繁华与优美景色。上阕着重展现越溪阆苑等地的繁华热闹,通过描写红粉墙头、秋千影里临水人家等景象,呈现出春日里生机勃勃、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下阕则刻画了傍晚归来后的情景,从晚归驻车、银箭透窗纱暗示时间,到雨霁后朱门柳细风斜的清新之景,最后以沉麝不烧、金鸭冷、笼月照梨花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对春日景色的欣赏和陶醉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大致创作于作者初至汴京之际,从词的上阕能明显察觉其带有早期作品流光溢彩的特征。此词专为寒食节而作,创作时间恰是寒食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春日写景词。主题是描绘寒食节时越溪一带的春日风光,展现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美好景象,表达对春日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上阕点明时间是寒食节,强调春色无处不在。下阕写傍晚归来,香车停驻,银色漏箭透过窗纱暗示时间已晚,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觉。

2. 写作手法

渲染:“越溪阆苑繁华地,傍禁垣、珠翠烟霞。红粉墙头,秋千影里,临水人家。”此句运用渲染手法,描绘了越溪阆苑的繁华热闹。开篇点明“越溪阆苑繁华地”,直接给该地贴上“繁华”标签,定下基调。“傍禁垣”强调其地理位置优越,靠近皇家宫墙,暗示此地的尊贵不凡,增添了神秘与奢华感。“珠翠烟霞”从视觉角度渲染,描绘出女子佩戴的珠翠饰品光彩夺目,如烟霞般绚烂,侧面烘托出此地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且居住者身份高贵。“红粉墙头,秋千影里,临水人家”进一步渲染,红色的墙头、荡漾的秋千以及临水而居的人家,构成了一幅色彩鲜艳、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全方位地渲染出越溪阆苑充满生机、富贵繁华的景象,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热闹与美好。对比:“有时三点两点雨霁,朱门柳细风斜”与“沈麝不烧金鸭冷,笼月照梨花”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有时三点两点雨霁,朱门柳细风斜”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雨后初晴,朱红色的大门旁柳丝细长,微风轻拂,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然而,“沈麝不烧金鸭冷,笼月照梨花”却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沈麝不烧”说明没有焚烧香料,“金鸭冷”表示金属鸭形的香炉也失去了温度,与前面雨霁时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同时,明月笼罩着梨花,更增添了清冷孤寂之感,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环境从美好到冷清的变化,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情绪。夸张:“越溪阆苑繁华地,傍禁垣、珠翠烟霞”,对京城豪富人家进行夸张性刻画:京城的汴河与五丈河,恰似江南越溪般灵动,那些豪富大户的府第,宛如神仙居所阆苑般壮美,并且大多紧邻皇城而建。

3. 分段赏析

上阙“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点明时间是三月十三寒食节,“春色遍天涯”以宏观的视角描绘出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天地之间,强调了春色的无处不在,为全词营造了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春天已经全面到来,引发对后续春日景色描写的期待。“越溪阆苑繁华地,傍禁垣、珠翠烟霞。”描绘了越溪和阆苑这两个地方。“繁华地”直接点明其热闹、繁荣的特点,“傍禁垣”说明它们临近宫墙,增添了高贵、神秘的气息。“珠翠烟霞”则通过具体的意象,描绘出这里有珠翠装饰,笼罩着烟霞,进一步渲染出繁华、绚丽的景象,展现出春日里这些地方的独特魅力和热闹氛围。“红粉墙头,秋千影里,临水人家。”将视角从宏观的繁华之地转移到具体的生活场景。“红粉墙头”描绘出墙头的颜色,给人以鲜艳的感觉,“秋千影里”一个“影”字,扩大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增添了生活的趣味和活泼感,“临水人家”则点明了居住环境,展现出一种宁静、美好的生活气息。与上文的繁华之地相互映衬,表现了从宫墙之旁到寻常人家充满着寒食节气氛的热闹氛围。下阙“归来晚驻香车。银箭透窗纱。”从景物描写过渡到人物的活动。“归来晚驻香车”描绘了傍晚归来,香车停驻的情景,暗示了主人公的活动。“银箭透窗纱”通过银色的漏箭透过窗纱这一细节,暗示时间已经很晚,起到了时间过渡的作用,同时也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为下文的雨霁之景做铺垫。“有时三点两点雨霁,朱门柳细风斜。”描绘了雨霁后的景象。“三点两点雨霁”写出了雨时停时下,偶尔停歇的状态,“朱门柳细风斜”描绘了红色的大门前柳丝细长,微风倾斜地吹着,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雨霁后的景象清新宜人,与前文的繁华和生活的温馨相呼应,进一步展现了春日景色的多变和美好。“沉麝不烧金鸭冷,笼月照梨花。”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沉麝不烧”说明不再焚烧沉香和麝香,“金鸭冷”表示金鸭香炉也变冷了,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安静。“笼月照梨花”描绘了月光笼罩着梨花的景象,月光清冷,梨花洁白,极力渲染其境之冷清,与上片的喧嚣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这春日夜晚宁静之景的喜爱和陶醉之情。

4. 作品点评

此词笔调轻柔,语言清新婉丽,营造出优美且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让读者尽享自然美感。想象是该词一大特色,词中虽未流于香艳,但作者所怀痴情,却让人体会到几分自作多情。他或许沉醉于自己构建的美好情境里,以细腻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画面,可这份痴情在旁人看来,多了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自作多情的意味便也隐隐浮现,为词作添了几分别样的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本篇笔调轻柔,语言清新婉丽,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给读者以自然美感。

易蓉、陈扬燕《宋代节序词研究与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道枢《颂古三十九首其一》

下一篇:宋·戴复古《新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