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dān
dōng
zhì
jiā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hán
dān
驿
féng
dōng
zhì
bào
dēng
qián
yǐng
bàn
shēn
xiǎng
jiā
zhōng
shēn
zuò
hái
yīng
shuō
zhe
yuǎn
xíng
rén

译文

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节,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

逐句剖析

"邯郸驿里逢冬至":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节,

#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邯郸: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

"抱膝灯前影伴身":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

# 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

"想得家中夜深坐":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

# 夜深:犹深夜。

"还应说着远行人":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

# 远行人: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邯郸冬至夜思家》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之手,是一首精巧的七言绝句。诗中生动描绘了冬至之夜,白居易身处邯郸驿舍时的所思所想。彼时,驿舍中的他,在这阖家团圆的节日,却孤身一人,满心孤寂,浓烈的思家之情油然而生。整首诗在语言上质朴平实,毫无雕琢粉饰之感,却蕴含着悠长醇厚的韵味。从构思来看,独具匠心,别出心裁。诗人巧妙运用想象之法,笔触在现实的驿舍与对家中情景的想象之间自如切换。他没有直白地倾诉思乡之苦,而是通过对家人围坐谈论自己这一想象画面的勾勒,从侧面烘托出自己对家人深深的思念。这般委婉含蓄的表达,将那一抹淡淡的思乡之愁、浓浓的怀亲之意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不经意间,也被这份深沉的情感所打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邯郸冬至夜思家》创作于公元804年,即唐德宗贞元二十年的年末。彼时,33岁的白居易任职秘书省校书郎。冬至佳节,朝廷按例放假,民间更是热闹非凡。大街小巷,人们身着崭新衣裳,相互馈赠美食,彼此恭贺节日,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庆氛围。而白居易却因仕途奔波,羁旅在外,夜晚只能投宿于邯郸的驿舍之中。在这本该阖家团圆的特殊时刻,驿舍中的他孤身一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这首饱含思乡之情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思乡怀人题材的诗。描绘了冬至佳节,诗人宦游在外,夜宿邯郸驿舍的情景,体现出驿舍中孤寂清冷的氛围。诗人运用想象,勾勒出家中亲人围坐谈论自己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虽身处异乡却心系家人的温情与怅惘交织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以及对亲人浓浓的牵挂与眷恋。

2. 写作手法

虚实相生:前两句“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是实写,诗人真实地描绘了自己在邯郸驿舍中,在冬至之夜抱膝枯坐,只有影子相伴的孤独场景,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凄凉的客居画面。后两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是虚写,诗人通过想象,推测家中亲人在深夜还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虚景抒真情,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侧面描写:前两句通过描写诗人在冬至夜的孤独处境,如“抱膝”“影伴身”等细节,从侧面体现出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多么想家,而是通过这些外在的表现,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孤寂和对家的思念。细节描写:“抱膝灯前影伴身”中的“抱膝”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出诗人枯坐的姿态,表现出他的百无聊赖和孤独寂寞。“灯前”则渲染了一种昏暗、冷清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

3. 分段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前两句以纪实手法,从侧面细腻地烘托出诗人“思家”的情愫。首句交代诗人于客居之地度过冬至佳节,简简单单一句“客中度节”,便已悄然种下“思家”的种子。在唐代,冬至是阖家团圆的重要节日,人们理应在家中与亲人共享天伦之乐。然而,诗人此刻却独在邯郸的客店,面对佳节,满心都是不知所措的茫然。次句具体描绘诗人在邯郸客栈中过节的场景。“抱膝”二字,生动勾勒出诗人枯坐的落寞姿态。“灯前”既点明了所处环境,昏黄的灯光营造出孤寂的氛围,又巧妙地点出时间是夜晚,同时映照出诗人的身影。一个“伴”字堪称神来之笔,将诗人的“身”与“影”紧密相连,赋予“影”以人的情感。灯前,唯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同样抱膝枯坐的诗人,这般画面,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之感、浓烈的思家之情,毫无保留地展露出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形单影只。诗歌后两句别出心裁,借助想象,从正面直抒“思家”之情。笔锋陡然一转,采用曲笔手法,诗人并未直接倾诉自己对家的思念,而是将视角转换,想象家中亲人在冬至深夜,依旧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远行在外的自己。这种写法极大地拓展了思乡之情的深度与广度,真切动人。其动人之处在于,诗人在思念家人时,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家人如何牵挂自己的画面。这个冬至,因为诗人的离家远行,家人想必也过得郁郁寡欢。当诗人自己抱膝于灯前,思念家人直至深夜,不难想象,家中的亲人们大约同样还未入眠,围坐在灯前,念叨着远行的诗人。至于亲人们具体谈论了什么,诗人并未详述,而是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每一位拥有天伦之乐经历的读者,都能依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尽情驰骋想象。整首诗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也未刻意卖弄复杂的艺术技巧,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便将那份深沉的思乡之情抒发得酣畅淋漓,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弦。

4. 作品点评

《邯郸冬至夜思家》这首诗精妙之处,首推其语言的直率质朴。诗人用最本真的话语,精准地呈现出人们习以为常却又极易忽略的生活体验,字里行间饱含的情感真挚浓烈,如涓涓细流,悄然淌入读者心田,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构思层面,这首诗更是别具匠心。一方面,诗中并未直接出现一个“思”字,然而,从开篇对客居邯郸逢冬至的叙述,到描绘灯前抱膝枯坐的身影,再到想象家中亲人深夜围坐谈论自己,每一处细节、每一句诗行,都巧妙地蕴含着浓浓的“思”情,于平淡之中见深情。另一方面,诗人在表达自己对家的思念时,另辟蹊径,从对面落笔。不直抒自身对亲人的牵挂,而是设想家中亲人如何在这个冬至夜思念着远行的自己,这般视角转换,使思乡之情的表达更为曲折委婉,也愈发深沉动人,赋予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

宋范希文《对床夜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施肩吾《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下一篇:唐·温庭筠《莲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