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diào
tóu
·
·
huā
tái

朝代:宋作者:韩元吉浏览量:3
guó
yòu
qiū
wǎn
tiān
yǒu
fēi
hóng
鸿
zhōng
yuán
zài
qiān
yún
chóng
jīn
cháng
gān
qiáo
xià
hèn
dōu
suí
liú
shuǐ
西
shí
dōng
xié
dòng
guǎn
西
fēng
jiāng
nán
àn
huái
nán
cǎo
lián
kōng
shí
chéng
cháo
luò
yān
shù
suǒ
gōng
qiě
dǒu
zūn
qián
jiǔ
měi
wèn
lóu
tóu
jiā
wǎng
shì
yǒu
zhōng
què
xiào
dōng
shān
lǎo
yōng
shuí
tóng

译文

水乡的秋天又到了傍晚时分,天边有飞鸿掠过。中原在哪里呢,放眼望去,千里暮云重重叠叠。从古至今,长干桥下,遗恨都随着流水向西流去,不知何时才能向东回流。夕阳西下,乐声悠扬,秋风中萸菊随风舞动。江南岸边,淮南渡口,衰草连天。石头城的潮水退去,寂寞的烟雾笼罩着树木,锁住了废弃的行宫。姑且尽情品尝眼前美酒,不要过问楼上的佳人,往事在有无之间难以分辨。却笑那东山的老者,掩着鼻子又能和谁一起呢。

逐句剖析

"泽国又秋晚":水乡的秋天又到了傍晚时分,

"天际有飞鸿":天边有飞鸿掠过。

"中原何在":中原在哪里呢,

"极目千里暮云重":放眼望去,千里暮云重重叠叠。

"今古长干桥下":从古至今,长干桥下,

"遗恨都随流水":遗恨都随着流水向西流去,

"西去几时东":不知何时才能向东回流。

"斜日动歌管":夕阳西下,乐声悠扬,

"萸菊舞西风":秋风中萸菊随风舞动。

"江南岸":江南岸边,

"淮南渡":淮南渡口,

"草连空":衰草连天。

"石城潮落":石头城的潮水退去,

"寂寞烟树锁离宫":寂寞的烟雾笼罩着树木,锁住了废弃的行宫。

"且斗樽前酒美":姑且尽情品尝眼前美酒,

# 樽:一作尊。

"莫问楼头佳丽":不要过问楼上的佳人,

"往事有无中":往事在有无之间难以分辨。

"却笑东山老":却笑那东山的老者,

"拥鼻与谁同":掩着鼻子又能和谁一起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调歌头·雨花台》是南宋诗人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绘了秋日傍晚雨花台一带的萧瑟景象,抒发了词人对中原沦陷的悲愤、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对现实无奈的喟叹。上阕通过“泽国秋晚”“飞鸿”“暮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迷茫的氛围,引出对中原的牵挂和对历史遗恨的思索。下阕描绘江南岸、淮南渡的衰草以及石头城废弃行宫的寂寞,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沧桑感。最后词人以“且斗樽前酒美”自我排解,却又以“却笑东山老”流露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全词意境深远,情感沉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韩元吉(1118~1187),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南涧。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南渡后徙信州(今属江西上饶)。曾为大理寺少卿、吏部侍郎,淳熙中两知婺州,晚居上饶。韩元吉学识渊深,词章典丽,议论明彻。词作往往流露出神州陆沉之慨,词风雄浑、豪放,与辛弃疾很接近。诗作学苏轼,赋物抒怀,均高妙工整。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寄陆务观》《水调歌头·雨花台》《雨中闻伯恭至湖上》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泽国又秋晚,天际有飞鸿”,这句词中“泽国”点明了词人所处的环境,“秋晚”则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天际有飞鸿”以飞鸿的形象,增添了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词人的孤独和对远方的牵挂。“中原何在,极目千里暮云重”,这句词中“中原何在”直接表达了词人对中原沦陷的悲愤和牵挂,“极目千里暮云重”则通过描绘暮云重重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愤和迷茫的情感。“今古长干桥下,遗恨都随流水,西去几时东”,这句词中“今古长干桥下”借长干桥这一历史遗迹,引发了对历史的联想。“遗恨都随流水,西去几时东”则将历史遗恨比作流水,一去不复返,表达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无奈和感慨。“斜日动歌管,萸菊舞西风”,这句词中“斜日动歌管”描绘了夕阳西下时,乐声悠扬的景象,“萸菊舞西风”则以萸菊在秋风中舞动的形象,增添了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下片:“江南岸,淮南渡,草连空”,这句词中“江南岸,淮南渡”点明了地点,“草连空”则描绘了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沧桑感。“石城潮落,寂寞烟树锁离宫”,这句词中“石城潮落”描绘了石头城潮水退去的景象,“寂寞烟树锁离宫”则以烟雾笼罩着树木,锁住了废弃的行宫,营造出一种寂寞、荒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且斗樽前酒美,莫问楼头佳丽,往事有无中”,这句词中“且斗樽前酒美”表达了词人自我排解的心境,试图借酒消愁。“莫问楼头佳丽,往事有无中”则进一步强调了往事的无常和难以捉摸,表现出一种无奈和超脱的情感。“却笑东山老,拥鼻与谁同”,这句词中“却笑东山老”以东山老者自比,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拥鼻与谁同”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感,流露出词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克《豆叶黄·树头初日鹁鸠鸣》

下一篇:宋·张孝祥《水调歌头·送谢倅之临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