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ù
zhōu
tóu
·
·
táo
huā

朝代:宋作者:韩元吉浏览量:3
dōng
fēng
zhuó
xiān
shàng
xiǎo
táo
zhī
hóng
fěn
jiāo
zuì
zhū
fēi
nián
shí
yǐn
yìng
xīn
zhuāng
miàn
lín
shuǐ
àn
chūn
jiāng
bàn
yún
nuǎn
xié
qiáo
zhuǎn
jiā
chéng
西
cǎo
ruǎn
shā
píng
,
chuí
yáng
zhēng
rèn
é
méi
níng
xiào
liǎn
yān
zhī
xiù
céng
kuī
hèn
xié
shǒu
chù
xiāng
hóng
suí
yuàn
chūn
chí
xiāo
shòu
sǔn
píng
shuí
wèn
zhǐ
huā
zhī
lèi
kōng
chuí
jiù
táng
qián
yàn
yān
yòu
shuāng
fēi
rén
lǎo
chūn
cháng
hǎo
mèng
jiā
qián
liú
láng
fēng
liú
dào
yīng
bēi
dàn
máng
máng
ǎi
duàn
líng
wǎng
shì
nán
zhuī

译文

东风带着情意,先朝小小的桃枝上飞。美人红粉细腻,娇艳如痴如醉,斜倚着朱红的门扉。记得去年时。她新妆衬着芙蓉面,隐隐与桃花相映争艳,临水自怜,春天过去一半,云日融融暖,顺着斜桥回转,直到夹城西边。绿草柔软平展,马儿跑得欢,渡口垂柳翩翩,玉勒的骏马嘶鸣着驰跃争先。我认出她秀美的蛾眉,凝神一瞥的笑脸,面颊上胭脂敷得淡淡。曾在绣窗前偷偷窥视的佳人今日不复见。依依相思愁恨绵绵不断。当年携手共游之处,桃花依旧芳香如雾,满地落红随着步履旋舞,怨恨春光到了迟暮。惜春人也消魂瘦损,又靠谁来慰问,只有桃花知心,空将清泪垂淋。旧日堂前筑巢的燕儿,随着烟雾迷蒙的春雨,又双双飞回旧居。惜春人空自衰老,年年更新的春光永远美好,但愿如梦的佳期跟着春天重新来到。前度刘郎今又到,昔日风流之地旧迹剩多少,桃花见此也应悲哀伤恼。只见黄昏时云霭茫茫一片,武陵溪已然看不见,往事已难以追返。

逐句剖析

"东风著意":东风带着情意,

# 著:带着。

"先上小桃枝":先朝小小的桃枝上飞。

"红粉腻":美人红粉细腻,

"娇如醉":娇艳如痴如醉,

"倚朱扉":斜倚着朱红的门扉。

"记年时":记得去年时。

"隐映新妆面":她新妆衬着芙蓉面,隐隐与桃花相映争艳,

"临水岸":临水自怜,

"春将半":春天过去一半,

"云日暖":云日融融暖,

"斜桥转":顺着斜桥回转,

"夹城西":直到夹城西边。

"草软沙平,":绿草柔软平展,

# 沙:草名,香附子。一作“莎”

"跋马垂杨渡":马儿跑得欢,渡口垂柳翩翩,

# 跋马:勒马使之回转。

"玉勒争嘶":玉勒的骏马嘶鸣着驰跃争先。

# 玉勒:玉饰的马衔。也泛指马。

"认蛾眉凝笑":我认出她秀美的蛾眉,

# 蛾:一作娥。

"脸薄拂燕脂":凝神一瞥的笑脸,面颊上胭脂敷得淡淡。

# 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妇女用作化妆品。

"绣户曾窥":曾在绣窗前偷偷窥视的佳人今日不复见。

# 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多指妇女居室。

"恨依依":依依相思愁恨绵绵不断。

"昔携手处":当年携手共游之处,

# 昔:一作“共”。

"香如雾":桃花依旧芳香如雾,

"红随步":满地落红随着步履旋舞,

"怨春迟":怨恨春光到了迟暮。

"消瘦损":惜春人也消魂瘦损,

"凭谁问":又靠谁来慰问,

"只花知":只有桃花知心,

"泪空垂":空将清泪垂淋。

"旧日堂前燕":旧日堂前筑巢的燕儿,

# 旧日堂前燕: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和烟雨":随着烟雾迷蒙的春雨,

"又双飞":又双双飞回旧居。

"人自老":惜春人空自衰老,

"春长好":年年更新的春光永远美好,

"梦佳期":但愿如梦的佳期跟着春天重新来到。

"前度刘郎":前度刘郎今又到,

# 前度刘郎:化用刘禹锡、刘晨事,比喻是作者自指。

"几许风流地":昔日风流之地旧迹剩多少,

"到也应悲":桃花见此也应悲哀伤恼。

# 到:一作“花”。

"但茫茫暮霭":只见黄昏时云霭茫茫一片,

# 暮霭:傍晚的云雾。

"目断武陵溪":武陵溪已然看不见,

# 武陵溪:用陶渊明《桃花源记》故事,也暗刘晨玩肇事。

"往事难追":往事已难以追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六州歌头·桃花》是南宋词人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是以桃花为主题,在对桃花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过程中,词人巧妙穿插了一段浪漫且带着几分哀怨的香艳情事,成功地将咏花与怀人融为一体。词的上阕,词人从桃花写起,笔锋一转,自然过渡到女子的容颜;下阕则由女子的容颜又回到桃花,最后感慨花依旧,人已非,字里行间满是怅惘与遗憾,情感细腻且缠绵,韵味悠长。整首词始终围绕桃花展开,咏花与写人相互映衬,风格既绮丽多姿又激越高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韩元吉(1118~1187),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南涧。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南渡后徙信州(今属江西上饶)。曾为大理寺少卿、吏部侍郎,淳熙中两知婺州,晚居上饶。韩元吉学识渊深,词章典丽,议论明彻。词作往往流露出神州陆沉之慨,词风雄浑、豪放,与辛弃疾很接近。诗作学苏轼,赋物抒怀,均高妙工整。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寄陆务观》《水调歌头·雨花台》《雨中闻伯恭至湖上》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韩元吉以新任鄱阳太守的身份前往镇江探望母亲。彼时,陆游正担任镇江通判一职。他们二人早有交往,此次在镇江重逢,一同游览江山胜景,举杯互敬美酒,还相互酬唱应和。从隆兴二年闰十一月到乾道改元正月,前后共计六十日。在这六十日里,他们相互唱和的诗歌加起来共有三十篇,本文所介绍的这首便是其中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恋情词,通过描绘东风轻拂下小桃初绽的艳丽之景,以及词人与佳人往昔相遇、携手同游的美好回忆,营造出一种既绮丽浪漫又饱含深情的意境;同时以如今桃花依旧、佳人难觅,旧地重游只剩落花飘零、燕子双飞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甜美爱情的深切怀念,以及人老春好、旧梦难续的怅惘与哀愁。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一句,化用刘禹锡“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典故:刘禹锡曾被贬后重返长安,见玄都观桃花凋零,感慨世事变迁。作者在此以“刘郎”自比,借故地重游桃花已谢,抒发物是人非、旧梦难续的伤逝之情。比喻:“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把桃花比作浓施红粉、娇憨似醉的美人,“倚朱扉”的姿态更是将桃花拟人化与比喻相结合,形象地描绘出桃花的艳丽和娇态,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桃花的美丽。起兴:“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以春风吹拂、小桃初绽起兴。借自然景物引出春日氛围,既点题“桃花”,又为后文写人叙事铺垫,如春风催花般自然转入对佳人的追忆,含蓄巧妙。铺垫:“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以人比花,赋予桃花人的娇美姿态。此句为下文“记年时,隐映新妆面”的佳人出场作铺垫,通过花的鲜活形象,自然过渡到对人面桃花相映的回忆,衔接流畅。象征:桃花象征红粉佳人,如“红粉腻,娇如醉”既写花之艳,亦喻人之美;“香如雾”“和烟雨”以朦胧桃花象征逝去的爱情,营造迷离氛围,暗指美好易逝,借桃花意象传递相思与怅惘。正衬:“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以落花凋谢正衬人因相思而憔悴。花的凋零与人的消瘦相互呼应,均显衰败之态,强化离别后的伤感,景与情的基调一致,倍添哀婉。借物抒情:全词以桃花为线索,如“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写花之盛,忆相遇之欢;“红随步”写花之落,叹分离之悲。借桃花的荣枯,抒发对往昔爱情的怀念与物是人非的感慨,物与情交融无间。对比:“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以双燕比翼双飞,对比词人形单影只。燕的“双飞”与人的“孤栖”形成鲜明反差,凸显离别的孤独与无奈,情感冲击强烈。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以春风轻柔、红桃初绽的景象起兴。“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这句话有两种理解。一种说法认为,桃花中有一种名为“小桃”的珍稀品种,它在正月就会开放(这一点在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有记载),所以此句可理解为春天刚至,小桃率先得到东风的眷顾而盛开。另一种说法则是做一般性的理解,“先上”意在突出桃花的艳丽,仿佛它独占了春天的美好风光。这两种说法并不冲突,都不影响对词意的理解。接着“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三句,将佳人比作桃花,由花引出人。李白在《清平调词》中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以花来比喻人;而此处则是以人比花。你看那朵桃花,是不是像极了那浓施粉黛、娇憨似醉、斜倚着朱红门扉的佳人?这样的写法,不仅让静态的桃花拥有了人的美丽和生气,更为下文由花及人做了铺垫。于是,自然地引出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般的回忆。词中“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两句,仿若前两句唐诗的翻版。不过,词人在其后进行了大段的渲染:“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脂。”这里交代了相见的地点、时间以及那位佳人的面容,相较于前两句唐诗,更加具体细致。这也体现了宋词(长调)“铺叙展衍”的特点,以及《六州歌头》短句促节在叙事上的优势。读到这里,我们不难想象词人是如何与佳人邂逅的,从这细腻委婉的笔触中,能深切感受到词人的一片深情。然而,就在此时,词情陡然转折:“绣户曾窥,恨依依”。这两句概括了两人之间爱情中的曲折。“绣户曾窥”描绘了他寻访、追求佳人的过程,“恨依依”则写出了他寻人未遇或未能如愿的惆怅失落。作者此处一笔带过,并未过多着墨。因为这段情节并非本词的重点,它只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的“初遇惊艳”,引出下文的“别后相思”。所以下片就转入对如今在此地睹花不见伊人的懊恼情绪的细致描绘。下片开篇,用一个“共”字衔接。词人仍在当年与她携手同游的地方徘徊,可如今看到的桃花,已不复往日的娇艳,花瓣飘落,香气淡薄如雾,因此作者忍不住埋怨起春光的迟暮。接着四句,进一步抒发自己面对落花时的相思之苦:“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因为佳人已踪迹难寻,自己被离别折磨得憔悴不堪,只有桃花能见证自己的伤痛,而佳人却毫不知情,这更增添了他的愁闷。这六句,先从花写到人,以落花的凋谢来衬托自己的伤感。行文至此,词人的心绪愈发杂乱,于是下文错杂写来,更显其触景生情、哀绪满怀:“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这是由“旧日堂前”的双燕引发的“孤独”情绪(其中暗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从“人不如燕”再次引出“人老春好”的感慨,又以“梦佳期”承接前文的“共携手”;“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到也应悲”,再次紧扣桃花,抒发了自己“重归故地”(暗用刘禹锡“桃花尽净菜花开”“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意,同时兼用刘晨、阮肇在天台遇仙女的典故)的伤怀之情。经过这一番缠绵悱恻的咏叹,最后以“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结尾,点明感伤往事、旧梦难续的主题。因为“武陵”一词暗藏着“桃花源”的典故,所以与词题中的“桃花”紧密相连。

4. 作品点评

总体而言,这首词以咏“桃花”为线索,或明或暗地讲述了词人的爱情故事:先在桃花盛开的美好时节相遇,接着在桃花小径上携手同游,最后旧地重游,只见桃花飘落却不见佳人的身影,只能在花径中徘徊,黯然神伤。在叙述这段爱情故事的过程中,词人始终紧扣“桃花”这个主题,委婉曲折地抒发了自己的愁绪。可以说,这首词是“咏物”与“咏怀”的巧妙融合,借物抒情、借物怀人。相较于崔护那首结构较为简单的七绝,这首词在委婉风情和绮丽文采上更胜一筹,而这得益于词人巧妙运用《六州歌头》长调的独特声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落笔天成,不事雕镌。如先秦书,气充力全。

宋陆游《祭韩无咎尚书文》

# 南涧名家,文献政事文学,为一代冠冕。

宋黄昇《花庵词选》

# 词章内容多神州陆沉之慨。

黄了翁《蓼园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慧远《示僧》

下一篇:宋·晁补之《东皋十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