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ái
shà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shì
rán
yuán
yīn
cái
zhì
gōng
sōng
lài
piāo
fān
kōng
shèng
xià
xiāo
xuě
zhōng
nián
jìn
fēng
yǐn
qiū
shēng
shǒu
cáng
yuè
huái
怀
zhōng
zhǔ
wěi
bān
fēi
kuí
lòu
tóng
rén
chēng
xiāng
duì
qīng
shòu
bái
wēng

译文

白色是它天然的颜色,圆形是因为裁剪制作的功夫。扇动时发出的声音就像松林中起风的声音,飘动的姿态好似仙鹤在空中翻飞。在盛夏能带来如冰雪般不消散的凉意,仿佛一年到头都有吹不完的风。仿佛能把秋天的凉意引到手中,好像能把月亮藏入怀中。麈尾扇有斑纹,与白羽扇不同,蒲葵扇粗陋,和白羽扇不一样。什么人能与它相对呢,只有清瘦的白胡子老翁与之相配。

逐句剖析

"素是自然色":白色是它天然的颜色,

"圆因裁制功":圆形是因为裁剪制作的功夫。

"飒如松起籁":扇动时发出的声音就像松林中起风的声音,

"飘似鹤翻空":飘动的姿态好似仙鹤在空中翻飞。

"盛夏不销雪":在盛夏能带来如冰雪般不消散的凉意,

"终年无尽风":仿佛一年到头都有吹不完的风。

"引秋生手里":仿佛能把秋天的凉意引到手中,

"藏月入怀中":好像能把月亮藏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麈尾扇有斑纹,与白羽扇不同,

"蒲葵陋不同":蒲葵扇粗陋,和白羽扇不一样。

"何人称相对":什么人能与它相对呢,

"清瘦白须翁":只有清瘦的白胡子老翁与之相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白羽扇》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开篇写白羽扇颜色素白是天然之色,形状圆是裁剪之功。然后以“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比喻,生动展现扇子挥动时的声音和姿态。“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突出扇子在盛夏如白雪般清凉,且能带来无尽凉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进一步描绘持扇感受,又将白羽扇与麈尾、蒲葵扇对比,突出其独特,点明与白羽扇相称的是清瘦白须翁,借物自喻,表达高雅志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将扇子挥动的声音比作松间风声,姿态比作鹤鸟翻空,形象生动地展现扇子特点。对比:“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把白羽扇与麈尾、蒲葵扇对比,突出白羽扇的独特与高雅。拟人:“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赋予白羽扇人的动作,仿佛能引来秋天、藏住月亮,增添诗意与情趣。

2. 分段赏析

《白羽扇》中“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开篇从扇子的颜色和形状入手,强调其天然的白色和圆形是材质本色与人工裁剪之功,为后文对扇子的赞美做铺垫。“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运用比喻,生动展现扇子扇动时发出的声音和飘动的姿态,突出其灵动之美。“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从功能角度,写扇子在盛夏能带来如冰雪般的凉意,且似乎永远有风吹出,凸显其对夏日消暑的重要作用。“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用拟人化的表达,赋予扇子神奇的能力,进一步强化扇子给人带来清凉、美好的感受。“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通过与其他扇子对比,突出白羽扇的与众不同和高雅。“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结尾点明与扇子相配的人物形象,给人以想象空间,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巡《闻笛》

下一篇:唐·曹修古《池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