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yáng
lóu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yuè
yáng
chéng
xià
shuǐ
màn
màn
shàng
wēi
lóu
píng
lán
chūn
àn
绿
shí
lián
mèng
hóng
chù
jìn
cháng
ān
yuán
pān
shù
yàn
diǎn
fēi
nán
wéi
kān
huà
zhàng
huá
táng
zhāng
guì
rén
kàn

译文

岳阳城下江水浩荡,无边无际,独自登上高楼倚着栏杆眺望。春天,两岸的绿色与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与湖水中的红波交相辉映,仿佛红波尽头就是长安。两岸山中的老猿正站在树上啼声悲苦,天上的大雁要从这浩渺无边的湖上横空飞过也很是艰难。这个地方风景壮阔美丽,只可画成画障,挂在贵富人家的厅堂里供他们欣赏。

逐句剖析

"岳阳城下水漫漫":岳阳城下江水浩荡,无边无际,

# 漫漫:大水无边无际的样子。

"独上危楼凭曲阑":独自登上高楼倚着栏杆眺望。

# 凭:倚、靠。,危楼:高楼。

"春岸绿时连梦泽":春天,两岸的绿色与洞庭湖的水色相接,

# 梦泽:即云梦泽,古代面积极大,包括长江南北大小湖泊无数,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到唐代,一般称岳阳南边的青草湖为云梦。

"夕波红处近长安":傍晚的彩霞与湖水中的红波交相辉映,仿佛红波尽头就是长安。

# 波:一作阳。

"猿攀树立啼何苦":两岸山中的老猿正站在树上啼声悲苦,

"雁点湖飞渡亦难":天上的大雁要从这浩渺无边的湖上横空飞过也很是艰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这个地方风景壮阔美丽,只可画成画障,

# 图障:画幅,画幛。唐人喜画山水为屏障,张挂在厅堂上。

"华堂张与贵人看":挂在贵富人家的厅堂里供他们欣赏。

# 张:张挂。,华堂:华丽的厅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七言律诗《题岳阳楼》收录于《全唐诗》,是诗人贬谪途中登临抒怀之作。全诗以岳阳楼为视角,描绘洞庭湖“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的壮阔景致,却暗含对漂泊生涯的哀怨与对权贵的讽喻,将个人羁旅之痛与家国忧思交织。全诗寓情于景,首联“楼观岳阳尽”以雄浑笔力总揽山河,颔联“春岸绿”“夕波红”借时空变幻隐喻归途渺茫;颈联“猿啼雁飞”以物喻己,道尽贬谪之苦;尾联直刺权贵奢靡,以“画图障”反讽现实。诗中对比反衬、借景讽喻等手法,凝练展现白居易“平易中见深警”的语言风格。张远评其“俯仰盛衰,寄慨无限”,《唐宋诗醇》赞其“写景雄阔,寄意遥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春所作。时年四十八岁的白居易刚结束长达四年的江州司马贬谪生涯,调任忠州刺史。自江州(今江西九江)赴忠州(今重庆忠县)途中,他行至岳州(今湖南岳阳),登临洞庭湖畔的岳阳楼。面对“烟涛微茫信难求”的浩渺湖景,诗人既为“春岸绿时连梦泽”的生机所触动,又因多年贬谪的郁愤未平,在“夕波红处近长安”的暮色中,遥望京城而不得归,遂将宦海沉浮之痛(如“猿啼雁飞”自喻漂泊)、对权贵奢靡的讥讽(“华堂张与贵人看”)融入诗中。此时的白居易虽获升迁,却仍处政治边缘,诗中“独上危楼”的孤影与“乾坤日夜浮”的苍茫,正是其历经贬谪后,对仕途幻灭与家国忧思的深刻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题岳阳楼》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属风景题材诗。诗中通过描绘登楼所见洞庭湖的浩渺景色,巧妙地将对京都的眷恋、行旅的艰难之感寓于其中,表达了诗人历经贬谪后的漂泊流离之苦,以及对贵人们无视流民逐客艰辛的怨愤。

2. 分段赏析

首联阔景,奠定苍茫基调“漫漫万重波,连山若蟠螭”以“漫漫”极写洞庭湖的浩渺无际,“连山”似龙蛇盘踞,暗喻仕途险阻,开篇即营造出雄浑苍茫的意境。颔联时空交织,遥寄京华“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中,“春岸绿”“夕波红”以色彩变幻勾连楚地云梦泽与都城长安,既写眼前春景,又借晋明帝“日近长安远”典故,抒发对京城的眷恋与归途渺茫的怅惘。颈联物我相融,悲情迸发“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以猿啼凄厉、雁渡艰危的意象,直喻诗人贬谪漂泊的孤苦。猿雁本为自然之物,却因“苦”“难”二字染上浓烈的主观情感,与“近长安”形成命运落差的反差。尾联讽喻点睛,刺世醒人“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将壮阔湖景贬为权贵厅堂的装饰画,犀利揭露统治阶层奢靡享乐、漠视民瘼的本质。表面写景,实则借“唯堪”二字直刺社会不公,以反讽手法升华批判力度。此诗以登楼为眼,熔壮景、哀情、讽喻于一炉。张戒《岁寒堂诗话》评白居易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此作正以“寓浓情于淡墨”的手法,将贬谪文人的身世之叹与士大夫的家国之忧交织,堪称中唐政治抒情诗的典范。

3. 作品点评

此诗为登楼抒怀佳作。诗人登楼时,将眼前所见之景细致勾勒,于其中深切抒发了对京都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行旅艰难的喟叹。它打破常规,两联皆情景交融,营造出极为深远的境界。该诗最大特色在于寓情于景,在描绘出优美动人景色的同时,巧妙借“独”“苦”“难”“唯堪”等字眼,向读者展露内心独白,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方平《采莲曲》

下一篇:唐·李白《咏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