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公形貌":看君容貌,
"俊爽偏清秀":俊朗中透着清秀。
"慷慨又雄豪":气度慷慨又豪迈,
"你肯把、":你可愿、
"清闲拯救":放下清闲来济世。
"只知名利":世人只知追逐名利,
"前路做荣华":将前程寄托在荣华富贵,
"论文章":谈论文章,
"说佳吉":祈求吉祥,
"衣紫金章绶":渴望身着紫衣金带的官服。
"肯来随我":若愿追随于我,
"闻早植休咎":当及早明白祸福之理。
"切虑逐波流":切莫随波逐流,
"但肯还、":只要肯回头、
"迷情恋酒":不再沉迷酒色。
"稍知玄妙":稍通玄妙之理,
"略得悟逍遥":略悟逍遥之道,
"明月里":我们便能在明月之下,
"弄清风":乘着清风,
"蓬岛同携手":同赴蓬莱仙岛携手遨游。
王哲(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1. 分段赏析
“观公形貌,俊爽偏清秀。慷慨又雄豪,你肯把、清闲拯救。”:开篇以“观公”起笔,直接描绘对象的外貌与气质,既有俊朗清秀的文雅,又兼具慷慨雄豪的英气。后半句“清闲拯救”耐人寻味,似在邀请对方摆脱世俗的清闲无为,共同投身更宏大的事业或理想,展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互动姿态。“只知名利,前路做荣华,论文章,说佳吉,衣紫金章绶。”:此处笔锋一转,描绘追逐名利者的状态,以文章谋取功名,身着紫金官服,象征世俗的荣华富贵。与前文的“清闲拯救”形成对比,暗示作者既认可才华与功名的价值,又对其可能带来的束缚持有保留态度。“肯来随我,闻早植休咎。切虑逐波流,但肯还、迷情恋酒。”:进一步发出邀约,希望对方与自己并肩,共同预见吉凶祸福(“植休咎”或指预知命运)。同时以“切虑逐波流”表达对随波逐流的担忧,警示勿沉溺于世俗的迷情酒色,体现出对清醒抉择的强调。“稍知玄妙,略得悟逍遥,明月里,弄清风,蓬岛同携手。”:结尾转向道家式的超脱境界,以“玄妙”“逍遥”点明悟道之心,月下清风、蓬岛携手则构建出仙境般的隐逸图景。此处将功名与隐逸并置,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平衡,既入世求名,又出世求道,最终在明月清风中达成精神的自由。
上一篇:元·侯善渊《江月晃重山》
下一篇:元·杨维桢《大风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