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倦写诗词":为什么不知疲倦地写诗词呢。
"这个明因只自知":这个明白的原因只有自己知道。
"一笔书开真正觉":一笔书写开启真正的觉悟,
"三田般过的端慈":如三田滋养般的深厚恩情。
"回光返照缘观景":回转光亮、返照自身来观察景致,
"固蒂深根恰及时":稳固根基、深扎根本正合时宜。
"密锁玄机牢闭户":紧密锁住玄奥的机密,牢牢关闭门户。
"唤来便去赴瑶池":被召唤就前往,奔赴瑶池。
王哲(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1. 分段赏析
“为何不倦写诗词。这个明因只自知”:“为何不倦写诗词”以提问开篇,引发思考。“这个明因只自知”给出答案,强调写诗词背后的原因只有自己明白,设置悬念,也为后文揭示修行相关的内容做铺垫,引发读者对词人创作动机的探究。“一笔书开真正觉,三田般过的端慈”:“一笔书开真正觉”将写诗词与开启觉悟联系起来,富有哲理,表明文学创作在修行中的特殊意义。“三田般过的端慈”引入道教三田的概念,阐述通过三田的运转达到慈悲的境界,体现了道教修行中对品德修养的重视。“回光返照缘观景,固蒂深根恰及时”:“回光返照缘观景”指导修行者要回转光亮、返照自身来观察景致,也就是内省观照,审视自己的修行状态。“固蒂深根恰及时”强调稳固根基的重要性,就像植物扎根一样,修行也需要扎实的基础,且要抓住时机。“密锁玄机牢闭户,唤来便去赴瑶池”:“密锁玄机牢闭户”象征着要守护好修行的机密和境界,不被外界干扰。“唤来便去赴瑶池”则表达了对更高修行境界的向往,一旦得到召唤,就毫不犹豫地前往,体现出词人对修行目标的坚定追求。
上一篇:元·周权《接竹引泉》
下一篇:元·萨都剌《彭城杂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