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ào
shī
ēn

朝代:元作者:王哲浏览量:3
wèi
juàn
xiě
shī
zhè
míng
yīn
zhǐ
zhī
shū
kāi
zhēn
zhèng
jué
sān
tián
bān
guò
duān
huí
guāng
fǎn
zhào
yuán
guān
jǐng
shēn
gēn
qià
shí
suǒ
xuán
láo
huàn
lái
biàn
便
yáo
chí

译文

为什么不知疲倦地写诗词呢。这个明白的原因只有自己知道。一笔书写开启真正的觉悟,如三田滋养般的深厚恩情。回转光亮、返照自身来观察景致,稳固根基、深扎根本正合时宜。紧密锁住玄奥的机密,牢牢关闭门户。被召唤就前往,奔赴瑶池。

逐句剖析

"为何不倦写诗词":为什么不知疲倦地写诗词呢。

"这个明因只自知":这个明白的原因只有自己知道。

"一笔书开真正觉":一笔书写开启真正的觉悟,

"三田般过的端慈":如三田滋养般的深厚恩情。

"回光返照缘观景":回转光亮、返照自身来观察景致,

"固蒂深根恰及时":稳固根基、深扎根本正合时宜。

"密锁玄机牢闭户":紧密锁住玄奥的机密,牢牢关闭门户。

"唤来便去赴瑶池":被召唤就前往,奔赴瑶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报师恩》是金代王哲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围绕修行感悟展开。上阕中,词人自问为何不倦写诗词,强调其中缘由只有自己知晓,接着阐述通过书写开启真正觉悟,在三田运转中达到端正慈悲之境。下阕着重讲修行方法,如回光返照观察自身、稳固根基,还要守护好玄机。最后表明一旦被召唤,便欣然奔赴如瑶池般美好的修行境界。全词体现了道教修行的理念与追求,表达了词人对修行境界的向往和对师恩的感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王哲(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词作于元代全真教鼎盛之际(具体创作年份有待考证)。作为 “报师恩” 组诗中的一篇,其创作初衷根植于道教 “以天地为师” 的传道理念。王哲(道号重阳子)作为全真教的创立者,借助这首词作,阐释了 “明师点拨” 对于修道者的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为何不倦写诗词。这个明因只自知”:“为何不倦写诗词”以提问开篇,引发思考。“这个明因只自知”给出答案,强调写诗词背后的原因只有自己明白,设置悬念,也为后文揭示修行相关的内容做铺垫,引发读者对词人创作动机的探究。“一笔书开真正觉,三田般过的端慈”:“一笔书开真正觉”将写诗词与开启觉悟联系起来,富有哲理,表明文学创作在修行中的特殊意义。“三田般过的端慈”引入道教三田的概念,阐述通过三田的运转达到慈悲的境界,体现了道教修行中对品德修养的重视。“回光返照缘观景,固蒂深根恰及时”:“回光返照缘观景”指导修行者要回转光亮、返照自身来观察景致,也就是内省观照,审视自己的修行状态。“固蒂深根恰及时”强调稳固根基的重要性,就像植物扎根一样,修行也需要扎实的基础,且要抓住时机。“密锁玄机牢闭户,唤来便去赴瑶池”:“密锁玄机牢闭户”象征着要守护好修行的机密和境界,不被外界干扰。“唤来便去赴瑶池”则表达了对更高修行境界的向往,一旦得到召唤,就毫不犹豫地前往,体现出词人对修行目标的坚定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周权《接竹引泉》

下一篇:元·萨都剌《彭城杂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