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ě
pèi
lìng

朝代:元作者:王哲浏览量:2
píng
shēng
diān
shǎ
xīn
yuán
qīng
yuè
zhāng
kàn
xiū
xiē
xìng
shū
líng
fǎn
rèn
guò
xiū
xíng
chāo
yuè
xiān
diào
rán
kāi
xún
shàng
huì
guāng
chóng
zhōng
wèi
dào
xiāng
fēn
míng
biàn
便
chè
qīng
yán
yáng
liǔ
àn
xiǎo
fēng
cán
yuè

译文

这一生举止癫狂,心思如猿猴般飘忽不定。《乐章集》、日夜研读不停歇。放任超逸性情,抒发灵性,反思过往的过错、通过修行实现超越。追求超凡脱俗的格调,这种格调自然而然地形成。四十又七年,智慧光芒高高生起,诗词中蕴含的韵味、与“道”相互印证。一句点破,彻底领悟、柳永所写的词曲。杨柳岸、拂晓时分的微风,还有一弯残缺的月亮。

逐句剖析

"平生颠傻":这一生举止癫狂,

"心猿轻忽":心思如猿猴般飘忽不定。

"乐章集、":《乐章集》、

"看无休歇":日夜研读不停歇。

"逸性摅灵":放任超逸性情,抒发灵性,

"返认过、":反思过往的过错、

"修行超越":通过修行实现超越。

"仙格调":追求超凡脱俗的格调,

"自然开发":这种格调自然而然地形成。

"四旬七上":四十又七年,

"慧光崇兀":智慧光芒高高生起,

"词中味、":诗词中蕴含的韵味、

"与道相谒":与“道”相互印证。

"一句分明":一句点破,

"便悟彻、":彻底领悟、

"耆卿言曲":柳永所写的词曲。

"杨柳岸、":杨柳岸、

"晓风残月":拂晓时分的微风,还有一弯残缺的月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解佩令》是金代道士王哲创作的词作。此词以修行证道为脉络,上片自述平生疏狂心性,直言对世俗享乐的疏离,转而通过研习道藏乐章实现精神超越,最终臻至“仙格调,自然开发”的玄妙境界。下片聚焦修行体悟,以“四旬七上”暗喻修持时日,展现慧光凝结的悟道体验,在词曲创作中参证大道,最终借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典,完成从婉约词境到超然物外的精神转化。全词融合道家内丹思想与文人词境,以“修行超越”为内核,通过今昔心境对照与典故意象重构,展现了金代道教文学特有的玄思特质与出世情怀,在宗教哲思与艺术表达间构建起独特的美学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王哲(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平生颠傻,心猿轻忽”两句是词人对自身过往心性的回顾。“颠傻”看似自嘲,实则暗含对曾经浮躁心性的反思;“心猿轻忽”以“心猿”比喻难以约束、躁动不安的心性,形象地描绘出自己以往思绪不宁、难以沉静的状态,为后文的修行感悟做铺垫。​“乐章集、看无休歇”此句表明词人对《乐章集》(柳永作品集)痴迷不已,反复研读。通过对柳永词作的热爱,展现出词人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也从侧面反映出柳永词在当时的影响力,同时暗示词人在诗词中寻求精神寄托。​“逸性摅灵,返认过、修行超越”三句是词人对自我修行的感悟。“逸性摅灵”指释放洒脱的性情,抒发灵动的心灵;“返认过”意为反思过往过错;“修行超越”则表明通过反思与修行,实现自我超越。这几句阐述了词人的修行理念与过程,体现出一种自我觉醒与提升的精神追求。​“仙格调,自然开发”两句描述了词人追求的超凡脱俗的格调。“仙格调”是一种远离尘世喧嚣、超凡入圣的境界;“自然开发”强调这种格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并非刻意为之,表达了词人对这种高妙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四旬七上,慧光崇兀”两句点明词人在四十七岁时,智慧的光芒开始闪耀。“四旬七上”明确年龄节点;“慧光崇兀”以“崇兀”形容智慧光芒的高大、显著,形象地表现出词人此时在修行或精神层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有了深刻的领悟。​“词中味、与道相谒”两句阐述了词人对词与道关系的理解。“词中味”指诗词中蕴含的韵味与深意;“与道相谒”表明词人认为从诗词中能感悟到“道”,将文学创作与精神追求、哲学思考相联系,体现出词人对诗词内涵的深度挖掘与独特见解。​“一句分明,便悟彻、耆卿言曲”三句写词人从柳永的词句中获得顿悟。“一句分明”指柳永词中某一句清晰明了;“悟彻”突出领悟之深;“耆卿言曲”即柳永的词作。这体现了柳永词对词人的深刻影响,也表明词人善于从他人作品中汲取智慧,实现自我精神境界的提升。​“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是对柳永名句的化用,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意境。“杨柳”常作为离别、相思的意象,增添愁绪;“晓风”带来清晨的凉意,更显清冷;“残月”残缺不圆,象征着不圆满,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同时也暗含对人生的感悟,以景结情,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尹志平《踏云行 赠长春宫道众》

下一篇:元·马钰《无梦令 赠安静散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