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ài
xià

朝代:唐作者:戎昱浏览量:1
cǎn
cǎn
hán
méi
běi
fēng
juǎn
péng
gēn
jiāng
jūn
lǐng
bīng
què
sài
mén
huí
tóu
zhǐ
yīn
shān
shā
chéng
huáng
yún
shàng
shān
wàng
bīng
chí
zhòu
huáng
bīng
yòu
xiàng
nán
piáo
yáo
chū
jūn
shuāng
xuě
rén
ròu
sài
běi
cǎo
yuān
cháo
jiāng
shī
yāng
bèn
shā
kōng
zhōng
fēng
chuī
zhàn
duō
xīn
xīn
shí
wǎn
西
hǎi
西
xiàng
dōng
kàn
méi
bàng
àn
shā
duī
bàn
zhàn
bīng
chán
jìng
wèi
miè
yīn
cháng
chéng
shàng
huà
jiǎo
āi
zhī
bīng
xīn
shì
wèn
zuǒ
yòu
rén
yán
lèi
xiū
míng
shí
zhōng
nián
shì
běi
fēng
diāo
bái
cǎo
qīn
qīn
hòu
shù
lóu
yuè
qiū
lái
biān
jiāng
xīn
tiě
shuāng
zhòng
zhàn
suì
nián
shēn
yǒu
lóng
sāi
yān
chén
fēi
zhì
jīn

译文

寒日黯淡沉落,北风卷动蓬草根茎。将军率领疲惫的士兵,退回古老的边塞城门。回头指向阴山方向,杀气凝聚成漫天黄云。登上高山瞭望胡兵,敌马奔驰迅猛如飞。黄河水面已结坚冰,胡人意欲再次南侵放牧。嫖姚将军连夜出兵,霜雪如刀割裂士兵皮肉。塞北荒寒寸草不生,乌鸦在僵尸上筑巢。茫茫沙漠空无一物,终日只有胡风怒号。作战士兵多受艰辛,这苦辛不分春夏秋冬。傍晚渡过西海西畔,向东凝望落日沉渊。岸边沙砾堆积成丘,一半混杂着战兵遗骨。匈奴单于尚未剿灭,肃杀阴气常年弥漫。城楼上画角悲鸣,便知士兵心中苦楚。试着询问身边将士,无人言语泪落如雨。怎料在这太平盛世,终年却要征战不休。北风凋零白草,胡马奔驰日甚一日。深夜戍楼映月,秋来更动边将愁心。铁甲浸透霜露沉重,战马征战年岁已深。自从有了卢龙塞,战争烟尘至今未绝。

逐句剖析

"惨惨寒日没":寒日黯淡沉落,

"北风卷蓬根":北风卷动蓬草根茎。

"将军领疲兵":将军率领疲惫的士兵,

"却入古塞门":退回古老的边塞城门。

"回头指阴山":回头指向阴山方向,

"杀气成黄云":杀气凝聚成漫天黄云。

"上山望胡兵":登上高山瞭望胡兵,

"胡马驰骤速":敌马奔驰迅猛如飞。

"黄河冰已合":黄河水面已结坚冰,

"意又向南牧":胡人意欲再次南侵放牧。

"嫖姚夜出军":嫖姚将军连夜出兵,

"霜雪割人肉":霜雪如刀割裂士兵皮肉。

"塞北无草木":塞北荒寒寸草不生,

"乌鸢巢僵尸":乌鸦在僵尸上筑巢。

"泱渀沙漠空":茫茫沙漠空无一物,

"终日胡风吹":终日只有胡风怒号。

"战卒多苦辛":作战士兵多受艰辛,

"苦辛无四时":这苦辛不分春夏秋冬。

"晚渡西海西":傍晚渡过西海西畔,

"向东看日没":向东凝望落日沉渊。

"傍岸砂砾堆":岸边沙砾堆积成丘,

"半和战兵骨":一半混杂着战兵遗骨。

"单于竟未灭":匈奴单于尚未剿灭,

"阴气常勃勃":肃杀阴气常年弥漫。

"城上画角哀":城楼上画角悲鸣,

"即知兵心苦":便知士兵心中苦楚。

"试问左右人":试着询问身边将士,

"无言泪如雨":无人言语泪落如雨。

"何意休明时":怎料在这太平盛世,

"终年事鼙鼓":终年却要征战不休。

"北风凋白草":北风凋零白草,

"胡马日駸駸":胡马奔驰日甚一日。

"夜后戍楼月":深夜戍楼映月,

"秋来边将心":秋来更动边将愁心。

"铁衣霜露重":铁甲浸透霜露沉重,

"战马岁年深":战马征战年岁已深。

"自有卢龙塞":自从有了卢龙塞,

"烟尘飞至今":战争烟尘至今未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塞下曲六首》为唐代诗人戎昱所作,以苍凉笔触勾勒边塞战场的纷乱图景与凄苦环境。作为组诗终结,其以冷峻视角直击征人生存境遇:既绘“北风卷蓬根”“乌鸢巢僵尸”的荒寒之景,亦写“霜雪割人肉”“半和战兵骨”的惨烈之状,更以“无言泪如雨”“终年事鼙鼓”的悲叹,道尽战乱时代士兵命如草芥的悲剧,于边塞诗的豪壮传统中别开生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戎昱(?~799?),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荆州)人。曾入多幕,历多州刺史。其诗多吟咏客中山水景色,也有忧念时事、感伤身世之作。表现伤乱的作品,多诗风沉郁,有慷慨之音,后人认为这类作品与杜甫相接。其赠人与写景之作,则气象局促,造句拙累。严羽称其诗“有绝似晚唐者”。代表作品有《苦辛行》《苦哉行五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诗人创作此诗时,唐王朝边防体系已濒临崩溃,边患非但未能平息,反而愈演愈烈。边防重镇中,将领年迈、士兵疲敝,戍边将士在无休止的战乱中备受煎熬。此诗以冷峻笔触直击时弊,通过“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等刻画,于苍凉意象中暗藏辛辣讽刺,将朝廷无力控御边防的窘迫与战争对民生的摧残暴露无遗,堪称中唐边塞诗中针砭时弊的现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边塞诗,组诗以沉郁苍凉的笔触,通过“北风卷蓬根”“战兵骨半和”等意象,勾勒塞北荒寒、战场残酷与士兵悲苦,尤重刻画戍边老将“铁衣霜露重”的生存困境,借“烟尘飞至今”的历史纵深,批判持续战火的非人道,寄寓对和平的深切期盼,突破传统边塞诗的豪情书写,具强烈现实批判色彩。

2. 分段赏析

其一:“惨惨寒日没,北风卷蓬根”以“惨惨”叠词开篇,渲染残阳西沉的肃杀氛围,北风卷动蓬草的意象既点明边塞荒芜,又暗示士兵漂泊无依。“将军领疲兵,却入古塞门”用“疲兵”“古塞”直陈战争消耗之巨,“却入”二字暗藏退守的无奈。结句“回头指阴山,杀气成黄云”以视觉化的“黄云”喻指杀气,将阴山方向的战场阴霾凝聚为可感的自然景象,虚实相生中凸显战争的压抑与酷烈。其二:首联“上山望胡兵,胡马驰骤速”以动态画面切入,胡马奔驰的迅疾与“望”字的紧张感形成张力,暗示敌情紧迫。“黄河冰已合,意又向南牧”借黄河结冰的时令特征,隐喻胡人南侵的野心如自然规律般不可逆转。后两句“嫖姚夜出军,霜雪割人肉”以汉代名将指代唐军将领,却以“霜雪割人肉”的残酷细节打破英雄叙事——酷寒比兵刃更伤人,将边塞苦役的真实面貌赤裸展现。其三:“塞北无草木,乌鸢巢僵尸”以极端环境描写震撼人心:寸草不生的荒漠中,乌鸦竟在尸身筑巢,生态的死寂与生命的践踏形成强烈对照。“泱渀沙漠空,终日胡风吹”以“空”“终日”强化空间与时间的双重荒芜,而“战卒多苦辛,苦辛无四时”则将个体苦难升华为永恒悲剧——边塞的苦辛并非一时征战,而是岁岁年年无休止的煎熬。其四:“晚渡西海西,向东看日没”以时空转换拉开画面:渡海西望,落日东沉,苍凉的暮色为战场铺就悲怆底色。“傍岸砂砾堆,半和战兵骨”以白描手法写岸边沙砾与尸骨混杂,“半和”二字看似平淡,却暗含无数未被掩埋的冤魂。结句“单于竟未灭,阴气常勃勃”将个人悲剧归咎于战争的无解——匈奴未灭,肃杀之气便永留边塞,道尽征人“醉卧沙场君莫笑”背后的绝望。其五:“城上画角哀,即知兵心苦”以听觉意象破题,画角的悲鸣直接诉诸士兵的内心苦楚,省去铺陈却直击人心。“试问左右人,无言泪如雨”以细节特写深化悲怆:欲言又止的沉默与夺眶而出的泪水,比呐喊更显压抑。结句“何意休明时,终年事鼙鼓”以反诘收束,在“休明时”与“事鼙鼓”的矛盾中,批判锋芒直指朝廷——盛世之下,为何士兵仍要终年征战?其六:“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駸駸”以草木凋零、敌马逼近的意象,构建边境危机四伏的紧张感。“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借戍楼月色与秋意,将边将的乡愁与忧思融入自然景物,以“心”字点染人物情感。“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用“重”与“深”两个量化词,具象化戍边岁月的沉重:铁甲浸透霜露,战马征战多年,个体生命在时间与严寒中被逐渐消磨。结句“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将笔触从个体拉至历史纵深——自卢龙塞设立以来,战火从未停歇,以“烟尘”的延续性,道尽战争对边疆的永恒摧残。

3. 作品点评

戎昱以沉郁笔触撕破边塞诗的豪情表象,“乌鸢巢僵尸”“战骨和砂砾”等残酷意象,直击中唐边防废弛、将士苦辛的现实,借“铁衣霜露重,烟尘至今飞”的时空交织,将个体悲苦升华为对战争的永恒批判,于苍凉中见尖锐,堪称唐代边塞诗中写实主义的痛切悲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司空图《五月九日》

下一篇:唐·罗隐《炀帝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