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íng
wàng
shuǐ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jiǔ
nán
zhǎng
xīn
qíng
běi
guò
chén
hóng
yǒu
yǐng
fēng
dìng
绿
àn
yán
shǎo
tān
píng
chuán
fǎng
duō
lián
xīn
shǎng
chù
nài
yóu

译文

雨下了很久,南湖的水长的满满的,雨过天晴之后我来到南湖。太阳慢慢下山了,在湖面上投下了又红又大的影子,晚风停息绿水泛不起半点涟漪。湖水淹没了部分堤岸,远处有疏疏落落的民舍,水漫了湖岸,有许多船舶停在那里。在欣赏风景的时候,我如何对付因孤独而引起的悲凉?这样美好的景色也不能使我快乐,真是可惜啊!

逐句剖析

"久雨南湖涨":雨下了很久,南湖的水长的满满的,

# 南湖:在今江西省,指鄱阳湖南部。鄱阳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为南湖,以北为北湖。

"新晴北客过":雨过天晴之后我来到南湖。

# 北客:北方来的人,诗人自指。

"日沉红有影":太阳慢慢下山了,在湖面上投下了又红又大的影子,

# 日沉:日落。

"风定绿无波":晚风停息绿水泛不起半点涟漪。

# 风定:风停。

"岸没闾阎少":湖水淹没了部分堤岸,远处有疏疏落落的民舍,

# 闾阎:里巷的门,借指人家。,没:淹没。

"滩平船舫多":水漫了湖岸,有许多船舶停在那里。

# 船舫:泛指船。

"可怜心赏处":在欣赏风景的时候,我如何对付因孤独而引起的悲凉?

# 心赏:用心领略、欣赏。,可怜:可惜。

"其奈独游何":这样美好的景色也不能使我快乐,真是可惜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湖亭望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描绘南湖傍晚景色,抒发诗人独游的遗憾。首联点明诗人游湖情境,久雨新晴后前来。中间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绘出日沉风定的宁静画面;“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描绘水涨后景象,生动如画。尾联直抒胸臆,叹美景在前却独自游览。整首诗抓住久雨致水涨的特点,展现南湖浩渺壮阔,营造空寂氛围。其写景细致,情景交融,语言自然流畅,将诗人对美景的欣赏与独游的落寞巧妙融合,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复杂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湖亭望水》为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所作。彼时,白居易任江州司马,一日,他身处鄱阳湖边的亭子,恰逢雨后,目睹湖水因久雨而呈现出别样景致。湖面的波澜、周边的变化皆触动其心,此情此景引发他内心感慨,遂有感而发写下此诗,以记录这一独特的观景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湖亭望水》是一首格律规整的五言律诗,在形式上,每句五字,四联间格律严谨,对仗精巧,严格遵循押韵与平仄规则。其题材归属出游观景一类,主要描绘诗人于湖亭观赏雨后南湖景色时的所见所感。诗的开篇便表明,因长时间降雨,南湖水位大幅上升,在天气初晴之际,身为北方来客的诗人恰好途经此地。紧接着,诗中描绘了傍晚时分太阳西沉,红色的落日在水中留下清晰倒影,而风停歇后,碧绿的湖面平静得不见一丝波澜。随后,又呈现出湖水上涨致使部分岸边被淹没,沿岸闾阎稀疏,唯有平坦滩涂上船舫聚集的景象。最后,诗人不禁感慨,面对这般迷人美景,却只能独自游览,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南湖景致的由衷喜爱,以及独游时的丝丝孤独。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日沉”是动态变化,太阳逐渐下沉;“风定绿无波”描绘静态画面,风停后湖面平静无波,动静相衬,生动展现傍晚南湖景色。借景抒情:“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通过描写湖水上涨导致岸边闾阎减少、滩平处船舫增多的景象,间接表达出诗人对南湖因水位变化而产生不同景观的感慨,进而为尾联抒发独游之情做铺垫。直抒胸臆:“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直接抒发诗人面对喜爱的景色却只能独自游玩的无奈与孤独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简单叙述久雨致使南湖涨水,新晴后自己这个北方来客路过此地,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为下文写景抒情做铺垫。颔联:“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从视觉角度,细腻描绘傍晚时分太阳下沉,红色余晖在水中留下倒影,风停后湖面呈现出碧绿平静的画面,色彩鲜明,动静结合,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氛围。颈联:“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转向对岸边景象的描写,湖水上涨淹没部分岸边,使得闾阎显得稀少,而平坦的滩涂上则停放着众多船舫,进一步展现南湖因水位变化带来的独特景观。尾联:“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诗人由前面的写景转而抒情,感慨如此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无奈只能独自游玩,将对美景的喜爱与独游的孤独之情推向高潮。

4. 作品点评

诗人紧扣“久雨”“水涨”“新晴”的情境特点,描绘南湖傍晚景色,使诗作独具个性。久雨让南湖水位上升,呈现出浩渺壮阔之景。傍晚时分,日沉风定,湖面平静,更显空阔。在这宏大的自然景观面前,人愈发显得渺小,空寂落寞之感油然而生。而诗人又是独自前来游览,如此美景无人分享,独游的感叹便自然涌上心头。诗中先细腻写景,而后顺势转入尾联抒情,将对南湖景色的描绘与自身独游的感慨紧密相连,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夹杂的孤独之情,使整首诗情感丰富,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诗的前六句对仗工整,用来写景,诗的最后两句则改用散句,转为抒情。通过句式的变化造成不同的情味。艺术形式服务于思想内容的表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代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寄远》

下一篇:唐·贾岛《送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