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ié
zhōng
míng
xiō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xiōng
shī
jiǔ
táo
jūn
shì
zǎi
zhōng
tiān
xià
wén
dōng
lóu
fèng
lián
zhī
huì
nán
chóu
wèi
luò
fēn
chéng
shuǐ
míng
qiū
hǎi
shàng
qīng
shān
yún
zuì
liú
yuè
yàn
xíng
zhōng
duàn
qún

译文

你继承陶渊明的遗风,诗酒治理县政,管理中都的业绩天下传闻。你在东楼喜开连枝兄弟的送别酒宴,我马上就要在南陌发愁,为我们的分别而悲哀。江城的渌水在秋日的照耀下更加明媚,海上青山却遮隔着暮云。咱们今夜大醉一场,留下夜月的明媚月光,明天再放手,可惜的是,我这只孤雁不得不离开雁群分飞了。

逐句剖析

"吾兄诗酒继陶君":你继承陶渊明的遗风,诗酒治理县政,

# 陶君:指陶渊明。渊明曾为彭泽令,故以喻中都明府。,诗酒:做诗与饮酒;诗与酒

"试宰中都天下闻":管理中都的业绩天下传闻。

# 试宰:初辟为中都令。宰,治理。

"东楼喜奉连枝会":你在东楼喜开连枝兄弟的送别酒宴,

# 连枝:此喻二人同为李姓兄弟。

"南陌愁为落叶分":我马上就要在南陌发愁,为我们的分别而悲哀。

# 落叶分:喻指朋友行将有如落叶分离。落叶,掉落的叶片。,南陌:南路,诗人欲去鲁而南游吴越,故称南陌。

"城隅渌水明秋日":江城的渌水在秋日的照耀下更加明媚,

# 秋日:秋天的太阳。,渌水:清澈的水。渌,水清。,城隅: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

"海上青山隔暮云":海上青山却遮隔着暮云。

# 青山:青绿色的山峦或山脉。,海上:海中。

"取醉不辞留夜月":咱们今夜大醉一场,留下夜月的明媚月光,明天再放手,

# 不辞:不推卸,不躲避。,取醉:喝酒致醉。

"雁行中断惜离群":可惜的是,我这只孤雁不得不离开雁群分飞了。

# 离群:脱离群众,不合群。,中断:中途停止或断绝。,雁行:兄弟之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别中都明府兄》是唐代杰出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情感深沉的七言律诗。诗篇开篇即以高度的赞誉,将中都的李县令比作诗酒风流的陶渊明,颂扬其文采飞扬、酒中仙姿,名扬四海。颔联转而叙述诗人与兄长难得的相聚时光,字里行间流露出相聚的喜悦与即将分别的依依不舍,情感真挚而深切。颈联笔锋一转,细腻描绘了东楼之上,宴饮欢聚的场景,从晨光初照直至夜幕降临,时光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流逝。至尾联,诗人巧妙地将离别的哀愁寓于眼前的景色之中,既描绘了景致,又寄托了无限的离情别绪,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空间。全诗情景交融,情感层层推进,将离愁别绪刻画得深切动人,展现了李白卓越的诗歌才华与深厚的情感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别中都明府兄》这首诗是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写。他之所以写这首诗,是因为在唐玄宗天宝五载(公元746年)的秋天,即将离开鲁地南下漫游之际,与中都县令依依惜别,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感慨。在这段经历中,李白与中都县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共同度过了许多诗酒欢聚的美好时光。临别之际,为了表达对这段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李白挥毫泼墨,创作了这首感人至深的《别中都明府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别中都明府兄》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离别诗。诗的首联赞誉中都李县令,称其诗酒造诣堪比陶渊明,名声远播四海;颔联则转而抒发情感,描绘了兄弟般欢聚的喜悦与即将分别的哀愁,难舍之情溢于言表。颈联转而描绘景致,以东楼宴饮为背景,从白昼延续至夜幕,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的氛围。尾联则巧妙地将离别之情寓于景物之中,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与回味。全诗以景寓情,情感层层深入,将离愁别绪刻画得深切而动人,令人感同身受。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诗中“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两句,通过描绘中都城边的清澈秋水和遥远海上的青山暮云,营造了一幅秋日离别图景,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与兄长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惆怅之情。对比:“连枝会”象征着兄弟团聚的欢乐,“落叶分”则暗示着离别的哀愁,通过对比手法,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用典:诗中“试宰中都天下闻”一句,可能化用了古代官员在中都任职并有所作为的典故,以此来赞美兄长在中都任职期间的政绩和名声。直接抒情:“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两句直接表达了对兄长的赞美和敬仰。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应酬寒暄开篇,热烈颂扬了中都李县令卓越的诗歌才华与高雅的酒中情趣,将他比作古代文豪陶渊明,并强调其美名远扬,四海皆知。颔联则紧密围绕离别这一主题,成为全诗情感表达的核心。它细腻描绘了与友人相会时的满心欢喜,以及面对即将分离时刻的深切留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那份难以割舍、真挚动人的离别之情。颈联笔锋一转,开始细腻描绘起景致来,以东楼举行的宴饮活动作为舞台背景,这一场景从明亮的白昼缓缓延伸,直至深邃的夜幕降临,巧妙地构建出一种时间悄然流逝、氛围逐渐变化的意境。尾联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不舍,描绘了宴会直至深夜仍不散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连枝”之爱的深深眷恋。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离情别绪推向了高潮,层层递进,步步紧逼,展现出了高超的章法技巧。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深情记叙了诗人与中都李县令之间如同手足般的诗酒相聚,以及离别时那难以割舍的情谊。在东楼举行的宴会上,诗人触景生情,将内心的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尽管此诗遵循七律的格式,但在三四句之间,平仄未能协调一致,出现了两次失粘的现象。生活在近体诗格律已臻成熟的盛唐时期,诗人在创作律诗时并未过分拘泥于格律,这或许是因为他才华横溢,情感充沛,以至于在挥毫泼墨之际,难以被格律所束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凄情之音如秋天过雁,悠历可听。

宋严羽《评点李太白集》

# 载明人批:太白高处只是来得极便当,如此首诗意只在眼前,然出语却奇绝,各字面俱摘得恰好,浑然天成,略不费力。

明闻启祥《李杜全集》

# 白之从兄为中都宰,白访于中都,此则别之之辞也。言渊明为彭泽之令,嗜酒而能诗,今吾兄之宰中都,亦有诗酒之雅,继乎渊明之后,而声名闻于天下,人皆知。今日之中都即古之彭泽也。我忝连枝,叨承宴会,迹如落叶又将飘零而分散矣。今日之别于城隅也,而绿水明乎秋日;明日之望于海上也,则青山隔乎暮云。片时聚会,可不一饮乎?所以取醉不辞,留连于月下者,正以兄弟之分离为可惜也。

明朱谏《李诗辨疑》

# 太白天才豪放,譬之飞龙游鳞不可羁鞿,故诗中放言雄论极为浩瀚。而律诗独步,盖贵在写真,若争葩斗巧,非所事也。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此兄弟分别之辞。言吾兄虽适情于诗酒,然有声于吏职,故既喜其会,遂伤其别。且言城隅秋色非不佳也,弟别后而云水隔矣。若取醉于月下以尽今夕之欢,我固不敢辞。但兄弟中道分离,自有深可惜者。虽醉而不能忘情也。

明唐汝询《唐诗解》

# 周珽曰:诗酒能继渊明,此兄亦非俗品矣。然有会不能无别,非取醉何以慰离群之感?亦兄弟依依惜别无聊之语。尾句凄怆可玩。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应时曰:曲尽情致。丁谷云曰:圆转凄怆,不愧作者。

清应时、丁谷云《李诗纬》

# “连枝”“落叶”如对不对,有意无意,故妙。如后人特地为之,即拙矣(“东楼喜逢”二句下)。

清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青莲七律,前六句似不经意,而结句甚有力。尝读陆放翁《剑南》《渭南》集,中联对仗,靡不工妙,而落句无足取者。前人谓好联易得,好结难得,正谓此也,然自元和、长庆以下,结句得力者鲜,何况宋人?“取醉不须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去向帝城飞”“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三结俱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真可与杜陵抗衡也。

清张世炜《唐七律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毛熙震《木兰花·掩朱扉》

下一篇:唐·张谓《春园家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