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ìng
zhōng
shī
shí
shǒu
·
·
mài
luò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nián
huā
xià
zuì
xíng
lín
mài
huí
tóu
shēng
xiàng
zhuī
yóu
jiě
tàn
tiān
bié
luò
qíng

译文

五年来常在花下骑着马沉醉而行,临到卖它的时候,它回头嘶叫了一声。项羽看着自己的乌骓马尚且会叹息,我白居易与骆马分别难道会没有感情吗?

逐句剖析

"五年花下醉骑行":五年来常在花下骑着马沉醉而行,

"临卖回头嘶一声":临到卖它的时候,它回头嘶叫了一声。

"项籍顾骓犹解叹":项羽看着自己的乌骓马尚且会叹息,

"乐天别骆岂无情":我白居易与骆马分别难道会没有感情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白居易的《病中诗十五首・卖骆马》借事抒情。首句以“五年花下醉骑行”,凸显与骆马相伴的美好往昔。“临卖回头嘶一声”描绘卖马时骆马回头嘶鸣的细节,为抒情蓄势。后两句用项羽不舍乌骓马的典故,类比自身对骆马的深情,反问句直抒眷恋,将不舍之情推向高潮。全诗借卖马之事,尽显诗人内心的眷恋与不舍,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临卖回头嘶一声”,通过对骆马在即将被卖时回头嘶鸣这一细节的刻画,生动地展现了骆马的不舍之情。这一细节以小见大,从动物的情感反应侧面烘托出诗人与骆马之间深厚的情感。用典:“项籍顾骓犹解叹”,诗人借用项羽在垓下之战时,面对自己的乌骓马发出叹息的典故。项羽与乌骓马感情深厚,其顾骓而叹展现出英雄末路的悲壮。白居易在此将自己卖骆马的情景与项羽顾骓相类比,一方面暗示自己如今也如项羽般处于困境(因病卖马),另一方面强化了自己与骆马分别时的不舍之情,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具历史厚重感和感染力。正衬:诗中虽未直接对比,但通过骆马的“回头嘶一声”与诗人内心的不舍,和项籍顾骓的典故相互映衬。骆马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相互呼应,现实中诗人卖马的场景与历史上项羽顾骓的场景相互映照,共同突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情感以及面临分离时的无奈与悲伤,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五年”强调与骆马相伴时间之久,“花下醉骑行”描绘出曾经与骆马共度的惬意时光,勾勒出一幅美好的画面。“临卖回头嘶一声”则笔锋一转,描绘出卖马时骆马回头嘶鸣的场景,简单的描写却充满画面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为下文抒情做铺垫。后两句:“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诗人用项羽对乌骓马的不舍来类比自己对骆马的感情,反问句“乐天别骆岂无情”更是直接抒发了自己对骆马的深厚情谊,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不舍之情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贺《秦王饮酒》

下一篇:唐·戎昱《咏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