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ūn
huá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jūn
huáng
bái
suī
tóng
rén
xīn
běn
gòng
zuò
yóu
pán
shuāng
xíng
luò
yáng
cháng
jiàn
zhào
yào
gāo
guān
yǒu
qiān
jīn
qiú
wéi
hóu
měng
luò
xiàn
jǐng
zhuàng
shí
è
xiāng
zhī
zài
nàn
hǎo

译文

你的马是黄色的,我的马是白色的。马的颜色虽然不同,但人心本是没有什么相隔的。我们一起来游乐玩耍,双双行驰在洛阳的街头巷陌。我们都腰挎明闪闪的宝剑,戴着修饰鲜丽的高高的帽子。都各自拥有千金裘,都是五侯的门客。即使是猛虎,有时候也会不小心落在陷阱里面,壮士有时也会陷于危难之中。兄弟之间的情谊只有在急难中才能深厚,才能成为相知,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又有什么好处呢?

逐句剖析

"君马黄":你的马是黄色的,

"我马白":我的马是白色的。

"马色虽不同":马的颜色虽然不同,

# 色:颜色。

"人心本无隔":但人心本是没有什么相隔的。

# 隔:相隔。

"共作游冶盘":我们一起来游乐玩耍,

# 盘:游乐。,游冶:游荡娱乐。,共作:谓一起游乐。

"双行洛阳陌":双双行驰在洛阳的街头巷陌。

# 洛阳陌:洛阳大道。陌,道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长剑既照曜":我们都腰挎明闪闪的宝剑,

# 长剑既照曜:长剑,谓长剑明光闪闪。曜,照耀;炫耀。

"高冠何赩赫":戴着修饰鲜丽的高高的帽子。

# 赩赫:赤色光耀貌。《文选·潘岳〈射雉赋〉》:“摛朱冠之赩赫,敷藻翰之陪鳃。”徐爰注:“赩赫,赤色貌。”

"各有千金裘":都各自拥有千金裘,

# 千金裘:价值千金的皮裘。《史记·孟尝君列传》:“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这里是用来形容极为珍贵之皮裘。

"俱为五侯客":都是五侯的门客。

# 五侯客:即五侯之门客。汉代五侯颇多,这里当指东汉梁冀之亲族五人同时封侯,称为梁氏五侯。泛指公侯权贵。

"猛虎落陷阱":即使是猛虎,有时候也会不小心落在陷阱里面,

"壮夫时屈厄":壮士有时也会陷于危难之中。

# 屈厄:困窘。汉陆贾《新语·本行》:“夫子陈蔡之厄,豆饭菜羹不足以接馁,二三子布弊缊袍不足以避寒,倥偬屈厄,自处甚矣。”

"相知在急难":兄弟之间的情谊只有在急难中才能深厚,

# 急难:急人之难,即在患难时及时救助。这里的“急”字是用作动词。《诗经·小雅·棠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毛传:“急难,兄弟之相救于急难。”

"独好亦何益":才能成为相知,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又有什么好处呢?

# 亦:一作“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君马黄》是唐代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诗作。诗中通过三段内容传递深刻情谊观:前四句以“马色不同”,暗喻身份有别但心意可通,为“相知在急难”蓄势;“共作”六句铺陈双方显达时同游洛阳、同著华服、同列权贵的景象;末四句直抒主旨,强调真正的相知在于急难相助。写作上,语言活泼明快,融合民歌清新自然的特质,又不失李白特有的豪放风格。作品结构跌宕起伏,从铺垫到叙景再到点题,一气呵成,既展现游冶生活的畅快,更升华出“患难见真情”的友情哲思,是李白乐府诗中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佳作,充分体现其诗歌“天然去雕饰”又气势奔放的创作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君马黄》由唐代李白借乐府旧题拟古辞创作。其写作时间学界存争议:一说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是年李白辗转洛阳、梁园、河东等地;另一说约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彼时李白因李璘兵败受牵连,正处下狱寻阳的危难之际。诗人借乐府体裁,结合自身对人际交往的观察与感悟,以“相知在急难”为主旨,通过对身份差异、同游显达等场景的铺陈,抒发对真挚友情的思考,强调人际交往中“急人所难”的珍贵内核。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以友情为题材的乐府诗。全诗分三段展开:前四句以“马色虽不同”比兴,暗喻身份有别但心意可通,为“相知在急难”铺垫;“共作游冶盘”等六句,描绘双方显达时同游洛阳、同著华服、同列权贵的景象;末四句“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直点主旨,强调人际交往中,真正的相知贵在急人之难,阐明“相交无论贵贱,贵在患难相助”的情谊观,体现对真挚友情的深刻思考。

2. 写作手法

以美衬丑:以马色“黄”与“白”的鲜明对照,反衬人心无猜,突出情谊不受外在差异影响的纯粹性。铺陈:通过“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艳赫”“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等描写,铺陈双方显达时的衣着、饰物与社会地位,渲染同游同乐的豪壮场景。抑扬:全诗结构跌宕,从显达时的平叙蓄势,到“猛虎落陷阱”的情感转折(低沉),再到“相知在急难”的主旨高扬,一波三折,增强情感冲击力。

3. 分段赏析

《君马黄》全诗分三段展开:前四句“君马黄,我马白。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借马色差异暗喻身份有别却心意相通,“黄”“白”对照鲜明,反衬人心无猜,为“相知在急难”的主旨奠定情感基调;中间六句“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艳赫。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铺陈显达场景,通过“双行洛阳”的游冶豪壮、“长剑”“高冠”的服饰描写、“千金裘”“五侯客”的身份渲染,展现双方同游同乐的亲密与显赫,为后文转折蓄势;末四句“猛虎落陷阱,壮士时屈厄。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以猛虎落难喻友人困境,以“相知在急难”直点主旨,强调患难见真情的情谊观,“独好亦何益”的反问深化主题,全诗从铺垫到显达铺陈再到主旨升华,结构跌宕,语言明快豪放,兼具民歌色彩与李白特有的豪宕风格。

4. 作品点评

《君马黄》是李白乐府诗中的佳作,借汉代旧题翻出新意,以马色差异起兴,通过显达时的豪游与危难时的互助对比,诠释“相知在急难”的情谊观。全诗语言明快活泼,兼具民歌的质朴与李白特有的豪放,如“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艳赫”以夸张笔调勾勒人物英气,“猛虎落陷阱”的比喻更显悲壮。结构上跌宕起伏,从平叙蓄势到情感转折再到主旨高扬,一波三折,体现李白诗歌“天然去雕饰”的艺术特质。明代高棅评其“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足见其在乐府诗史上的独特地位。诗中“相知在急难”一句,突破传统交友观念,强调患难真情的珍贵,成为后世传诵的友情箴言,展现了李白对人性与情谊的深刻洞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拟古辞而作,似责有人交友之不终者。

现代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詹福瑞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梁锽《天长节》

下一篇:唐·杜审言《大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