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马黄":你的马是黄色的,
"我马白":我的马是白色的。
"马色虽不同":马的颜色虽然不同,
# 色:颜色。
"人心本无隔":但人心本是没有什么相隔的。
# 隔:相隔。
"共作游冶盘":我们一起来游乐玩耍,
# 盘:游乐。,游冶:游荡娱乐。,共作:谓一起游乐。
"双行洛阳陌":双双行驰在洛阳的街头巷陌。
# 洛阳陌:洛阳大道。陌,道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长剑既照曜":我们都腰挎明闪闪的宝剑,
# 长剑既照曜:长剑,谓长剑明光闪闪。曜,照耀;炫耀。
"高冠何赩赫":戴着修饰鲜丽的高高的帽子。
# 赩赫:赤色光耀貌。《文选·潘岳〈射雉赋〉》:“摛朱冠之赩赫,敷藻翰之陪鳃。”徐爰注:“赩赫,赤色貌。”
"各有千金裘":都各自拥有千金裘,
# 千金裘:价值千金的皮裘。《史记·孟尝君列传》:“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这里是用来形容极为珍贵之皮裘。
"俱为五侯客":都是五侯的门客。
# 五侯客:即五侯之门客。汉代五侯颇多,这里当指东汉梁冀之亲族五人同时封侯,称为梁氏五侯。泛指公侯权贵。
"猛虎落陷阱":即使是猛虎,有时候也会不小心落在陷阱里面,
"壮夫时屈厄":壮士有时也会陷于危难之中。
# 屈厄:困窘。汉陆贾《新语·本行》:“夫子陈蔡之厄,豆饭菜羹不足以接馁,二三子布弊缊袍不足以避寒,倥偬屈厄,自处甚矣。”
"相知在急难":兄弟之间的情谊只有在急难中才能深厚,
# 急难:急人之难,即在患难时及时救助。这里的“急”字是用作动词。《诗经·小雅·棠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毛传:“急难,兄弟之相救于急难。”
"独好亦何益":才能成为相知,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又有什么好处呢?
# 亦:一作“知”。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以友情为题材的乐府诗。全诗分三段展开:前四句以“马色虽不同”比兴,暗喻身份有别但心意可通,为“相知在急难”铺垫;“共作游冶盘”等六句,描绘双方显达时同游洛阳、同著华服、同列权贵的景象;末四句“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直点主旨,强调人际交往中,真正的相知贵在急人之难,阐明“相交无论贵贱,贵在患难相助”的情谊观,体现对真挚友情的深刻思考。
2. 写作手法
以美衬丑:以马色“黄”与“白”的鲜明对照,反衬人心无猜,突出情谊不受外在差异影响的纯粹性。铺陈:通过“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艳赫”“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等描写,铺陈双方显达时的衣着、饰物与社会地位,渲染同游同乐的豪壮场景。抑扬:全诗结构跌宕,从显达时的平叙蓄势,到“猛虎落陷阱”的情感转折(低沉),再到“相知在急难”的主旨高扬,一波三折,增强情感冲击力。
3. 分段赏析
《君马黄》全诗分三段展开:前四句“君马黄,我马白。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借马色差异暗喻身份有别却心意相通,“黄”“白”对照鲜明,反衬人心无猜,为“相知在急难”的主旨奠定情感基调;中间六句“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艳赫。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铺陈显达场景,通过“双行洛阳”的游冶豪壮、“长剑”“高冠”的服饰描写、“千金裘”“五侯客”的身份渲染,展现双方同游同乐的亲密与显赫,为后文转折蓄势;末四句“猛虎落陷阱,壮士时屈厄。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以猛虎落难喻友人困境,以“相知在急难”直点主旨,强调患难见真情的情谊观,“独好亦何益”的反问深化主题,全诗从铺垫到显达铺陈再到主旨升华,结构跌宕,语言明快豪放,兼具民歌色彩与李白特有的豪宕风格。
4. 作品点评
《君马黄》是李白乐府诗中的佳作,借汉代旧题翻出新意,以马色差异起兴,通过显达时的豪游与危难时的互助对比,诠释“相知在急难”的情谊观。全诗语言明快活泼,兼具民歌的质朴与李白特有的豪放,如“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艳赫”以夸张笔调勾勒人物英气,“猛虎落陷阱”的比喻更显悲壮。结构上跌宕起伏,从平叙蓄势到情感转折再到主旨高扬,一波三折,体现李白诗歌“天然去雕饰”的艺术特质。明代高棅评其“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足见其在乐府诗史上的独特地位。诗中“相知在急难”一句,突破传统交友观念,强调患难真情的珍贵,成为后世传诵的友情箴言,展现了李白对人性与情谊的深刻洞察。
# 此诗拟古辞而作,似责有人交友之不终者。
现代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詹福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