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利己":圣人从来不自私自利,
# 圣人:指贤君。
"忧济在元元":忧虑黎庶而想要拯济。
# 元元:百姓。,济:接济。,忧:忧患。
"黄屋非尧意":坐拥王位不是尧本意,
# 黄屋:车名,古帝王所乘,车盖用黄缯作里子。
"瑶台安可论":美玉高台哪里可论说?
# 安可论:更不必说。,瑶台:用玉石装饰的台子。
"吾闻西方化":我听说西方传来佛教,
# 西方化:指佛教的教化。
"清净道弥敦":清净的道义更加质朴、笃厚。
# 敦:敦厚,淳厚。,弥:更。
"奈何穷金玉":为什么用尽黄金宝玉,
# 穷:穷尽,耗尽。
"雕刻以为尊":以那奢靡的镌雕为贵?
"云构山林尽":伐尽山林让庙宇高耸,
# 云构:指高耸入云的建筑群。
"瑶图珠翠烦":精美宝像过多缀珠翠。
"鬼工尚未可":鬼斧神工尚且不能成,
"人力安能存":人工之力又如何能及?
"夸愚适增累":夸耀愚民恰增添烦累,
# 累:即“物累”,佛道二家视不能超然物外的行为为“物累”。,适:只。,夸愚:指如此劳民伤财以夸耀的行为实际上很愚蠢。
"矜智道逾昏":自负智巧治道更昏聩。
初唐杰出诗人,“诗骨”
陈子昂(659后~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文明元年进士,因上书论政被武则天赞赏,授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故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主张恢复建安文学传统。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抒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其文力求内容充实,说理精辟;形式上破骈为散,疏朴近古,为唐代古文运动发展起了先导作用。代表作品有《感遇》《登幽州台歌》。著有《陈伯玉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怀古诗,这首诗通过批判统治者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的行为,写出了对百姓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统治者的劝诫,表达了诗人以民为本、崇尚清净无为的思想感情。
2. 写作手法
反问:“瑶台安可论”中的“安可论”(怎能称道),通过否定商纣瑶台的奢靡典故,批判武则天耗费巨资修建佛寺的行为与贤君之道背道而驰。“人力安能存”以“安能存”(怎能完成)的质疑,揭露大兴土木建造佛像的行为超越人力极限。“奈何穷金玉”中的“奈何”(为何)以诘问语气直指矛盾核心,佛教本倡清净无为,统治者却“穷金玉”以雕刻佛像彰显尊崇,此反问直刺礼佛行为的虚伪性,揭示其违背宗教本义的本质。细节描写:“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对新建佛寺的壮观规模和豪华布局进行了细致而严格的描述。为修建巍峨的庙宇寺院,砍伐和采挖山林,为制作金碧辉煌的图案花纹,搜罗民间珍珠宝物,使百姓深受其苦。这里只是写出了建筑物的大量消耗,却把老百姓为此所承受的沉重痛苦留给了读者来想象、来补充。
3. 分段赏析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两句是对理想君主的评判与期望。一个“利”字鲜明地对比出圣明君主与自私之人的不同追求,圣人心中所想并非自身利益,而是天下百姓的忧愁与幸福。“元元”指代百姓,此句体现出诗人心中理想的君主形象应当是以民为本,将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展现出一种心怀天下的高尚情怀,为后文批判现实中的不良现象做铺垫,奠定了全诗关注民生、批判奢华的思想基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两句借古讽今。“黄屋”是皇帝所乘之车,“瑶台”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代奢华的宫殿建筑。诗人以尧帝的圣明为例,表明尧帝所关注的并非这种奢华之物,暗示当今统治者追求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是违背圣君之道的。“安可论”三个字语气强烈,表达出诗人对这种行为的极度不认同,通过古今对比,进一步深化了对统治者奢侈行为的批判。“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两句引入佛教教义。“西方化”指佛教,传说佛教起源于西方。“清净”是佛教所倡导的一种修行境界,强调内心的纯净、无欲无求。“道弥敦”表示这种教义越能让人领悟到道的深厚内涵。诗人在此处提及佛教,是为了以佛教的清净之道来反衬现实社会中统治者的奢华与浮躁,为下文批判统治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奢华建设提供思想依据。“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两句直接批判统治者的奢侈行为。“穷”字体现出统治者对金玉等珍贵财物的挥霍无度,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将大量的金玉用于雕刻。“雕刻以为尊”则指出统治者把雕刻精美的物品当作尊贵的象征,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更反映出统治者的虚荣与浅薄。诗人用质问的语气表达出对这种行为的强烈不满。“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两句描绘奢华建筑耗费资源的严重程度。“云构”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如云雾般壮观,“山林尽”形象地说明为了建造这样的建筑,山林中的木材等资源被砍伐殆尽,展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瑶图”指精美的壁画,“珠翠烦”表示装饰用的珠宝翠玉繁多,让人感到厌烦。这两句从物质层面进一步揭露了统治者奢华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强化了对这种行为的批判力度。“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两句强调建造过程的艰难与不合理。“鬼工尚未可”意思是即便借助神奇的鬼斧神工都难以完成这样的工程,突出其难度之大。“人力安能存”则进一步质问,依靠人力又怎么能承受这样的消耗呢?诗人通过这样的反问,深刻地揭示出统治者这种奢华建设对百姓人力的过度压榨,表达出对百姓遭受苦难的同情与对统治者的谴责。“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两句总结全诗,批判统治者的愚蠢行为。“夸愚”指统治者通过这种奢华的行为来炫耀自己,实则是愚蠢至极,只会增加自身的负担。“矜智”表示统治者自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智慧的体现,但实际上却让国家治理之道更加昏暗混乱。诗人以犀利的言辞指出统治者的错误,希望他们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回归到以民为本、清净无为的正道上,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4. 作品点评
作者以诗为媒介议论时政弊端,实现了诗与政治的交融。诗中,作者对不良政治进行了尖锐批判,言辞激昂,正气凛然。其论述有根有据,逻辑严密,篇章结构条理清晰,论述层层递进。整首诗不仅情感充沛,富有感染力,而且论点鲜明,极具说服力,能使读者在感受到诗歌艺术魅力的同时,深刻领悟到作者的政治观点与批判精神。
# 朱子称“《感遇》诗词旨幽邃,音节豪宕,恨其不精于理,自托仙佛之间以自高”。此真眼中金屑之见。况“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鬼功尚未可,人力安能存”,正指尔时天堂大象诸事,方有讽谕,乃以为讥耶!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