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yóu
huī
shàng
rén
fáng

朝代:唐作者:陈子昂浏览量:1
shān
shuǐ
kāi
jīng
shè
qín
liè
fàn
yán
rén
bái
lóu
shǎng
zhú
lín
chán
duì
chí
guāng
luàn
jiāo
xuān
yán
cuì
lián
kōng
jīn
chéng
yuè
nòng
chéng
quán

译文

在山水环绕的地方建造起一座精舍,摆开琴瑟奏响歌声,举办着佛教的法会。人们会怀疑自己是在华丽的楼阁中赏景,此地就如同有着竹林般禅意的净土。正对着门户,池水波光凌乱闪烁,相互交错的窗轩外,翠绿的山岩连绵相接。如今对于色与空已能体悟到寂静之境,趁着月色去把玩那清澈的泉水。

逐句剖析

"山水开精舍":在山水环绕的地方建造起一座精舍,

# 精舍:这里指佛寺。

"琴歌列梵筵":摆开琴瑟奏响歌声,举办着佛教的法会。

# 梵筵:做佛事的道场。

"人疑白楼赏":人们会怀疑自己是在华丽的楼阁中赏景,

# 白楼:指白楼亭。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地似竹林禅":此地就如同有着竹林般禅意的净土。

# 竹林:竹林精舍,据传是古印度最早的僧园。

"对户池光乱":正对着门户,池水波光凌乱闪烁,

"交轩岩翠连":相互交错的窗轩外,翠绿的山岩连绵相接。

"色空今已寂":如今对于色与空已能体悟到寂静之境,

"乘月弄澄泉":趁着月色去把玩那清澈的泉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夏日游晖上人房》是唐代陈子昂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约作于长寿元年(692)夏居蜀守制时。借周遭景致抒发内心感悟。首联描绘晖上人房在山水间清幽高雅、有琴歌梵筵的场景,流露赞美与向往;颔联以联想用典强调其清幽超凡;颈联从视觉细节营造清幽优美意境;尾联哲理升华,展现诗人领悟禅意、追求内心宁静与纯净空灵之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杰出诗人,“诗骨”

陈子昂(659后~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文明元年进士,因上书论政被武则天赞赏,授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故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主张恢复建安文学传统。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抒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其文力求内容充实,说理精辟;形式上破骈为散,疏朴近古,为唐代古文运动发展起了先导作用。代表作品有《感遇》《登幽州台歌》。著有《陈伯玉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勾勒出在广袤山水间一座精致精舍拔地而起,其中琴音袅袅、歌声悠扬、梵筵庄重的宏大清幽之景,流露出对晖上人房清幽高雅环境的赞美与对宁静宗教生活的向往。颔联“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运用联想与用典,将此地比作能让人有置身白楼赏景之感,又似有着深厚禅意的竹林之境,进一步强调其清幽高雅、超凡脱俗。颈联“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聚焦细节,门前波光粼粼的池水闪烁灵动,窗外翠绿岩石连绵不断,从视觉角度营造出清幽静谧、和谐优美的意境。尾联“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则实现哲理升华,诗人领悟到物质世界虚幻本质,内心达至寂静空明之境,在明月下悠然拨弄清泉,既展现闲适自在生活状态,又象征对纯净空灵境界的追求,表达出对佛教禅意的深刻领悟与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长卿《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下一篇:唐·李白《雉朝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