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én
huáng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juàn
wén
guī
zhāo
shēng
yǒu
huáng
míng
shēng
mèng
duàn
chǔ
jiāng
mǎn
yǎn
yuán
chūn
shēng
qiān
shān
mài
máng
tiān
yáo
qīng
wáng
yōu
běn
shǎo
xián
jiǔ
shú
ráo
jīng
guò
shí
qíng
yān
zuì
shēn
chù
shě
nán
xiàng
běi
yáo
xiāng
fān
jiǒng
kūn
míng
fēi
líng
fēng
xié
kàn
liǔ
zhù
jīn
luò
qiān
wàn
shān
shēn
tóng
cāng
rén
huán
xiāng
qín
shì
lái
lìng
shēng
xīn
sāng
shēng
huí
chì
guī
西
lín
shèn
xíng
dāng
shú

译文

听厌了杜鹃朝朝暮暮的啼叫,不料忽然间传来了黄鹂的鸣唱。熟悉的叫声打断了我在湘江边上的睡梦,满眼显现出故乡生机盎然的景象。那里放眼千里看不到高山大河,与长天相连翻滚着青青麦浪。京都地区优待农民少征赋役,乡邻们在农忙过后、酒酿成熟频繁来往。在那炊烟袅袅巷道深深的村舍里,村南巷北的人们远远地打着招呼互话短长。黄鹂翻飞在阳光下高高地横过昆明池,又迎着风斜看着细柳展翅飞翔。我如今跌落在家乡的千山万水之外,就像楚地客家人那样不再返家回乡。你这故乡的鸟儿为什么要来到这里,使我心里不禁思念起遥远的家乡。停止鸣叫调转翅膀快快往回飞吧,你爱吃的西林紫桑就要飘出成熟的果香。

逐句剖析

"倦闻子规朝暮声":听厌了杜鹃朝朝暮暮的啼叫,

# 子规:即杜鹃,又名布谷、杜宇、鹈鴂,初夏时啼声昼夜不断,其声凄楚。

"不意忽有黄鹂鸣":不料忽然间传来了黄鹂的鸣唱。

# 黄鹂:即黄莺,亦名仓庚、搏黍、黄鸟,羽毛黄色,从眼边到头后部有黑色斑纹,鸣声悦耳。

"一声梦断楚江曲":熟悉的叫声打断了我在湘江边上的睡梦,

# 楚江曲:指永州湘江之滨。,一声梦断:言黄鹂的一声鸣叫把梦惊醒。

"满眼故园春意生":满眼显现出故乡生机盎然的景象。

# 春意生: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一作春草绿。,故园:指长安。

"目极千里无山河":那里放眼千里看不到高山大河,

# 无山河:谓秦中平原没有高山大河。,目极:一作故园。

"麦芒际天摇清波":与长天相连翻滚着青青麦浪。

# 际天:连天,一望无际。指麦浪。

"王畿优本少赋役":京都地区优待农民少征赋役,

# 优本:本:指农桑等事。优待农民。,王畿:指京城周郊地区。

"务闲酒熟饶经过":乡邻们在农忙过后、酒酿成熟频繁来往。

# 饶经过:颇有情谊的频繁来往。,务闲:指农忙过后稍稍清闲的时候。

"此时晴烟最深处":在那炊烟袅袅巷道深深的村舍里,

# 晴烟:指炊烟,有人家居住的地方。

"舍南巷北遥相语":村南巷北的人们远远地打着招呼互话短长。

"翻日迥度昆明飞":黄鹂翻飞在阳光下高高地横过昆明池,

# 昆明:池名。位于长安西南,周围十里。

"凌风邪看细柳翥":又迎着风斜看着细柳展翅飞翔。

# 翥:飞举。鸟飞。

"我今误落千万山":我如今跌落在家乡的千山万水之外,

"身同伧人不思还":就像楚地客家人那样不再返家回乡。

# 不思还:不想还乡。,伧:粗野鄙贱之人。韩醇注,“楚人别种”。

"乡禽何事亦来此":你这故乡的鸟儿为什么要来到这里,

# 乡禽:指在家乡常能见到的子规、黄鹂。

"令我生心忆桑梓":使我心里不禁思念起遥远的家乡。

# 桑梓:代指家乡。朱熹《诗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后习以桑梓为乡里之称。,生心:产生思念之心。

"闭声回翅归务速":停止鸣叫调转翅膀快快往回飞吧,

# 务速:一定要快。,回翅:张开翅膀往回飞。,闭声:停止鸣叫。

"西林紫椹行当熟":你爱吃的西林紫桑就要飘出成熟的果香。

# 行:即将。,紫椹:椹:同“葚”,桑树结的果实,成熟后色紫,故日紫椹。,西林:柳宗元在长安城西有祖遗田产,有果树数百株,西林指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闻黄鹂》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七言古诗。诗中,诗人听闻黄鹂鸣叫,由此追忆长安春色,勾起自身世之感与贬谪之叹。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先写忽闻黄鹂打破对杜鹃啼叫的厌倦,再想象故园麦浪等春日景象,后又抱怨黄鹂来此勾起思乡情。全诗结构跳跃,情感起伏,从对黄鹂鸣叫的意外,到对故园的深切怀念,满含锥心泣血之痛,细密而多变的诗思尽显,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思归之愿,感情深挚,别具一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闻黄鹂》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知,大致成诗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际。这一贬谪经历,是他仕途的重大转折,使其精神遭受沉重打击,长期处于忧闷压抑的心境之中。为排解内心抑郁,柳宗元常借山水自然寄托自己的清高孤傲,抒发政治失意之苦与对现实的诸多不满。一日,他偶然听闻黄鹂啼鸣,声声入耳,瞬间勾起浓郁的思乡之情,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闻黄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闻黄鹂》是唐代柳宗元创作的七言古诗,题材为贬谪思乡诗。诗中,诗人闻黄鹂鸣叫,忆起长安春色,勾起身世之感与贬谪之叹。借劝说黄鹂北归,抒发深切思归之情。整首诗托物言志,从初闻黄鹂的惊喜,到想象故园的美好,再到抱怨黄鹂触动愁绪,结构跳跃、情感起伏,淋漓尽致展现出柳诗细密多变的诗思,满含诗人在贬谪境遇下的锥心泣血之痛。

2. 写作手法

对比:“子规朝暮声”与“黄鹂鸣”进行对比。子规啼声悲切,诗人“倦闻”,体现出其在贬谪之地长久以来的苦闷与厌烦;而黄鹂鸣声悦耳,“不意”听到让诗人惊喜,通过两种鸟声的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强化了情感的表达。虚实结合:诗中“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一声梦断楚江曲”等是实写,描写了诗人在贬谪之地听到鸟声、从梦中惊醒等现实场景,展现了诗人当下的真实感受和处境。“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等是虚写,是诗人想象中故乡的景象以及黄鹂在故乡飞翔的情景。虚实结合,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深沉动人。想象:诗中多处应用了想象手法,“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诗人想象着在故乡晴烟深处,邻里之间在舍南巷北遥相呼应、交谈的情景。这一想象生动地描绘出故乡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生活的眷恋。“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诗人想象黄鹂在阳光中飞越昆明池,在风中斜看细柳飞翔的情景。这里的想象既写出了黄鹂的自由欢快,也通过对黄鹂所处美好环境的想象,衬托出自己身处千万山中的孤寂,以及对自由和故乡的渴望。

3. 分段赏析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两句开篇。诗人长久困于贬谪之地,早已听倦了从早到晚子规那悲切的啼叫,“倦闻”二字直白地展现出诗人内心因久居异域的厌烦与苦闷。而此时,意外传来的黄鹂鸣叫,打破了这种沉闷悲苦的氛围,“不意”凸显出听闻黄鹂声时的惊喜与意外,一“倦”一“喜”,情绪的强烈对比跃然纸上。“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紧承上句。黄鹂的一声啼叫,瞬间将诗人从现实拉回梦境,又从梦境带回现实,“梦断”一词写出这声鸣叫的突兀。紧接着,因这声黄鹂叫,诗人脑海中浮现出故园生机勃勃的春意,“满眼”描绘出画面的鲜活与真切,将思乡之情具象化,由听觉引发视觉联想,情感转换自然流畅。“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两句是诗人想象中的故园景象。诗人极目远眺,想象中千里之外的家乡,没有眼前连绵的山峦阻隔,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麦田,麦芒在微风中摇曳,似与天际相接,泛起层层清波。此景描绘细腻,展现出家乡田野的广阔与春日丰收在望的美好,寄托了诗人对故园深深的眷恋。“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进一步描述想象中的家乡生活。京城附近本就有优待,百姓赋税劳役少,人们生活悠闲,酒熟之时,邻里间相互往来。这两句从社会生活层面展现家乡的安乐祥和,与诗人身处贬地的困苦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了思乡之情。“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继续描绘故园画面。在晴日炊烟袅袅的深处,房屋南北的邻里们远远地相互交谈。此句以生活场景入诗,充满烟火气,勾勒出家乡和谐、温馨的氛围,让诗人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描绘黄鹂在故园飞翔的姿态。黄鹂在日光中翻飞,远远地越过昆明池,迎着风斜斜地在细柳间高飞。这两句刻画了黄鹂自在、轻快的飞行模样,一方面展现故园春天的活力,另一方面以黄鹂的惬意反衬诗人身处异乡的无奈与愁苦。“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两句笔锋一转回到现实。诗人感慨自己如今不幸被贬,深陷这千山万岭之中,身处异乡,与当地人言语不通,如同外乡人。“误落”写出诗人对被贬境遇的无奈与愤懑,“不思还”并非真的不想回,而是有家难回的痛苦,欲扬先抑,强化了情感。“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承接上句。诗人看到来自家乡的黄鹂,不禁心生埋怨,质问它为何也来到这偏远之地,勾起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这看似无理的质问,实则是诗人思乡情切,无处宣泄的体现,借对黄鹂的嗔怪将情感推向高潮。“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为结尾两句。诗人催促黄鹂赶紧闭嘴,展翅速速飞回故乡,因为故乡西林的紫桑葚即将成熟。此句看似对黄鹂的无情驱赶,实则饱含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与牵挂,以对故乡物产的惦记收尾,余韵悠长,让思乡之情萦绕心间,久久不散。

4. 作品点评

《闻黄鹂》结构灵动跳跃,情感似浪潮般起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柳宗元诗歌中细密且多变的诗思。诗中语言不失活泼之态,风格依旧俊朗洒脱,意境营造上,喜与悲交织碰撞,尽显大起大落的张力。全诗以黄鹂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寓意深邃而高远,气韵流畅自然,行文开合收放间尽显从容大气。读者诵读此诗,仿若身临其境,能真切听闻黄鹂啼鸣,不禁为之扼腕叹息,心生感慨,余韵悠长,令人回味不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子厚《闻莺》诗云:“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草绿。”其感物怀土,不尽之意,备见于两句中,不在多也。

宋文学家、词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 亦有生新之致,缘下笔时不走熟径故耳(“满眼故园”句下)。

清文学家汪森《韩柳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戏问山石榴》

下一篇:唐·高骈《边方春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