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ài
chūn
zè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shān
qíng
lán
shuǐ
fàng
guāng
xīn
huā
bái
liǔ
shāo
huáng
dàn
zhī
zuò
jiāng
西
fēng
jǐng
céng
xiāng

译文

轻薄的雾气盘绕在远处的山间,山下的河水泛着粼粼波光。河边开着白色的辛夷花,柳树也抽出了嫩黄色的枝条。只要不觉得自己身处江西,这里的风景和京师又有什么不同呢?

逐句剖析

"山吐晴岚水放光":轻薄的雾气盘绕在远处的山间,山下的河水泛着粼粼波光。

# 岚:一作峰。

"辛夷花白柳梢黄":河边开着白色的辛夷花,柳树也抽出了嫩黄色的枝条。

"但知莫作江西意":只要不觉得自己身处江西,

"风景何曾异帝乡":这里的风景和京师又有什么不同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代春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以景衬情,既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又表达了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仍努力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诗中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一贯的写实风格和关注内心感受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的前两句“山吐晴岚水放光,辛夷花白柳梢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春日山水与花柳之景:山间雾气缭绕,水面波光潋滟,辛夷花洁白如雪,柳梢嫩黄如金。这些意象通过视觉与动态的描写,营造出明媚生动的画面感。后两句则转入议论,“但知莫作江西意,风景何曾异帝乡”,以景生情,借景抒怀,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普世价值的思考,将外在景物与内在哲思巧妙结合。反问:后两句“但知莫作江西意,风景何曾异帝乡”以反问收束,否定地域差异对自然审美的限制,通过议论点明主题,语言简练而富有张力。

2. 分段赏析

开篇“山吐晴岚水放光”一句,以拟人化的“吐”“放”二字点染山水灵韵:山峦吞吐薄雾,恍若呼吸;水面波光潋滟,似含笑靥,寥寥七字便将春日山川的鲜活气韵勾勒得跃然纸上。继而“辛夷花白柳梢黄”聚焦微观景物,玉兰皎洁如雪,柳芽嫩黄若金,冷色与暖色碰撞,静态与动态交织,既凸显早春特有的清新生机,又以纯粹的自然之美悄然涤荡观者心尘。后二句笔锋陡转,以“但知莫作江西意”的劝诫之语,破除世人眼中“帝乡长安”与“僻远江西”的地域偏见,再借“风景何曾异帝乡”的反问句收束全篇,将山水审美提升至超越世俗荣辱的哲学境界——自然本无贵贱之别,差异只在观者心境,暗合诗人“心安即是家”的豁达襟怀。全诗前联写景如工笔设色,后联议论似泼墨点睛,由实入虚,以小见大,在尺幅之间完成从感官体验到精神超脱的升华,既彰显白居易平易中见深意的诗风,亦折射出唐代文人“即景悟道”的典型思维范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种桃杏》

下一篇:唐·孟郊《桐庐山中赠李明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