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闲行罢":在南浦悠闲地散步之后,
"西楼小宴时":正值在西楼举行小型宴饮的时刻。
"望湖凭槛久":靠着栏杆久久地眺望湖景,
"待月放杯迟":等待月亮升起而迟迟不肯放下酒杯。
"江果尝卢橘":品尝着江边的卢橘水果,
"山歌听竹枝":聆听着山间的竹枝山歌。
"相逢且同乐":今日相逢,姑且一同欢乐,
"何必旧相知":又何必在意是否是旧相识呢。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宴饮诗。本诗介绍了诗人与同座之人在江楼的宴饮活动,展现了诗人在宴饮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友情的看法,表达了相逢共饮的愉悦之情。。
2. 分段赏析
“南浦闲行罢,西楼小宴时”首联点明了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场景转换。诗人在南浦悠闲地行走,享受着闲适的时光,之后来到西楼参加小宴。这种从闲行到赴宴的转变,自然而又流畅,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生活的闲适与惬意。“望湖凭槛久,待月放杯迟”颔联通过描写诗人在宴饮时的具体动作,展现了他悠然闲适的心境。“望湖凭槛久”,诗人长时间靠着栏杆眺望湖景,沉浸在自然美景之中;“待月放杯迟”,等待月亮升起而迟迟不肯放下酒杯,表现出他对眼前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享受,进一步烘托出宴饮时的轻松氛围。“江果尝卢橘,山歌听竹枝”颈联描述了宴上的饮食和娱乐活动。“江果尝卢橘”,品尝当地的江果卢橘,体现了地域特色和生活的烟火气;“山歌听竹枝”,聆听山间的竹枝山歌,增添了文化氛围和艺术享受。这两句丰富了宴饮的内容,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宴会上热闹而欢乐的场景,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相逢且同乐,何必旧相知”尾联是全诗的情感升华。诗人认为,今日与同座之人相逢,大家一同欢乐就好,不必在意是否是旧相识。这种豁达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开放和包容,强调了珍惜当下相聚时光的重要性。它传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豁达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上一篇:唐·周贺《春日山居寄友人》
下一篇:唐·元稹《香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