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音书何太迟":相隔百里的书信为何来得如此迟缓,
"暮秋把得暮春诗":暮秋时节才收到你暮春写下的诗。
"柳条绿日君相忆":你在柳条泛绿的春日思念着我,
"梨叶红时我始知":而我在梨叶泛红的秋日才知晓这份心意。
"莫叹学官贫冷落":不必感叹你的官职处境清贫冷落,
"犹胜村客病支离":你的境况尚且胜过我这乡村客子的病弱憔悴。
"形容意绪遥看取":我的形貌与心绪,你远远想来便能知晓,
"不似华阳观里时":已不像当年在华阳观时那般意气风发了。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酬赠诗。借暮秋收到暮春所作之诗的时间差、柳条绿日与梨叶红时的物候变迁,写出了对友人的思念,并用处境对比宽慰友人。
2. 写作手法
对比:“莫叹学官贫冷落,犹胜村客病支离”句,将友人“学官贫冷落”的处境与自身“村客病支离”的状况相对比。诗人以自身更困顿的境遇,劝慰友人不必为贫寒冷落而叹息,通过处境的参照,弱化友人的失意感,传递出相互慰藉的温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百里音书何太迟,暮秋把得暮春诗”,开篇写收到友人书信的情景。不过百里之遥,书信却来得如此迟缓,暮秋时节才拿到友人暮春写的诗。“何太迟”流露出等待的焦灼,“暮秋”与“暮春”的时间差,既显书信传递的漫长,又暗含对友人思念的跨越时节,起笔便满含对友人的牵挂。颔联“柳条绿日君相忆,梨叶红时我始知”,承接上句,解释时间差带来的感慨。你在柳条泛绿的暮春思念我,我却在梨叶泛红的暮秋才知晓。“柳条绿”“梨叶红”以景物点明季节,形成鲜明的对照,既写出信息传递的滞后,又暗衬两人相互思念却未能及时感知的怅然,画面感与情感交融。颈联“莫叹学官贫冷落,犹胜村客病支离”,转而安慰友人。不要感叹学官生活清贫冷落,这尚且胜过我这乡村客子身患疾病、身体衰弱。以“莫叹”起劝,将“学官贫”与“村客病”对比,既体谅友人的处境,又暗含自身的困顿,言语间满是相互理解的温情。尾联“形容意绪遥看取,不似华阳观里时”,结尾写如今的状态与往昔的不同。我的形貌心绪,你远远想象便能知晓,已不像在华阳观时那般了。“遥看取”呼应两人相隔之远,“不似”二字带出今昔对比,暗含历经世事变迁后的沧桑感,既道尽现状,又留有余味,让对友人的情谊在时光流转中更显深沉。
上一篇:唐·李白《庐江主人妇》
下一篇:唐·白居易《涂山寺独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