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日临溪坐":坐在小溪旁把玩奇形怪状的石头,
# 溪:溪水。,日:一作“石”。,弄:在手里玩。
"寻花绕寺行":为了赏花,绕着寺庙周围的小路行走。
# 行:行走。,寻:寻找。
"时时闻鸟语":时时刻刻都能听到鸟儿婉转的啼鸣声,
# 鸟语:鸟鸣声。,闻:听。
"处处是泉声":溪水汩汩流淌不绝于耳。
# 泉声:泉水的叮咚声。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诗。诗中通过“弄石”“寻花”“行”等动作描写,结合石、溪、花、鸟、泉等自然景物,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出遗爱寺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画面,勾勒出遗爱寺优美动人的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动中有静,既展现了自然景致的盎然生机,又通过细腻的动作刻画,传递出对自然之美的沉醉与赞美。
2. 写作手法
移步换景:通过“临溪坐”“绕寺行”的行动线索,变换观察视角,依次展现遗爱寺的石、溪、花等景物,勾勒出环境的盎然生机。对偶:“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两两对仗,既具语言整饬之美,又通过工整句式强化景物描绘的节奏感。借景抒情:将石、溪、花、鸟、泉等自然景物组合成清新秀丽的画面,借遗爱寺的优美景致,抒发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3. 分段赏析
《遗爱寺》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自然之美。前两句“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通过“弄”“寻”“行”等动词,展现诗人临溪玩石、绕寺寻花的动态,以移步换景的方式串联起石、溪、花等意象,既体现游览的随意性,又暗含对自然景致的细致观察。后两句“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以听觉描写为主,“时时”“处处”的叠词运用,强化了环境的生机与幽趣,鸟语与泉声的交织更凸显遗爱寺的清幽雅致。全诗对仗工整却不显板滞,通过动作与声响的描写,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融入如画美景中,既具整饬之美,又洋溢着活泼灵动的诗意。
4. 作品点评
诗歌的两联均采用对仗形式,而诗人巧用动词,在第二联还适时变换句式结构。这使得诗歌不仅呈现出整齐对称的美感,更洋溢着灵动鲜活的诗意,将遗爱寺周边生机蓬勃、清幽雅致的环境氛围生动展现。字里行间,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
# 这首写景抒情的小诗,写得格外柔美,富有韵味。
现代清华大学教授谢思炜
上一篇:唐·毛文锡《醉花间·休相问》
下一篇:唐·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