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ǎ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yǒu
qún
zhě
fēi
fēi
zài
tián
zhuó
shǔ
yǐn
dào
quán
zhēn
姿
gěng
jiè
niǎo
piān
xuān
tóng
yóu
tóng
zhì
shí
nián
xīng
shì
niàn
suì
wèi
zēng
zhuó
qiān
wěi
zhì
xiǎo
chí
nèi
zhēng
shí
qún
qián
wéi
huái
怀
dào
liáng
jiān
jìng
xīng
shān
wéi
liàn
zhǔ
rén
jiān
xiá
yuān
xīn
zhī
tiān
xìng
yǒu
shí
qiān
bǎo
shàng
kuàng
chéng
xuān

译文

有一只不合群的鹤,在田野间飞翔。饥饿时不啄食腐烂的老鼠,口渴时不饮用盗泉的水。它姿态贞洁性格耿直,那些杂乱的鸟是多么轻快地飞翔。与杂鸟一同生活但志向不同,就这样过了十多年。一旦产生了嗜欲的念头,就被弓箭绳索牵住。置身在小池塘内,在一群鸡面前争抢食物。不仅贪恋稻谷高粱,还争抢腥膻的食物。不仅依恋主人,还与乌鸦老鹰亲昵。事物的心思难以知晓,天性有时也会改变。仅仅为了填饱肚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要乘坐大夫的车子。

逐句剖析

"鹤有不群者":有一只不合群的鹤,

"飞飞在野田":在田野间飞翔。

"饥不啄腐鼠":饥饿时不啄食腐烂的老鼠,

"渴不饮盗泉":口渴时不饮用盗泉的水。

"贞姿自耿介":它姿态贞洁性格耿直,

# 贞姿:贞洁的资质。

"杂鸟何翩翾":那些杂乱的鸟是多么轻快地飞翔。

# 翩翾:轻飞貌。,杂鸟:别的鸟,指凡鸟。

"同游不同志":与杂鸟一同生活但志向不同,

"如此十余年":就这样过了十多年。

"一兴嗜欲念":一旦产生了嗜欲的念头,

"遂为矰缴牵":就被弓箭绳索牵住。

# 牵:牵制,束缚。,矰缴:拴着丝绳的短箭,用于射鸟。

"委质小池内":置身在小池塘内,

# 委质:弃身,置身。

"争食群鸡前":在一群鸡面前争抢食物。

"不惟怀稻粱":不仅贪恋稻谷高粱,

"兼亦竞腥膻":还争抢腥膻的食物。

# 竞腥膻:争夺肉食。

"不惟恋主人":不仅依恋主人,

"兼亦狎乌鸢":还与乌鸦老鹰亲昵。

# 狎乌鸢:与乌鸢为伍。狎:亲近,接近。林逋《山园小梅》:“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乌鸢:乌鸦和老鹰,均为贪食之鸟。白居易《问鹤》:“乌鸢争食鹊争窠,独立池边风雪多。”

"物心不可知":事物的心思难以知晓,

"天性有时迁":天性有时也会改变。

"一饱尚如此":仅仅为了填饱肚子尚且如此,

"况乘大夫轩":更何况是要乘坐大夫的车子。

# 大夫轩:用“卫鹤”典故。春秋时,卫懿公爱鹤,让鹤乘坐大夫乘坐的车子。后人用“卫鹤”喻指放弃操守,追逐富贵利禄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感鹤》是唐代白居易所作的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寓言诗。通过对鹤的描写与感慨,表达诗人对品质操守的思考。诗中先描绘了一只不与群鸟同流合污,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的鹤,在野田独自生活十余年。然而,当它产生嗜欲之念后,便被矰缴牵住,在小池内与群鸡争食,不仅贪恋稻粱,还与乌鸢亲近。诗人借此感慨物心难测,天性有时会因欲望而改变,强调坚守高洁品质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大约创作于元和二年至六年(807-811)期间,彼时白居易身处长安。诗人为针砭那些无法坚守操守的士人,特意创作了这首富有寓意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寓言诗。描绘了有一只与众不同的鹤,在野田飞翔,秉持着高洁的品性,不食腐鼠,不饮盗泉,姿态贞洁、性格耿介,与那些翩翾的杂鸟志向不同,如此度过十余年。但后来它兴起了嗜欲之念,就被矰缴束缚,置身小池之中,在群鸡面前争食。它不仅贪图稻粱,还追逐腥膻之物,不仅依恋主人,还与乌鸢亲昵。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因欲望而改变天性行为的感慨,警示人们要坚守本心,保持高洁品质。

2. 写作手法

象征:诗中的鹤象征着具有高洁品质的人。“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以鹤对食物和水源的选择,象征着人对高洁行为和道德准则的坚守。对比:将“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贞姿自耿介”的鹤,与“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不惟怀稻粱,兼亦竞腥膻。不惟恋主人,兼亦狎乌鸢”的鹤进行对比,突出了鹤前后行为和品性的巨大变化,强调了欲望对天性的改变。托物言志:诗人借鹤的经历和变化,表达自己对坚守高洁品质的推崇,以及对因欲望迷失自我的批判,寄托了自己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

3. 分段赏析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描绘了一只与众不同的鹤,独自在野田飞翔,它有着高尚的气节,饥饿时不啄食腐臭的老鼠,口渴时不饮用盗泉之水,姿态贞洁、性格耿直,与那些翩翩飞舞的杂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鹤的高洁形象,为下文的转变做铺垫。“同游不同志,如此十馀年。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说明这只鹤与杂鸟虽同处一地但志向不同,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十多年。然而,一旦它产生了嗜欲之念,就立刻被矰缴所牵,形象地表现出欲望对鹤的影响,暗示着人性中因欲望而改变的无奈。“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不惟怀稻粱,兼亦竞腥膻。不惟恋主人,兼亦狎乌鸢。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具体描述了鹤在产生嗜欲后的行为变化,它置身于小池内,与群鸡争抢食物,不仅贪恋稻粱,还热衷于腥膻之物,不仅依恋主人,还与乌鸢亲昵。诗人由此感慨物心难测,天性也会因欲望而改变,以小见大,进一步强调欲望对人的影响之大,即使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都能让人改变,更何况是面对更高的地位和利益诱惑。

4. 作品点评

白居易作此诗,意在讥讽那些意志不坚、因一己私欲便放弃宏大志向的人。从诗中带有故事性的叙述来看,应是针对现实中某些具体之人。诗的主体部分大多在描绘鹤,以鹤喻人,仅在结尾处发出四句议论。但这些议论并非空洞的概念,而是与诗的语言、生动的形象紧密相连,以浅近之语映照深刻内涵,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让人深切感受到,那些所谓见小利就丧失人格,遇大利必然彻底丢弃“清高”的“高洁之士”,不过是故作姿态罢了。一旦利益当前,其不那么高洁的行径便会将一切伪装暴露无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以一个反问作结,不但使得议论和感叹更为深沉,而且发人深省,使诗的结尾余音绕梁、回应题目。白居易在诗最后的议论、感叹不仅是从前面对鹤的描写中概括而来,而且还包含着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概括,因而有着颇为强烈的讽谕、教育意义。

现代原喀什师范学院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张宏洪《历代哲理诗鉴赏辞典》

# 有以峻洁持身而一念之误遂丧生平者,故作诗讽之。元微之晚节亦蹈此患。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高适《蓟中作》

下一篇:唐·李郢《鹅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