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āng
zhào
yán
shào
fěn
shān
shuǐ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é
méi
gāo
chū
西
tiān
luó
zhí
nán
míng
lián
míng
gōng
huī
cǎi
shān
zǒu
hǎi
zhì
yǎn
qián
mǎn
táng
kōng
cuì
sǎo
chì
chéng
xiá
cāng
yān
dòng
tíng
xiāo
xiāng
miǎo
mián
sān
jiāng
qíng
huí
yán
沿
jīng
tāo
xiōng
yǒng
xiàng
chù
zhōu
guī
nián
zhēng
fān
dòng
xuán
piāo
suí
fēng
luò
tiān
biān
xīn
yáo
duàn
xìng
nán
jìn
shí
dào
sān
shān
diān
西
fēng
zhēng
róng
pēn
liú
quán
héng
shí
shuǐ
chán
yuán
dōng
qīng
shēn
lín
shù
kōng
qiān
mián
zhōng
míng
mèi
shī
zhòu
yìn
tīng
míng
chán
cháng
sōng
zhī
xià
liè
duì
zuò
nán
chāng
xiān
nán
chāng
xiān
rén
zhào
miào
nián
luò
qīng
yún
shì
sòng
tíng
shì
luó
zhòng
bīn
yǎo
rán
zài
dān
qīng
fěn
ān
zhēn
zhēn
xiān
quán
shēn
ruò
dài
gōng
chéng
líng
táo
huā
xiào
shā
rén

译文

画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极之天,罗浮山峭拔灵秀,直直与那南海相连。著名的画家精心构思,挥动如椽彩笔,驱赶着高山大海置于我的眼前。满堂的空灵苍翠如可扫,赤城的霞气和苍梧的岚烟,仿佛可从画中飘浮而出。洞庭潇湘的美景意境深远,我之情意随着三江七泽之水而回返往复。那汹涌的波涛要流向何处,而江海上孤舟一去而无归日。船上的征帆不动亦不旋,好像随风漂落至天边。我心摇神驰,极目远眺,兴致难以消尽,不知何时此舟才可到海中三仙山。西峰山势峥嵘,瀑布喷射,山下巨石横斜,溪流蜿蜒曲折,水声潺潺。东崖岩层叠嶂,云遮雾障,林深树密,草木繁盛。在此深山之中,岁月不知,昼夜难分,我凭几独坐,静听寂然,静得连一声蝉鸣也听不到。在长松之下,有仙人数位,对坐不语,南昌仙人梅福也似列坐其中。南昌仙人就是赵夫子,正当妙年华品,为磊落青云之士。庭中讼息,政简无事,与众宾客在堂中宴坐,您的神态潇洒,仿佛就在这丹青画里一般。这五色缤纷的粉画哪里值得珍贵,真正的仙人境界才可以保全我的身心。如果等到功成名就后才拂袖而去,而武陵的桃花在含笑等着我。

逐句剖析

"峨眉高出西极天":画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极之天,

# 峨眉高出西极天:此句言画中之山像峨眉山那样雄伟高峻。峨眉:峨眉,山名。也作峨嵋。在四川峨眉县西南。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西极:西方极远之处。屈原《离骚》: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罗浮直与南溟连":罗浮山峭拔灵秀,直直与那南海相连。

# 罗浮直与南溟连:此句言画中之山如罗浮山那样横亘至海。罗浮:山名。在广东增城、博罗、河源等县间。长达二百余里,峰峦四百余座,为粤中名山。南溟:即南海。

"名公绎思挥彩笔":著名的画家精心构思,挥动如椽彩笔,

# 名公绎思挥彩笔:此句言画家作画时,精心构思。名公:指著名的画家。公,一作“工”。绎思:推究思考。绎,蚕抽丝。

"驱山走海置眼前":驱赶着高山大海置于我的眼前。

# 驱山走海置眼前:这里用的是拟人手法,把画山画水,说成把山驱赶到画面中,让海水走入画面中。走,这里是使动用法,即使山走。

"满堂空翠如可扫":满堂的空灵苍翠如可扫,

"赤城霞气苍梧烟":赤城的霞气和苍梧的岚烟,仿佛可从画中飘浮而出。

# 赤城霞气苍梧烟:此句言画中山岳云蒸霞蔚,烟雾缭绕。赤城:山名,在浙江天台县。苍梧:山名,即湖南宁远境内的九疑山。

"洞庭潇湘意渺绵":洞庭潇湘的美景意境深远,

# 洞庭潇湘意渺绵:此句言画中江、湖望去悠远隐约。洞庭:即洞庭湖。潇湘:指湖南湘江。缈绵:悠远隐约。

"三江七泽情洄沿":我之情意随着三江七泽之水而回返往复。

# 三江七泽情洄沿:全句意谓画面中的水流上下回旋。三江七泽:概指江河湖泽。洄沿:谓水流上下回旋。逆流而上曰洄,顺流而下曰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那汹涌的波涛要流向何处,

"孤舟一去迷归年":而江海上孤舟一去而无归日。

# 迷:丧失。

"征帆不动亦不旋":船上的征帆不动亦不旋,

# 征帆不动亦不旋:言画面中的舟船停滞不前,好像失去回家的时间。

"飘如随风落天边":好像随风漂落至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我心摇神驰,极目远眺,兴致难以消尽,

# 心摇目断:谓因欣赏画面而心情激动,因凝神而看不见画面。

"几时可到三山巅":不知何时此舟才可到海中三仙山。

# 三山: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瀛洲、方丈。

"西峰峥嵘喷流泉":西峰山势峥嵘,瀑布喷射,

"横石蹙水波潺湲":山下巨石横斜,溪流蜿蜒曲折,水声潺潺。

# 横石蹙水波潺湲:谓乱石横卧,流水急促,波浪起伏。蹙,迫促。潺湲,水流声。

"东崖合沓蔽轻雾":东崖岩层叠嶂,云遮雾障,

# 合沓:重叠。

"深林杂树空芊绵":林深树密,草木繁盛。

# 芊绵:草木蔓延丛生貌。

"此中冥昧失昼夜":在此深山之中,岁月不知,昼夜难分,

# 冥昧:本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这里指阴暗。

"隐几寂听无鸣蝉":我凭几独坐,静听寂然,静得连一声蝉鸣也听不到。

# 隐几:伏在几案上。

"长松之下列羽客":在长松之下,有仙人数位,

# 羽客:指神仙或方士。

"对坐不语南昌仙":对坐不语,南昌仙人梅福也似列坐其中。

# 南昌仙:西汉时南昌尉梅福。《水经注》:汉成帝时,九江梅福为南昌尉,后一旦舍妻子去九江,传云得仙。这里借以美称画主人当涂尉赵炎。

"南昌仙人赵夫子":南昌仙人就是赵夫子,

"妙年历落青云士":正当妙年华品,为磊落青云之士。

# 青云士:本喻指位高名显的人,这里称誉赵炎仕途顺畅。,历落:洒脱不拘。,妙年:青春年少。年,一作“龄”。

"讼庭无事罗众宾":庭中讼息,政简无事,与众宾客在堂中宴坐,

"杳然如在丹青里":您的神态潇洒,仿佛就在这丹青画里一般。

# 杳然:昏暗;深远。

"五色粉图安足珍":这五色缤纷的粉画哪里值得珍贵,

"真仙可以全吾身":真正的仙人境界才可以保全我的身心。

"若待功成拂衣去":如果等到功成名就后才拂袖而去,

# 若待功成拂衣去:“若待”二句:谓赵炎如果在仕途上功成名遂后再去隐居,那就失去隐逸的意义。若待:有朝一日。

"武陵桃花笑杀人":而武陵的桃花在含笑等着我。

# 武陵桃花:指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境界。诗文中借指隐居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题画诗。诗的开篇便以磅礴的气势展现画中山水的雄浑,将峨眉、罗浮等名山大川的壮阔景象娓娓道来,随后细致描绘画中惊涛、孤舟、峰泉、林树等元素,生动再现了画作的丰富层次与意境。接着,诗人由画及人,赞誉友人赵炎的不凡气度与才情。最后,诗人借诗抒发对出世生活的向往,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全诗将对画作的细致刻画、对友人的真挚赞美与个人志趣的表达自然融合,想象瑰丽,笔力雄健,充分彰显了李白诗歌浪漫豪放的艺术特色与高超的创作水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年),是李白游历当涂时所作。当涂在唐代隶属江南东道宣州,即现今安徽马鞍山市下辖县。诗中所提及的赵炎,人称赵四,天宝年间担任当涂县尉一职。他与李白交往密切,李白还曾作《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寄当涂赵少府炎》等诗赠予赵炎,足见二人情谊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题画诗。诗歌通过传神描叙山水壁画中的壮丽景色,再现画工的精湛技艺与观画者的情感活动,表达了诗人沉浸画中艺术境界的深切感受与对超凡境界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想象:诗人通过“驱山走海置眼前”等句,借助丰富想象,将峨眉、罗浮等天下山水汇聚于画中,把画家创作时“绎思”的过程生动展现,让读者感受到画作中宏大壮阔的山水意境,仿佛真的看到画家挥毫泼墨,将万千山水收于笔下的奇妙场景。细节描写:“西峰峥嵘喷流泉”至“隐几寂听无鸣蝉”,对山水图景的细部进行刻画,西边“峥嵘”的西峰、“喷流泉”,东边“重叠”的崖嶂、“云树苍茫”,还有“寂听无鸣蝉”,以细腻笔触展现画面的丰富层次与清幽氛围。远近结合:描绘山水图景时,远处展现“峨眉高出西极天”“三江七泽情洄沿”的宏大景观,近处刻画“西峰峥嵘喷流泉”“长松之下列羽客”的细节,使画面层次丰富,既有整体的磅礴气势,又有局部的生动细致。情景交融:在描写山水画卷时,诗人融入对画作的惊叹、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感慨,“心摇目断兴难尽”既写观画之态,又表内心之情;结尾由画及实,借“武陵桃花笑杀人”抒发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苦闷,景与情浑然一体。虚实结合:诗歌既写粉图山水的实景,“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描绘画中峨眉、罗浮的险峻灵秀,又融入虚景想象,“孤舟一去迷归年”通过画中孤舟引发对舟中之人去向的遐想,虚实相生,使画面兼具现实质感与奇幻意境。动静结合:“惊涛汹涌向何处”以动态的波涛展现画面张力,“征帆不动亦不旋”则以静止的帆船形成对比,动静相映;“西峰峥嵘喷流泉”写流动的泉瀑,“东崖合沓蔽轻雾”绘静止的崖嶂,动态的“喷”与静态的“蔽”结合,让山水图景层次丰富,富有韵律感。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峨眉高出西极天”至“三江七泽情洄沿”,诗人从整体入手,以概括性的笔触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包罗万象的巨型山水图卷,以此来赞叹画家那妙夺天工、超凡绝伦的本领。此处的“绎思”,大致可与当今所说的“艺术联想”“搜尽奇峰打草稿”相呼应。艺术要再现生活,就离不开“绎思”这种能力,只有挥动如椽巨笔,才能实现“驱山走海置眼前”的神奇效果。这一段,堪称是对形象思维的一个精妙绝伦的说明。峨眉的奇伟高峻、罗浮的灵秀清幽、赤城的绚烂霞气、苍梧(九嶷)的缥缈云烟、南溟的浩瀚无垠、潇湘洞庭的渺茫绵远、三江七泽的迂回曲折,几乎将天下山水的精华都汇聚在了这一幅画中,场面十分壮观,极有气魄。当然,这绝非是简单的山水堆砌拼凑,而是经过了画家独具匠心的经营布局后的山水再造。这似乎也与李白自己的山水诗创作的情景相契合,成为他的创作写照和经验之谈。在这一段中,诗人运用“广角镜头”,为读者展示出了全幅山水的宏大印象。第二段“惊涛汹涌向何处”至“几时可到三山巅”,画面中的那一叶“孤舟”,在整个宏大的山水画面中显得十分渺小。但就是这小小的孤舟,却引起了诗人无微不至的关切:在这汹涌澎湃的波涛之中,它究竟想要驶向何处呢?又什么时候才能返回呢?这一连串的问题,是无法得到确切答案的。“征帆”两句对画船的描写极为精妙。画中的船本来是静止不动、不旋转的,但在诗人的眼中,它的不动不旋,并非仅仅因为它是一幅画中的船,而是因为它放任自由、听凭风浪的摆布,是一种能够动却选择不动的状态。李白在这里描写画船,从看似不动中见出了能动,别具一番妙处。紧接着,诗人又发出一问:就这样任凭船只顺流而下,什么时候才能够到达那遥远的海上“三山”之巅呢?此时,那孤舟中坐着的仿佛不再是别人,而是诗人自己,而航行的意图也与他“五岳寻仙不辞远”的意图相契合。“心摇目断兴难尽”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这幅画的极度神往和内心的激动之情。在这一刻,画与现实、物与我完全融为一体,难分彼此了。第三段“西峰峥嵘喷流泉”至“隐几寂听无鸣蝉”,这一段是对山水图景的具体细致描述,为读者展示出了画面中的一些主要的细节部分。从“西峰”到“东崖”,景致丰富多变,姿态万千。画面的西边,是高耸入云、气势峥嵘的奇峰,其间夹杂着飞泻而下的流泉,山脚下石块凸起,绿水萦绕,泛起层层涟漪,景色清新峻秀;画面的东边则是山崖重重叠叠,云树苍茫一片,气势磅礴雄伟。由于崖嶂遮蔽了天日,使得这一片区域显得比较幽深。“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周围一片寂静,连一只蝉的鸣叫都听不到,这更突显了空山的寂寥空旷。但在诗人看来,“无鸣蝉”并非仅仅是因为这只是一幅画的缘故;“隐几(凭着几案)寂听”,这一描写极为传神,将诗人被画中山水深深吸引、仿佛置身其中、引人无限遐想的情状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一神来之笔,写出了无声之中仿佛有有声的奇妙效果,与前面“孤舟不动”二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第四段“长松之下列羽客”至“武陵桃花笑杀人”,在这里,诗歌的描写简直让人难以分辨究竟是在写画还是在写实了。大概画中的长松树下静静地坐着几个仙人,诗人不禁感慨,那说不定就是西汉时成仙的南昌尉梅福呢。然而,诗人的笔锋突然一转,直接指向画的主人赵炎,称他为“南昌仙人”:“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赵炎担任当涂少府(县尉的别称,负责管理一县的军事、治安等事务),说他“讼庭无事”,这里面或许有对画主的谀美之意,但这并非重点。值得关注的是,在这里,赵炎与画中的仙人形象合二为一了。整首诗到这里为止,一直给人一种似画非画、似真非真的感觉,令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最后,诗人从如幻如真的幻境中清醒过来,重新回到画外,心中产生出了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他感到十分遗憾,因为这终究只是一幅画,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像画中这样的美好去处。但诗人又坚信这样的地方是存在的。于是,他萌生了到名山寻仙的想法,并且认为要趁早行动。如果等到像鲁仲连、张子房那样功成名就之后再退隐归林,去追寻桃源仙境,那就太晚了,恐怕还会遭到“武陵桃花”的嘲笑。这几句话对于李白来说,实在是有些反常,因为他一直以来都非常推崇鲁仲连一类的人物,并且将功成身退当作自己的最高理想。这种自我否定的话语,实际上是他内心愤懑情绪的激烈表达。这首诗创作于李白被长安放还之后,安史之乱以前,其中带有那一特定时期他独特的思想情绪。这样从画境巧妙地联系到现实生活,不仅赋予了诗歌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同时,这种思想感受的产生,也恰恰彰显了这幅山水画所具有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它以其优美的艺术境界映射出了现实世界的污浊不堪,从而引发了人们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4. 作品点评

这首题画诗与李白的山水诗风格一脉相承,均着力展现大自然壮美宏伟的特质。诗人从动态视角、远近不同层次进行描写,笔触所及视野开阔,尽显磅礴气势。同时,诗人将个人独特的情感与个性融入山水描绘之中,使景与情高度交融。此诗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严羽评:通篇皆赋题目,只此是达胸情。始知作诗贵本色,不贵著色(末四句下)。

宋严羽《李太白诗集》

# 屈原曰:“众人皆醉我独醒”,王绩曰“服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左思曰“功成不受爵,长揖归旧庐”,太白曰“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王、李二公,善于翻案。

明谢榛《四溟诗话》

# 写画似真,亦遂驱山走海,奔辏腕下。“杳然如在丹青里”,又以真为画,各有奇趣。康乐之模山范水,从此另开生面。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与杜《昆仑图》对看,此觉散漫。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 明隽清图,顿得象外之趣(“此中冥昧”二句下)。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杂曲歌辞·浪淘沙》

下一篇:唐·杜甫《春水生二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