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án
táng
chūn
xí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3
shān
běi
jiǎ
tíng
西
shuǐ
miàn
chū
píng
yún
jiǎo
chù
zǎo
yīng
zhēng
nuǎn
shù
shuí
jiā
xīn
yàn
zhuó
chūn
luàn
huā
jiàn
rén
yǎn
qiǎn
cǎo
cái
néng
zuì
ài
dōng
xíng
绿
yáng
yīn
bái
shā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水初涨,湖水刚与堤岸齐平,低垂的白云同湖面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逐句剖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

# 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785—805)年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此亭。,孤山: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水面初平云脚低":春水初涨,湖水刚与堤岸齐平,低垂的白云同湖面连成一片。

#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初,刚刚。

"几处早莺争暖树":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

# 暖树:向阳的树。,早莺:早来的黄莺。

"谁家新燕啄春泥":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乱花渐欲迷人眼":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

#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欲:使......迷乱。,渐:副词,渐渐地。,乱花:指色彩缤纷的花朵。

"浅草才能没马蹄":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 没:遮没。,才:刚刚,刚好。,浅草:浅浅的青草。

"最爱湖东行不足":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

# 行不足:这里指观赏不够。,湖东:指西湖的东面。

"绿杨阴里白沙堤":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 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全诗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诗。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体现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字将早莺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莺抢占暖树的活泼场景;“谁家新燕啄春泥”把新燕当作人来写,赋予其动态和情感,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对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前后句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描绘出了春天富有生机的画面,使诗歌富有韵律美。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西湖早春的水面初平、早莺争树、新燕啄泥、乱花浅草等景色,抒发了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动静结合:“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描绘静景,展现西湖周边环境与平静湖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争”“啄”刻画早莺、新燕动态,尽显生机。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花、草为静,“渐欲”“才能”显其动态变化。“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堤岸是静,“行不足”写诗人动态,借动静描绘西湖春景与喜爱之情。

3. 分段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点明诗人的行踪起点,描绘出西湖春水初涨,云与湖面相连的开阔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清新的基调;“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争”“啄”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早莺和新燕的活泼动态,从动物的角度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乱花”“浅草”描绘出春花初绽、春草刚长的景象,“渐欲”“才能”体现出春天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白沙堤一带景色的喜爱,也点明了全诗的情感主旨,即对西湖早春美景的赞美与留恋。

4. 作品点评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经典诗作。此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西湖早春的迷人景色,宛如一幅绚丽的春光画卷。其写作特色鲜明,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诗句生动形象、富有韵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将动物的活动描写得活泼可爱。诗人还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游踪为线索,依次展现西湖各处的美景,层次清晰。在抒情方面,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充分表达出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该诗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描写西湖春光的名篇,其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名句更是广为传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赠汪伦》

下一篇:唐·杜牧《泊秦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