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别感时节":思念离别又感伤时节变迁,
"早蛩闻一声":早早听到蟋蟀的一声鸣响。
"风帘夜凉入":夜风穿过帘子带来凉意,
"露簟秋意生":秋露沾湿的竹席生出寒意。
"灯尽梦初罢":油灯燃尽,梦境刚刚结束,
"月斜天未明":月亮西斜,天色尚未明亮。
"暗凝无限思":心中暗暗凝结着无限的思绪,
"起傍药阑行":起身依傍着药草栏杆漫步。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首联“念别感时节,早蛩闻一声”,诗人开篇即点明主题——离别与时节。在特定的时节里,诗人因思念离别之人而心生感伤,此时,早起的蟋蟀发出了一声鸣叫,这细微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里显得格外清晰,也触动了诗人敏感的心弦。这一联通过“念别”与“早蛩”的呼应,巧妙地营造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风帘夜凉入,露簟秋意生”,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夜风穿过帘子,带来了丝丝凉意,而沾有露水的竹席上,也生出了浓浓的秋意。这两句诗通过“风帘”与“露簟”的意象,生动地展现了秋夜的清凉与萧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颈联“灯尽梦初罢,月斜天未明”,诗人将视角转向了自己。油灯燃尽,梦境刚刚结束,而月亮已经西斜,天色却还未明亮。这一联通过“灯尽”与“月斜”的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诗人的不眠之夜。同时,“梦初罢”也暗示了诗人在梦中或许与离别之人有过短暂的相聚,但醒来后却只能面对现实的孤独与分离。尾联“暗凝无限思,起傍药阑行”,诗人终于将内心的思绪凝聚成文字。他暗暗地凝结着无限的思念与感伤,起身依傍着种有药草的栏杆漫步。这一联通过“暗凝”与“起傍”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他试图通过漫步来排解内心的愁绪,但这份思念与感伤却如影随形,难以挥去。
上一篇:唐·李贺《三月过行宫》
下一篇:唐·赵嘏《齐安早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