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天涯客":请捎个信去告诉居住在远方的友人,
# 天涯客:居住在远方的人。,寄语:传话,告诉。
"轻寒底用愁":眼前尽管天气寒冷,这点寒冷算不了什么,不必为它发愁。
# 底用:何用,底,犹“何”,汉以来文中多用其义。,轻寒:轻微的寒冷。
"春风来不远":春风已经吹来,离我们不远了,
"只在屋东头":就在我们房屋的东头。
# 屋东头:这里是说春天解冻的东风已经吹到屋东头。意思是春天已来得很近了。
明代大臣、诗人
于谦(1398~1457),明代大臣、诗人。字廷益,号节庵,因官至少保,故世称于少保,谥号忠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进士,历任河南、山西等地巡抚,正统末召为兵部左侍郎,迁兵部尚书。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其诗作更多的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记录和深刻反思,风格遒劲、兴象深远。主要作品有《石灰吟》《荒村》《入塞》等。后人辑有《于忠肃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抒情诗。描绘了太原除夕夜的严寒景象,营造了冬日孤寂的氛围,体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表达了对春天即将到来的坚定希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2. 写作手法
对比:“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寒甚”直接点明除夕夜太原的极端寒冷,这是客观存在的严酷环境。“轻寒”则从主观感受出发,将寒冷弱化为“轻微”,形成对比,既真实描绘环境之冷,又凸显诗人以精神超越寒冷的坚韧品格。象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春风”并非单纯的自然意象,而是象征困境中的希望与光明前景。“寒甚”对应现实中的严酷环境,而“春风来不远”则暗示逆境终将过去,美好未来可期。屋东头是寒冬中唯一能感知春意的地方,象征希望虽未完全降临,但已近在咫尺。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出语平淡却蕴含深意。旧岁已逝,诗人未能南归与家人团聚,只能滞留太原,在官舍度过这寒冷的除夕。远客他乡,乡愁难免,更何况过去一年历经艰辛劳顿。但他却以“轻寒”相称,鼓励同僚亦激励自己:“流落天涯的游子们,何须为这点微寒忧愁?”此处的“轻寒”与诗题中直指的“寒甚”形成强烈反差——“寒甚”是严酷现实,“轻寒”则彰显了诗人藐视困厄、坚信能够克之的意志与信心。后两句“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则直指希望,与前句的鼓舞一脉相承。在诗人眼中,纵使风寒刺骨、冰封大地,除夕一过便是新年,春天已悄然临近。那和煦的春风仿佛就在屋宇东头酝酿,侧耳即可听闻它唤醒万物的声响。春风所至,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新的篇章已然开启。诗人热切地期盼着春天的到来,渴望在新的一年里施展抱负,再建新功。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虽写除夜之寒,字里行间却透出春天的喜悦与暖意。诗人以象征手法,展现出不畏艰难、笑对严寒的豪情,满怀信心地与逆境抗争的乐观精神。语言浅显平实,而寓意深邃悠远。这首小诗因此具有强烈的象征性,蕴含着深刻哲理。诗人以平实轻松的笔调,抒发了激越昂扬的斗志,彰显了其铮铮铁骨与刚毅奋进的豪情。
# 这首诗写的是除夜的寒冷,读来却给人以春天的喜悦和暖意。
不详朱邦薇《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
# 诗人以平白轻松的语气,抒发激越豪情,显示了诗人铮铮骨气与刚毅果敢的上进精神。
不详孙育华《古代词曲名篇选编》
上一篇:明·唐寅《菊花》
下一篇:明·宗臣《报刘一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