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柳刺史":柳州刺史柳宗元,
"种柳柳江边":今日种柳柳江边。
# 柳江:西江支流,流经今柳州市。当时亦称浔水。
"谈笑为故事":人们当作谈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
# 故事:过去的事情。
"推移成昔年":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
# 昔年:往年,历史。这两句的意思是,今天的种柳会成为将来人们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成为一种史迹。,推移:指时光的流逝。
"垂阴当覆地":浓绿的柳阴当会覆盖大地,
# 覆地:遮盖大地。,当:应当。,垂阴:指柳树遮阴。
"耸干会参天":耸立的树干将要耸入蓝天。
# 参天:高入云天。,会:能够,一定能。,耸干:即怂赣。高耸的树干。
"好作思人树":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
# 思人树:《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乡邑,有棠对,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大意即召公有惠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所种的甘棠树,还做了诗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后世诗词中,遂用“思人树”作为赞美官员有惠政的典故。柳宗元在此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努力造福于民的愿望。
"惭无惠化传":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
# 惠化:有益于民的德政与教化。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种柳戏题》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种树题材的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柳州刺史任上亲手栽种柳树的情景,传达了柳宗元期望为百姓带来福祉,实现广大民众福泽深厚的崇高情感。
2. 写作手法
用典:“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以“思人树”之典故为引,借树喻情,诗人自谦言及种树之举,却遗憾未能广泛传播惠及百姓的德政。通过议论的抒发,真挚地表达了其致力于为民造福的深切愿望,情感饱满,引人共鸣。
3. 分段赏析
首联“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了人物、事件与地点,更在不经意间,以种柳之景暗示了春日时光。柳江,作为西江支流,悠悠流过柳州,成为此诗的地理坐标。柳宗元巧妙地在两句中四次嵌入“柳”字,这种略显绕舌的句式,不仅与诗题“戏题”相呼应,更添了几分新奇与别致,瞬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令人拍案叫绝。颔联“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诗人笔锋一转,对过往的种柳之举发出了感慨。他设想今日之行将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随着岁月的流逝,或许还会被载入史册,成为一段佳话。这并非自夸,而是基于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在那个时代,能亲自投身公益劳动的地方长官实属罕见,故而柳宗元有此自信。前半部分以轻松诙谐的笔触展开,将“戏”字体现得淋漓尽致。颈联“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诗人语气坚定,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愿这些柳树能枝繁叶茂,遮蔽烈日,滋养大地;愿它们树干挺拔,高耸入云,成为栋梁之才。这不仅是对树木成长的期待,更是诗人造福百姓、利国利民的坚定信念,为后文的点睛之笔做了铺垫。尾联“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诗人借“思人树”之典故,以议论的形式,真挚地表达了自己努力为民造福的强烈愿望。尽管他试图让全诗基调轻松、语言幽默,但鉴于个人经历、性格及主题需求,诗歌逐渐变得严肃,回归了他一贯的深沉风格。
4. 作品点评
《种柳戏题》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律诗,以“戏”字为核心,将深沉的主题以诙谐的笔触呈现。全诗开篇即以“戏”笔点题,既精准传达了个人愿景,又巧妙避免了空洞自夸,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基调。除首联实写种柳之事外,其余各联或设想未来,或寄托希望,或抒发议论,皆采用虚写手法,这种结构布局,与典型的唐诗风格相去甚远,反而更接近于宋诗的韵味。显然,柳宗元并非单纯描绘种柳过程,而是通过这一事件,寓理于事,彰显了自己作为地方官员,致力于造福百姓、留下恩泽的执政理念。全诗在风趣幽默中蕴含深厚情感,细品之下,令人回味无穷。
# 柳有“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却不如白乐天之“开元一株柳,长庆四年春”也。
近代陈衍《石遗室诗话》
上一篇: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下一篇:唐·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