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妓东土山":我携手美丽的妓女,来到东山古谢安的墓地,
# 东土山:在晋唐时期代指会稽(绍兴)一带。一作东山去。山:即会稽东山。,携:携手。
"怅然悲谢安":为其祭奠,怅然伤悲。
# 悲:伤悲。
"我妓今朝如花月":我带来的美妓如鲜花明月一样恬美可亲,
# 花月:鲜花明月。
"他妓古坟荒草寒":谢安当年亲近的美妓早已是荒草覆盖的土坟中的寒土。
"白鸡梦后三百岁":至从谢安梦见白鸡已有三百年了,
# 白鸡梦后三百岁:谓谢安死后三百年。
"洒酒浇君同所欢":洒酒浇君同所欢。
# 浇:洒酒于地,以示祭奠。
"酣来自作青海舞":喝到酒酣兴起的时候,我还为你献上即兴编排的青海舞,
# 青海舞:应是舞蹈名,来历不详。
"秋风吹落紫绮冠":秋风吹落了我漂亮的紫色帽。
# 紫绮冠:紫色花纹的帽子。
"彼亦一时":你当年风光一时,
"此亦一时":我也一时风光,
"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时光的洪流滚滚向前,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 奇:奇怪。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也是一首怀古诗。诗歌开篇描绘了诗人携妓登山的情景,看似欢喜。接着通过对谢安的悼念,感慨古今人事的变迁。末三句以谢安自况,抒发自身境遇的感慨。全诗喜悲转换自然,借凭吊谢安遗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自身怀才不遇的惆怅。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我妓今朝如花月”的当下美好与“他妓古坟荒草寒”谢安歌妓的凄凉往昔对比,凸显时光变迁、物是人非。借古抒怀:诗人凭吊谢安遗迹,借对谢安的悼念以及以谢安自况,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3. 分段赏析
开篇“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点明诗人携妓登山,为谢安而悲,奠定了伤感基调。“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运用对比,将当下自己歌妓的明艳与谢安歌妓的凄凉现状对比,在感叹时光变迁的同时,暗示人生无常。“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诗人以洒酒祭奠的具体行为,表达对谢安的追思。“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描绘出诗人醉酒后起舞,洒脱不羁的形象,侧面展现出对谢安风流儒雅、多才多艺的倾慕,同时也借此烘托出对谢安的悼念之情。此八句通过多种表达技巧,生动地呈现出诗人对谢安的复杂情感。“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这三句以谢安自况,表明尽管时代不同,但自己与谢安的境遇有相似之处,“何必奇”传达出诗人的自信,暗示自己在面对困境时也能如谢安般临危不惧。此段简洁而有力,在情感上完成了从悼念古人到自抒胸臆的升华,借古思今,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深化了诗歌主题。
4. 作品点评
《东山吟》是李白诗作中的独特篇章。诗中借凭吊谢安,以今昔之妓的鲜明对比,即“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凸显出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无常,充满历史沧桑感。语言风格豪放不羁,如“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生动展现出李白的洒脱形象与狂放气质。从文学地位看,此诗体现了李白诗歌善于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相融合的特点,拓展了诗歌的内涵深度。其蕴含的人生感慨具有普遍性,引发后世读者的广泛共鸣,让人们在品味诗歌时,能感受到那种超越时空的悲凉与豁达。
上一篇:唐·唐彦谦《鸂鶒》
下一篇:唐·杜甫《峡口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