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物外友":我邀来两三位超脱世俗的朋友,
"一百杖头钱":用一百钱买酒畅饮尽兴。
"赏洽袁公地":酒席间沉浸于袁安卧雪的高洁,
"情披乐令天":情怀沐浴在乐广澄明的风度里。
"促席鸾觞满":酒杯相碰鸾鸟纹饰叮当作响,
"当炉兽炭然":炉火熊熊映红围坐的笑颜。
"何须攀桂树":何必去攀折月宫的桂枝,
"逢此自留连":此刻的欢聚已让人流连忘返。
“初唐四杰”之一
骆宾王(619?~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又称洛临海,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骆宾王的诗以七言歌行见长,多感慨悲愤之词。其五言律诗也时有佳作,托物兴怀。他又善骈文,名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锋芒毕露,慷慨激昂,语言晓畅,感情充沛,气势俊逸。代表作品有《帝京篇》《畴昔篇》《在狱咏蝉》等。著有《骆宾王文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二三物外友,一百杖头钱。”诗人开篇点明了宴会上的宾客,仅有二三志趣相投的朋友,大家不为世俗所累,相聚甚欢。而“一百杖头钱”则暗示了聚会的简朴,朋友们相聚并非为了奢华的享受,而是为了真挚的情谊。颔联:“赏洽袁公地,情披乐令天。”此联运用了典故。“袁公地”指袁绍的领地,这里借指聚会的场所;“乐令天”则暗指聚会时的欢乐氛围。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聚会地点的喜爱以及与朋友们畅谈欢聚时的愉悦心情。颈联:“促席鸾觞满,当炉兽炭然。”诗人描绘了宴会上的热闹场景。朋友们围坐在一起,酒杯满溢,炉火旺盛,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欢快的氛围。通过“促席”和“当炉”的描写,展现了朋友们亲密无间的友谊。尾联:“何须攀桂树,逢此自留连。”诗人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何必去追求那些高不可攀的荣耀呢?能与朋友们相聚,享受这难得的欢乐时光,就已经足够了。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在生活的向往。
上一篇:唐·刘长卿《晚次湖口有怀》
下一篇:唐·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