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ó
mén
yǐn
·
·
chūn
jìn

朝代:明作者:夏完淳浏览量:3
wǎn
fēi
zhī
huā
yǐng
sòng
huáng
hūn
chūn
guī
chóng
mén
què
jiāng
nán
sān
yuè
chù
mèng
kān
wēn
gèng
jiē
qián
xīn
绿
kōng
suǒ
fāng
chén
suí
fēng
yáo
yún
lán
zhào
zhū
lún
zhǐ
yǒu
tóng
zhī
shàng
liú
sān
fēn
duō
qíng
hào
míng
xiāo
hái
zhào
jiù
chāi
hén
dēng
lóu
wàng
liǔ
wài
xiāo
hún

译文

晚空中寒鸦飞向远方,一枝花影送走黄昏。重重院落难以阻拦归去的新春。辞别这繁花似锦的暮春三月,何处再重温春光如画尽情游赏的美梦?哪堪忍受阶前又长出碧绿的青苔,空自掩盖着芳花香尘。春云随风摇曳翻滚,再不能乘坐画船钿车游赏春景。只有梧桐枝上,还有几片枝叶在晃动。那多情的明月啊,害怕明天夜晚、依旧照射到闺阁楼中。登楼遥望、夕阳外柳丝缕缕更添愁情。

逐句剖析

"晚鸦飞去":晚空中寒鸦飞向远方,

# 晚鸦:傍晚归巢的鸟鸦。

"一枝花影送黄昏":一枝花影送走黄昏。

"春归不阻重门":重重院落难以阻拦归去的新春。

# 不阻重门:即不为重门所阻。

"辞却江南三月":辞别这繁花似锦的暮春三月,

"何处梦堪温":何处再重温春光如画尽情游赏的美梦?

"更阶前新绿":哪堪忍受阶前又长出碧绿的青苔,

# 新绿:嫩绿色。

"空锁芳尘":空自掩盖着芳花香尘。

# 芳尘:芳华尘土,喻黛华之景消歌。

"随风摇曳云":春云随风摇曳翻滚,

"不须兰棹朱轮":再不能乘坐画船钿车游赏春景。

# 朱轮:本高官所乘之车,以朱红漆轮而名。词中代指装饰华丽之车。,兰棹:兰舟。

"只有梧桐枝上":只有梧桐枝上,

"留得三分":还有几片枝叶在晃动。

"多情皓魄":那多情的明月啊,

# 皓魄:明月。

"怕明宵、":害怕明天夜晚、

"还照旧钗痕":依旧照射到闺阁楼中。

# 旧钗痕:此处比喻故国遗迹。

"登楼望、":登楼遥望、

"柳外销魂":夕阳外柳丝缕缕更添愁情。

# 柳外销魂:谓看到远处垂柳更添愁情。销魂,形容极度愁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婆罗门引·春尽夜》是明末词人夏完淳创作的一首婉约词。作品以暮春夜景为题材,通过晚鸦、花影、新绿等意象描绘春尽之景,暗含时光流逝之叹。上片写黄昏春归、重门难阻,下片以随风浮云、梧桐残春承接,末句借明月多情点染旧日痕迹。全词看似写景,实则寄托深沉,尤其“辞却江南三月”等句,在明朝将亡的背景下,含蓄流露出词人对家国命运的忧思。语言清丽自然,情景交融,以细腻笔触将个人感伤与时代悲慨融为一体,体现了少年词人敏锐的情思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末抗清将领、诗人

夏完淳(1631~1647),明末抗清将领、诗人。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十四岁从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夏允彝兵败自杀后,他与陈子龙继续奔走抵抗。后鲁王封他为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阳军事。之后被捕遇害,年仅16岁。夏完淳少负才能,所作诗赋,语言华美,慷慨悲凉。其诗赋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其斗争经历。著有《夏完淳集》《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虽难以确考,但可以确定是作于明朝覆亡之后。当时夏完淳投身抗清义军,在生死未卜的军旅生涯中,他遥想家中妻子钱秦篆独守空闺的情景:每当暮色降临,晚鸦归巢,残阳将尽之时,妻子必定倚门远眺,忧心忡忡。词人设身处地,以妻子的口吻和视角,将这份刻骨铭心的思念与牵挂付诸笔端,创作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词作。词中既饱含对妻子的深情体恤,又暗寓着乱世中家国离乱的深沉悲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暮春感怀的词作,描绘了晚鸦归巢、花影送别黄昏的暮春景象,营造了春色将尽的落寞氛围,抒发了词人对春光易逝的深切惋惜,寄托了词人对己身、对国家的幽思深情。

2. 分段赏析

上片“晚鸦飞去”以暮色归鸦起笔,勾勒出春夜寂寥的底色。“一枝花影送黄昏”中“送”字尤为精妙,将花影拟作挥别黄昏的使者,暗含恋恋不舍之情。随后转入对春光的挽留,“春归不阻重门”直写春意决绝,纵有重重门扉亦难阻拦,“不阻”二字道尽人力难挽时节的无奈。此处反用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之意,独创“一枝花影送黄昏”之句,将留春不得的怅惘表现得淋漓尽致。“辞却江南三月”将春景浓缩为具体时空,如诀别般褪去温软记忆。“何处梦堪温”以问句吐露旧梦难寻的怅惘,“温”字原指暖意,在此反衬心境的凄寒。“更阶前新绿”借新生绿意反衬春逝,“空锁芳尘”中“锁”字极写徒劳,新绿徒然封锁着象征过往的香尘,更显春光无情。至此,情感已由最初的惜春转为怨春,层层转折中见深情。下片承上启下,写春去无痕。“随风摇曳云”以浮云自在之态对比人间眷恋,“不须兰棹朱轮”暗讽华贵车船不及春风自在,凸显春之洒脱,不恋人间,反衬其无情。“只有梧桐枝上”笔锋忽转,偏又在梧桐枝头“留得三分”,如截取残春片段,非但不能慰藉人心,反更添惆怅。春似多情实无情,与上阕呼应。继而笔锋一转,“多情皓魄”指明月多情相伴,“怕明宵、还照旧钗痕”中“旧钗痕”暗喻往昔欢愉,“怕”字既盼又惧,既恐物是人非又恐连追忆亦将消散。“登楼望、柳外销魂”结于登高远望,柳色迷蒙处暗藏销魂之痛,以苍茫暮色收束全篇,余韵绵长如未了春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写春光已逝,好景难再。笔势摇曳,音韵悠长,把伤心人触目凄凉满腔郁闷的情怀,婉曲地表现出来。

现代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黄天骥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戴良《还旧居》

下一篇:明·朱栴《官桥柳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