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ǎn
méi
·
·
yǒng
liǔ

朝代:明作者:夏完淳浏览量:3
xiàn
shāng
xīn
zhào
zhōng
guó
liáng
shèng
fěn
hóng
jīn
gōu
shuǐ
西
dōng
zuó
suì
chén
gōng
jīn
suì
suí
gōng
wǎng
shì
liáng
shǎng
kōng
fēi
qíng
jiù
yān
lóng
cháng
tiáo
duǎn
cuì
méng
méng
cái
guò
西
fēng
yòu
guò
dōng
fēng

译文

残阳如血,令人伤情,斜射着无垠的山川,故国覆亡,到处是一派凄凉,如今只剩南明朝廷残破狭小的宫殿。御苑中的溪流,自西向东流去,日夜不息,就像陈后主荒淫误国,昨日的陈朝宫殿,今年又变作隋朝的宫庭。不堪回首,往事就像这轻浮的柳絮,刹那成空,柳絮不知人心,依旧似烟似雾地漫天飙飞。柔软的柳枝,青翠的柳叶,像细雨蒙蒙,西风刚刚吹过,东风又来侵袭,几番风雨。

逐句剖析

"无限伤心夕照中":残阳如血,令人伤情,斜射着无垠的山川,

"故国凄凉":故国覆亡,到处是一派凄凉,

"剩粉余红":如今只剩南明朝廷残破狭小的宫殿。

"金沟御水自西东":御苑中的溪流,自西向东流去,日夜不息,

# 自:一作日。,金沟:御沟,御河,上有金鳌玉蝀桥,故简言之,水即沟中水。

"昨岁陈宫":就像陈后主荒淫误国,昨日的陈朝宫殿,

# 陈宫:陈朝宫殿。

"今岁隋宫":今年又变作隋朝的宫庭。

# 隋宫:隋朝宫殿。隋炀帝曾筑长堤植万柳。

"往事思量一饷空":不堪回首,往事就像这轻浮的柳絮,刹那成空,

# 一饷:一转眼,不多久。饷:一作晌。音同“赏”。

"飞絮无情":柳絮不知人心,

"依旧烟笼":依旧似烟似雾地漫天飙飞。

"长条短叶翠濛濛":柔软的柳枝,青翠的柳叶,像细雨蒙蒙,

"才过西风":西风刚刚吹过,

"又过东风":东风又来侵袭,几番风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一剪梅·咏柳》出自明代抗清志士夏完淳笔下,是一首饱含家国之思的词作。上阕以沉郁笔触勾勒出残阳映照下南明山河的萧瑟之态,“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通过描绘残山剩水的荒芜,影射摇摇欲坠的南明政权终将走向覆灭;金沟御水亘古东流,见证陈宫隋宫的兴衰更迭,实则暗喻朝代更迭、国势衰微的历史必然。下阕紧扣“咏柳”主题,借柳絮纷飞、长条垂叶之景,感叹“往事思量一晌空”,往昔繁华皆成泡影。全词巧妙将亡国之痛、黍离之悲融入柳色烟景,以景衬情、借物抒怀,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故国覆灭的深切哀痛与悲怆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末抗清将领、诗人

夏完淳(1631~1647),明末抗清将领、诗人。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十四岁从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夏允彝兵败自杀后,他与陈子龙继续奔走抵抗。后鲁王封他为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阳军事。之后被捕遇害,年仅16岁。夏完淳少负才能,所作诗赋,语言华美,慷慨悲凉。其诗赋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其斗争经历。著有《夏完淳集》《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一剪梅·咏柳》由明代抗清志士夏完淳所作。他以诗词为刃,将对故国覆灭的深切悲怆与抗清复国的坚定信念熔铸于笔端,借咏柳抒发亡国之痛与家国情怀。夏完淳短暂的十七年生命,始终投身于抗清大业,以诗文为号角,悲歌激烈,血泪交织。其辞风师承陈子龙,继承并发展了沉郁悲壮的文风,此首咏柳词更是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化作对残山剩水、飘絮垂柳的细腻描摹,尽显忠贞气节与文人风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中介绍了残阳夕照下的凄凉景象,包括故国的荒芜、御沟水的流淌以及柳树的飞絮、长条短叶等,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将眼前的景象与历史上陈宫、隋宫的兴衰相联系。表达了词人对国家覆灭的无限哀伤、对往事成空的怅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借咏柳巧妙地抒发了深沉的家国之痛和亡国之悲,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与伤感。

2. 写作手法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御沟之水依旧自顾自地从西向东流淌,诗人由眼前御水联想到往昔朝代的更迭,以陈宫、隋宫代指亡国之君的宫殿,借这流水与朝代变换之景,抒发了对世事无常、国家兴亡的感慨,流露出对明王朝覆灭的哀伤。间接抒情:寓情于景,“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飞絮如烟般笼罩着柳树枝条,柳叶翠绿,不管是西风还是东风吹过,柳树依旧遵循自然规律生长。诗人看似只是在写柳树和飞絮的状态,实则借此景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无奈,以及对国家覆灭后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将深沉复杂的情感隐藏在对自然景物的刻画之中。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无限伤心夕照中”起笔,将情与景浑然交融。低垂的柳丝在残阳余晖中静默伫立,仿佛也在为满目疮痍的故国哀伤垂泪。昔日繁花似锦的园囿,如今只剩残红零落;唯有御沟流水依旧潺潺,见证着世事沧桑巨变——去年尚属陈朝宫苑,今年已归隋朝深宫,王朝更迭的无常尽显其中。下片转为直抒胸臆,一句“往事思量一晌空”道尽辛酸,往昔种种在国破家亡的现实冲击下,皆成泡影。这般沉痛的家国之殇,令年轻的词人悲难自抑。然而眼前之景却更添愁绪:柳絮纷飞,全然不顾人间悲怆,依旧如烟雾般笼罩着葱郁的柳丝;柳叶在风中摇曳,历经寒暑更迭,对朝代兴替似乎毫无感知。这份“才过西风,又过东风”的漠然,恰似历史车轮碾过的无情,更衬托出词人内心难以平复的悲怆与愤懑。

4. 作品点评

全词笔触缠绵,意境凄迷哀婉,于写景咏物之间深蕴家国之思,情与文相生相契,结尾处余韵悠悠,怅惘不尽之意绵延不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词选用了伤心タ照、御水隋提、飞絮笼烟、长条滴翠等意象,扣题甚为紧密,用字遭词多含蓄藉,而寄托的意境却是深辽的。夏完淳词中,家国之恨的主题反复出现,却采取了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这首词借咏物的方式来写亡国的忧伤,也是一法。

不详中国诗词家协会会员张璋、姚普《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明无名氏《挂枝儿》

下一篇:明·唐寅《恩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