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tíng
xián
wà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dōng
tíng
jìn
zuò
shuí
bàn
liáo
shēn
绿
guì
wéi
jiā
hóng
jiāo
dāng
měi
rén
xiào
yán
suī
jiē
qíng
zhuàng
xiāng
qīn
zuò
yōu
yōu
xiǎng
wǎn
chūn

译文

在东亭里整日坐着,有谁陪伴我这寂寥的身影。把绿桂当作佳客,将红蕉当作美人。虽然没有笑语交谈,情状却好像很亲近。不做悠远的思绪,怎样度过这晚春时节。

逐句剖析

"东亭尽日坐":在东亭里整日坐着,

"谁伴寂寥身":有谁陪伴我这寂寥的身影。

"绿桂为佳客":把绿桂当作佳客,

# 桂:一作树。

"红蕉当美人":将红蕉当作美人。

"笑言虽不接":虽然没有笑语交谈,

"情状似相亲":情状却好像很亲近。

"不作悠悠想":不做悠远的思绪,

# 不作:一作若不。

"如何度晚春":怎样度过这晚春时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东亭闲望》是唐代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在东亭闲坐时的情景,以绿桂为客、红蕉为美人,虽无言语交流却情意相融,表达了安于现状、恬淡度日的心境。运用拟人等手法,语言自然明快,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闲适的生活情趣,展现了其园林诗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819年,白居易在忠州任职,于城东东坡建构园林,仕途经历变迁,借东亭闲坐的情景排遣寂寥,创作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闲适诗。介绍了诗人在东亭闲坐眺望的情景,描绘了以绿桂为佳客、红蕉当美人,与自然景物相亲的画面,体现了对自然的喜爱,营造了闲适恬淡的氛围,表达了安度晚春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拟人:“绿桂为佳客,红蕉当美人”,诗人将绿桂当作佳客,把红蕉视作美人,赋予植物人的身份,仿佛它们能像人一样陪伴自己,体现出诗人与自然景物的亲近之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东亭尽日坐,谁伴寂寥身”:“尽日坐”写出诗人在东亭久坐的状态,“谁伴寂寥身”点出内心的寂寥,无人陪伴,为下文以景物为伴做铺垫,奠定了闲适又略带孤寂的基调。​颔联“绿桂为佳客,红蕉当美人”:“绿桂”“红蕉”是园林中的景物,诗人将其视作佳客与美人,赋予它们人的角色,虽无实际交流,却似有深厚情意,展现了与自然相融的闲适。​颈联“笑言虽不接,情状似相亲”:“笑言虽不接”说明与绿桂、红蕉没有言语交流,“情状似相亲”则强调彼此的情状却像亲近的人一样,进一步写出诗人与自然景物的默契与亲近。​尾联“不作悠悠想,如何度晚春”:“不作悠悠想”表明诗人不做悠远的思绪,“如何度晚春”以反问表达安于当下、安然度过晚春的心境,收束全诗,体现了恬淡的生活态度。

4. 作品点评

《东亭闲望》是白居易在忠州任职时创作的园林诗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园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诗中以绿桂、红蕉为意象,将其拟人化,展现与自然相亲的情景,末句流露安于现状的豁达心境,与他在忠州营造的东坡园林密切相关,和《东坡种花二首》等诗共同反映了他对花木的热爱与对闲适园林生活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燕子楼三首》

下一篇:唐·李咸用《春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