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ài
yǒng
chán
·
·
bìng

朝代:唐作者:骆宾王浏览量:1
jìn
suǒ
jìn
yuán
西
shì
tīng
shì
yǒu
huái
shù
zhū
yān
suī
shēng
zhī
tóng
yīn
zhòng
wén
zhī
shù
ér
tīng
sòng
zài
zhōu
shào‌
zhī
gān
táng
měi
zhì
zhào
yīn
qiū
chán
shū
yǐn
shēng
yōu
yǒu
qiè
cháng
wén
rén
xīn
nǎng
shí
jiāng
chóng
xiǎng
bēi
qián
tīng
jiē
shēng
dòng
róng
xiàng
xián
jié
shēn
bǐng
jūn
rén
zhī
gāo
xíng
tuì
yǒu
xiān
huà
zhī
líng
姿
hòu
shí
ér
lái
shùn
yīn
yáng
zhī
shù
yìng
jié
wéi
biàn
shěn
cáng
yòng
zhī
yǒu
kāi
dào
hūn
ér
mèi
shì
yǒu
hòu
ér
zhēn
yín
qiáo
shù
zhī
wēi
fēng
yùn
姿
tiān
zòng
yǐn
gāo
qiū
zhī
zhuì
qīng
wèi
rén
zhī
shī
jiān
zāo
shí
huī
āi
shāng
ér
yuàn
wèi
yáo
luò
ér
xiān
shuāi
wén
huì
zhī
liú
shēng
píng
fǎn
zhī
zòu
jiàn
táng
láng
zhī
bào
yǐng
qiè
wēi
zhī
wèi
ān
gǎn
ér
zhuì
shī
zhū
zhī
shù
qíng
yán
沿
yìng
āi
ruò
zhī
piāo
líng
dào
rén
zhī
mǐn
shēng
zhī
fēi
wèi
wén
dài
yōu
yōu
yún
ěr
西
chán
shēng
chàng
nán
guān
qīn
kān
xuán
bìn
yǐng
lái
duì
bái
tóu
yín
zhòng
fēi
nán
jìn
fēng
duō
xiǎng
chén
rén
xìn
gāo
jié
shuí
wèi
biǎo
xīn

译文

我被囚禁的地方在监狱围墙的西边,那里是审理案件的公堂,那里有数株古槐树。虽然能看出它们的勃勃生机,与东晋殷仲文所见到的槐树一样;但这里却是审理案件的地方,像周代召伯巡行在棠树下断案一般。每当夕阳西下,光线昏暗,秋蝉稀疏地鸣叫,发出轻幽的声息,比以往所听到的更加凄切。难道是人心与过去不同了,还是虫子的叫声比以前听起来更悲哀了?唉,声音能够打动人心,品德可以象征贤能。所以蝉能够保持自身的洁净,这是禀承了君子达人的高尚品行;它蜕去外壳,有着如同仙人羽化般的灵动姿态。它等待时机而来,顺应阴阳的变化规律;根据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懂得隐藏和施展的时机。它虽有眼睛,但不因为道路昏暗而模糊视线;有翼能高飞却自甘澹泊,不因世俗浑浊而改变自己本质。在高树上临风吟唱,韵味是上天赋予的;它饮用高秋时节的露水,洁身自好深怕为人所知,我仕途失意,处境艰难,又遭逢牢狱之灾。即使不哀伤,也时时自怨,还没有凋零就已经衰败。听到蟪蛄的叫声,想到昭雪平反的奏章已经上报;但看到螳螂欲捕鸣蝉的影子,害怕危机还没有解除。我感慨万千,于是写诗,赠送给各位知己。希望情感能够随着事物而产生共鸣,同情我像微小秋蝉般的飘零境遇;说出来让大家知道,怜悯我最后悲鸣的寂寞心情。这不算为正式文章,只是用来排遣内心的忧愁罢了。秋天里寒蝉不停地鸣唱,被囚禁的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秋露浓重,蝉翼湿重难以高飞,秋风强劲,蝉声容易掩盖在风中。没有人相信蝉的高洁品行,又有谁能为我表明心迹呢?

逐句剖析

"余禁所禁垣西":我被囚禁的地方在监狱围墙的西边,

"是法厅事也":那里是审理案件的公堂,

# 是法厅事也:一作是法曹厅事也。

"有古槐数株焉":那里有数株古槐树。

"虽生意可知":虽然能看出它们的勃勃生机,

# 虽生意可知:“虽生意”二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借此自叹其不得志。这里即用其事。

"同殷仲文之古树":与东晋殷仲文所见到的槐树一样;

"而听讼斯在":但这里却是审理案件的地方,

# 而听讼斯在:“而听讼”二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召伯,即召公。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而听讼: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召伯,即召公。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

"即周召伯之甘棠":像周代召伯巡行在棠树下断案一般。

# 召:一作邵。

"每至夕照低阴":每当夕阳西下,光线昏暗,

"秋蝉疏引":秋蝉稀疏地鸣叫,

"发声幽息":发出轻幽的声息,

"有切尝闻":比以往所听到的更加凄切。

"岂人心异于曩时":难道是人心与过去不同了,

# 曩时:前时。

"将虫响悲于前听":还是虫子的叫声比以前听起来更悲哀了?

# 于:一作乎。,将:抑或。

"嗟乎":唉,

"声以动容":声音能够打动人心,

"德以象贤":品德可以象征贤能。

"故洁其身也":所以蝉能够保持自身的洁净,

"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这是禀承了君子达人的高尚品行;

"蜕其皮也":它蜕去外壳,

"有仙都羽化之灵姿":有着如同仙人羽化般的灵动姿态。

# 羽化:一作羽毛。

"候时而来":它等待时机而来,

"顺阴阳之数":顺应阴阳的变化规律;

"应节为变":根据季节的变化而改变,

"审藏用之机":懂得隐藏和施展的时机。

"有目斯开":它虽有眼睛,

"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但不因为道路昏暗而模糊视线;

"有翼自薄":有翼能高飞却自甘澹泊,

"不以俗厚而易其真":不因世俗浑浊而改变自己本质。

"吟乔树之微风":在高树上临风吟唱,

"韵姿天纵":韵味是上天赋予的;

"饮高秋之坠露":它饮用高秋时节的露水,

"清畏人知":洁身自好深怕为人所知,

"仆失路艰虞":我仕途失意,处境艰难,

"遭时徽纆":又遭逢牢狱之灾。

# 徽纆: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不哀伤而自怨":即使不哀伤,也时时自怨,

"未摇落而先衰":还没有凋零就已经衰败。

"闻蟪蛄之流声":听到蟪蛄的叫声,

# 蟪蛄:一种比较小型的蝉。

"悟平反之已奏":想到昭雪平反的奏章已经上报;

"见螳螂之抱影":但看到螳螂欲捕鸣蝉的影子,

"怯危机之未安":害怕危机还没有解除。

"感而缀诗":我感慨万千,于是写诗,

# 缀诗:成诗。

"贻诸知己":赠送给各位知己。

"庶情沿物应":希望情感能够随着事物而产生共鸣,

"哀弱羽之飘零":同情我像微小秋蝉般的飘零境遇;

"道寄人知":说出来让大家知道,

"悯余声之寂寞":怜悯我最后悲鸣的寂寞心情。

"非谓文墨":这不算为正式文章,

"取代幽忧云尔":只是用来排遣内心的忧愁罢了。

"西陆蝉声唱":秋天里寒蝉不停地鸣唱,

# 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南冠客思侵":被囚禁的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 侵:一作深。,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

"那堪玄鬓影":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

#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那堪:一作不堪。

"来对白头吟":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 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白头:这里指诗人自己。

"露重飞难进":秋露浓重,蝉翼湿重难以高飞,

# 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高飞。,露重:秋露浓重。

"风多响易沉":秋风强劲,蝉声容易掩盖在风中。

# 沉:沉没,掩盖。,响:指蝉声。

"无人信高洁":没有人相信蝉的高洁品行,

# 高洁:清高洁白。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作者因以自喻。

"谁为表予心":又有谁能为我表明心迹呢?

# 予心:我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在狱咏蝉·并序》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于困厄之际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蝉的高洁品格为喻,借蝉寄情,物我相融,深情咏叹。诗中抒发了诗人品性高洁而遭逢厄运的忧愤之情,倾诉了渴望洗清冤屈、昭雪沉冤的坚定心志。全诗情感真挚,取材精当,用典自然,语言含蓄而意蕴深远,达到了情与物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一

骆宾王(619?~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又称洛临海,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骆宾王的诗以七言歌行见长,多感慨悲愤之词。其五言律诗也时有佳作,托物兴怀。他又善骈文,名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锋芒毕露,慷慨激昂,语言晓畅,感情充沛,气势俊逸。代表作品有《帝京篇》《畴昔篇》《在狱咏蝉》等。著有《骆宾王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当时,骆宾王在官场沉寂十余年,刚刚升任侍御史,因直言进谏触怒武则天,遭到诬陷,以贪污罪名被囚禁。历史学家闻一多曾评价骆宾王生来就有一副侠义心肠,专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甚至不惜以刀笔为武器,为弱者出头(《宫体诗的自赎》)。这段评价恰好揭示了骆宾王入狱的真实缘由。他敢于挑战权贵、笔锋犀利,最终被当权者以“贪污”和“忤逆武后”为由投入大牢。这首诗正是诗人身陷囹圄时的感怀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歌通过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使蝉与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2. 写作手法

比喻:以蝉自喻,将蝉的高洁品行与自身遭遇相联结,借蝉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喻指政治环境险恶、自身仕途受阻及言论受限的处境。双关:“白头吟”既指乐府曲名,又暗指自身白发之愁,深化了诗人因冤屈而生的悲伤与愤懑。用典:“南冠”化用《左传・成公九年》“南冠而絷者”之典,以“南冠”代指囚犯,既点明自身牢狱之灾的处境,又借历史典故含蓄表达含冤入狱的悲愤,使“客思深”的愁绪更具历史厚重感。“白头吟”借用乐府《白头吟》典故,字面指蝉声如卓文君吟诵“凄凄重凄凄”,实则双关自身白发之愁与蒙冤之怨,将个人遭际与典故中“愿得一心人”的忠贞情怀相勾连,深化了“遭时徽纆”的哀伤与对清白的坚守。“西陆”援引《隋书・天文志》“行西陆谓之秋”的记载,以“西陆”代指秋天,既切合物象(秋蝉)的时令特征,又为全诗奠定萧瑟凄凉的情感基调,暗合诗人身处困境的心境。直抒胸臆: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直接抒发诗人虽品性高洁却不被信任、渴望昭雪沉冤的强烈情感,打破前三联借蝉喻人的含蓄,以裂帛之问直剖心迹,尽显愤懑与无奈,使全诗情感宣泄达到高潮。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前有一段序,不少唐诗选本仅收录诗作,却舍弃了诗前的序文,实则序与诗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诗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自然之物与人格化身巧妙融合,这一创作手法的实现,离不开序文详细的叙述与直白的表达。诗人在序文中不仅交代了创作缘由,还描绘了蝉的外形、生活习性及其象征的美好品德,同时也倾诉了自己仕途失意、深陷困境的悲愤与无奈。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对偶句法呈现,在表现手法上采用起兴,借蝉鸣引发客居之思,开篇便点明秋蝉高声啼唱,声声入耳令人心绪难平。继而顺势道出诗人身陷狱中时对家园的深切思念。颔联“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一句咏蝉,一句写己,以“那堪”“来对”构成流水对,将物我紧密勾连。诗人因多次谏言武则天而身陷狱中,大好年华在政治风波中消磨殆尽,鬓角已生华发。狱中目睹秋蝉高唱,其双鬓依旧乌黑,两相对照之下,不禁自伤衰老,更忆起少年时亦如秋蝉般意气风发,如今却一事无成乃至锒铛入狱。“白头吟”在此巧妙运用双关,赋予字词超越原意的深层意蕴。短短十字未用任何诸如悲愁之类的直白词汇,却将复杂心绪暗藏于字里行间,以留白之妙尽显诗歌含蓄婉转的艺术魅力。颈联“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句句写蝉,又句句自喻。“露重”“风多”以自然环境喻现实压力,“飞难进”暗指仕途受阻,“响易沉”隐喻言论受压制。蝉的处境与诗人的遭遇在此浑然一体,物我交融中尽显命运的相似与无奈。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秋蝉栖居高树、餐风饮露,却无人相信其不沾尘俗的操守。诗人借此表明自身高洁品性未被时人理解,反遭诬陷下狱的困境,“无人信高洁”既是对蝉之清白的辩护,亦是对自身蒙冤的辩白。

4. 作品点评

此诗诞生于诗人困厄之际,字里行间饱含激荡之情。全篇取材精准贴切,典故运用浑然天成,句中暗藏多重意蕴。诗人借物抒怀,通过蝉这一意象,在咏物与抒情间自由转换,由蝉及人又由人返蝉,最终达成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大家语,大略意象深而物态浅。

明陆时雍《唐诗镜》

# 钟云:“信高洁”三字森挺,不肯自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黄云:咏蝉诗描写最工,词甚雅正。

明黄克缵、卫一凤《全唐风雅》

# 次句映带“在狱”。三、四流水对,清利。五、六寓所思,深婉。尾“表”字应上“侵”字,“心”字应“思”字,有情。咏物诗,此与《秋雁》篇可称绝唱。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五、六有多少进退维谷之意,不独说蝉、所以结句便可直说。

清顾安《唐律消夏录》

# 尾联总冒格。序已将蝉赋尽,诗只带写己意,与诸咏物诗体格不同。语兼比兴(“露重”句下)。

清黄生《唐诗矩》

# 陈德公先生曰:三四现成恰好,转觉增凄。第二“客思侵”三字凑韵,信阳多犯此流弊,评:“客思侵”同似凑弱,但以对起,犹可掩拙,若复散行,更成率易,此又不可不知。李白山曰:结承五六缴足,更为醒快。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 以蝉自喻,语意沉至。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答韦八》

下一篇:唐·王维《淇上田园即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