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东海上":我早年曾经得游东海,
# 昔:早年。
"劳山餐紫霞":登上崂山,以紫霄仙露为餐饮。
# 紫霞:也作“落霞”。道士炼吐纳术传说是餐霞饮露以求长生。,劳山: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在青岛市东部,濒临黄海。
"亲见安期公":亲眼见过安期生这位仙人,
# 安期公:传说琅琊郡隐士,在海边以卖药为生,老而不死,后来得道成仙,被称为“千岁翁”。,亲见:亲眼看见。
"食枣大如瓜":他吃的枣子大得像西瓜一样。
"中年谒汉主":中年时我曾去拜见汉朝的皇帝,
# 汉主:唐朝人避尊者讳,也是为了免祸,讽喻当朝时,常以汉代唐,“汉主”实指“唐朝皇帝”。
"不惬还归家":失意后黯然归家。
# 不惬还归家:惬,快意,不惬即不愉快。还归家,指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作者被赐金放归一事。
"朱颜谢春辉":青春容颜在春天的光辉中逐渐消逝,
# 春辉:本意指春天,这里指青年时期。,谢:凋谢。,朱颜:年轻时的容颜。
"白发见生涯":如今白发苍苍,这就是我的人生啊。
# 生涯:生平事业。李白被放归后浪迹天涯,视求仙访道为大业。
"所期就金液":我所期望的是能够炼成仙丹,
# 金液:丹药。以铅汞所炼,故称金液。
"飞步登云车":然后乘云车飞升天界。
# 云车:神仙乘坐之车,每出行,有祥云护绕,故称云车。
"愿随夫子天坛上":我希望能跟随您到天坛之上,
# 夫子:指孟大融。其生平事迹不祥,但诗的后二句透露,他和李白一样,也是一位求仙慕道的高士。,随:追随。
"闲与仙人扫落花":悠闲地和仙人一起打扫落花。
# 扫:打扫。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这是一首杂言诗,同时也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与隐逸情怀的题材诗。诗中简要概括了李白早年东海求仙访道的奇遇经历,生动描绘了中年入朝供奉翰林却心生不惬、最终归家的转折人生,以及晚年依然怀揣追随仙人梦想的执着追求。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李白善于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烘托主题,如“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的奇幻景象,以及“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中的隐逸生活场景,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夸张:李白在诗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如“食枣大如瓜”,这种夸张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得描述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凸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对比:李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他通过对比自己早年与晚年的经历,展现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心境变化。早年,他满怀激情地追求仙道,游历东海,餐紫霞,亲见安期公,生活充满了奇幻与色彩;而到了晚年,他则更多地感受到岁月的无情,朱颜已逝,白发丛生,生涯渐尽。
3. 分段赏析
首四句诗人开篇回忆自己昔日的仙游经历,以东海、劳山、紫霞、安期公等仙话元素,构建了一个超脱现实的仙境世界。这四句诗语言瑰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诗人对仙道的深切向往和丰富想象力。中四句诗人转而叙述自己的中年经历,从仙境回到现实。他曾试图在世俗中有所作为,但未能如愿,最终怅然归家。朱颜与白发的对比,凸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失望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慨。末四句诗人再次将笔触转向仙境,表达了自己的最终愿望。他渴望炼成金丹,乘坐云车飞升仙界,与友人共赴天坛,与仙人们一起悠闲地生活。这四句诗以宁静美好的仙境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终极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深切渴望。整首诗以仙境与现实交织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上一篇:唐·白居易《微之宅残牡丹》
下一篇:唐·白居易《秋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