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áng
shān
rén
mèng
ró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dōng
hǎi
shàng
láo
shān
cān
xiá
qīn
jiàn
ān
gōng
shí
zǎo
guā
zhōng
nián
hàn
zhǔ
qiè
huán
guī
jiā
zhū
yán
xiè
chūn
huī
bái
jiàn
shēng
suǒ
jiù
jīn
fēi
dēng
yún
chē
yuàn
suí
tiān
tán
shàng
xián
xiān
rén
sǎo
luò
huā

译文

我早年曾经得游东海,登上崂山,以紫霄仙露为餐饮。亲眼见过安期生这位仙人,他吃的枣子大得像西瓜一样。中年时我曾去拜见汉朝的皇帝,失意后黯然归家。青春容颜在春天的光辉中逐渐消逝,如今白发苍苍,这就是我的人生啊。我所期望的是能够炼成仙丹,然后乘云车飞升天界。我希望能跟随您到天坛之上,悠闲地和仙人一起打扫落花。

逐句剖析

"我昔东海上":我早年曾经得游东海,

# 昔:早年。

"劳山餐紫霞":登上崂山,以紫霄仙露为餐饮。

# 紫霞:也作“落霞”。道士炼吐纳术传说是餐霞饮露以求长生。,劳山: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在青岛市东部,濒临黄海。

"亲见安期公":亲眼见过安期生这位仙人,

# 安期公:传说琅琊郡隐士,在海边以卖药为生,老而不死,后来得道成仙,被称为“千岁翁”。,亲见:亲眼看见。

"食枣大如瓜":他吃的枣子大得像西瓜一样。

"中年谒汉主":中年时我曾去拜见汉朝的皇帝,

# 汉主:唐朝人避尊者讳,也是为了免祸,讽喻当朝时,常以汉代唐,“汉主”实指“唐朝皇帝”。

"不惬还归家":失意后黯然归家。

# 不惬还归家:惬,快意,不惬即不愉快。还归家,指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作者被赐金放归一事。

"朱颜谢春辉":青春容颜在春天的光辉中逐渐消逝,

# 春辉:本意指春天,这里指青年时期。,谢:凋谢。,朱颜:年轻时的容颜。

"白发见生涯":如今白发苍苍,这就是我的人生啊。

# 生涯:生平事业。李白被放归后浪迹天涯,视求仙访道为大业。

"所期就金液":我所期望的是能够炼成仙丹,

# 金液:丹药。以铅汞所炼,故称金液。

"飞步登云车":然后乘云车飞升天界。

# 云车:神仙乘坐之车,每出行,有祥云护绕,故称云车。

"愿随夫子天坛上":我希望能跟随您到天坛之上,

# 夫子:指孟大融。其生平事迹不祥,但诗的后二句透露,他和李白一样,也是一位求仙慕道的高士。,随:追随。

"闲与仙人扫落花":悠闲地和仙人一起打扫落花。

# 扫:打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中李白以简括生动的意象、神奇大肆的语言、挥洒飘逸的气韵及极富想象力的夸张手法,生动描绘了自己从早年东海求仙访道的奇遇,到中年入朝供奉翰林的不惬归家,再到晚年依然怀揣追随仙人梦想的人生经历,同时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和与孟大融同隐王屋山的深厚情谊,全诗不仅展现了李白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和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研究李白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资料,彰显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的冬天,唐代大诗人李白与杜甫一同渡过黄河,前往王屋山寻访道士华盖君,却遗憾未能相遇。在这次旅途中,他们有幸遇见了一位名叫孟大融的人,彼此志趣相投,相谈甚欢。为了表达对这位新结识的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共同追求的隐逸生活的向往,李白挥毫泼墨,写下了《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这是一首杂言诗,同时也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与隐逸情怀的题材诗。诗中简要概括了李白早年东海求仙访道的奇遇经历,生动描绘了中年入朝供奉翰林却心生不惬、最终归家的转折人生,以及晚年依然怀揣追随仙人梦想的执着追求。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李白善于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烘托主题,如“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的奇幻景象,以及“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中的隐逸生活场景,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夸张:李白在诗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如“食枣大如瓜”,这种夸张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得描述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凸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对比:李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他通过对比自己早年与晚年的经历,展现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心境变化。早年,他满怀激情地追求仙道,游历东海,餐紫霞,亲见安期公,生活充满了奇幻与色彩;而到了晚年,他则更多地感受到岁月的无情,朱颜已逝,白发丛生,生涯渐尽。

3. 分段赏析

首四句诗人开篇回忆自己昔日的仙游经历,以东海、劳山、紫霞、安期公等仙话元素,构建了一个超脱现实的仙境世界。这四句诗语言瑰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诗人对仙道的深切向往和丰富想象力。中四句诗人转而叙述自己的中年经历,从仙境回到现实。他曾试图在世俗中有所作为,但未能如愿,最终怅然归家。朱颜与白发的对比,凸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失望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慨。末四句诗人再次将笔触转向仙境,表达了自己的最终愿望。他渴望炼成金丹,乘坐云车飞升仙界,与友人共赴天坛,与仙人们一起悠闲地生活。这四句诗以宁静美好的仙境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终极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深切渴望。整首诗以仙境与现实交织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微之宅残牡丹》

下一篇:唐·白居易《秋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