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梦仙者":有人梦见自己成仙,
"梦身升上清":梦中身体升入天界。
# 上清:道家幻想中的仙境。
"坐乘一白鹤":他坐在白鹤背上,
"前引双红旌":前面有两面红色旌旗引路。
# 旌:旗。
"羽衣忽飘飘":羽衣忽然飘动,
# 羽衣:指仙人之衣。
"玉鸾俄铮铮":玉鸾随即发出鸣响。
# 铮铮:玉声。,玉鸾:鸾形玉佩。
"半空直下视":他在半空中向下俯瞰,
"人世尘冥冥":人间尘世显得昏暗模糊。
"渐失乡国处":渐渐看不清故乡的位置,
"才分山水形":只能勉强分辨出山水的轮廓。
"东海一片白":东海呈现一片白色,
"列岳五点青":五座名山如同五个青点。
# 五点青:极言望中五岳之小,只显五点青色。,列岳:指排列着的五岳。
"须臾群仙来":片刻间群仙到来,
# 须臾:一会儿。
"相引朝玉京":簇拥着他前往玉京仙宫。
# 玉京:指天宫。
"安期羡门辈":安期生、羡门高等仙人,
# 门辈:指守卫门庭的一般仙人。,安:哪里。
"列侍如公卿":如同公卿般排列侍奉。
# 公卿:古代官阶有公、卿、大夫、士之分,公卿言高级朝官,此指上等神仙。
"仰谒玉皇帝":他叩拜玉皇大帝,
"稽首前致诚":低头行礼表达忠诚。
"帝言汝仙才":玉帝说:你有修仙的资质,
"努力勿自轻":努力不要轻言放弃。
"却后十五年":玉帝说:十五年后,
"期汝不死庭":我会在长生之地等你。
# 庭:同廷,朝廷。
"再拜受斯言":他再次叩谢接受教诲,
"既寤喜且惊":醒来后既欣喜又惶恐。
"秘之不敢泄":他严守秘密不敢泄露,
"誓志居岩扃":发誓隐居在深山洞穴。
# 岩扃:岩洞之门。此指隐居山林。
"恩爱舍骨肉":他抛下妻儿,
"饮食断膻腥":饮食不再沾染荤腥。
"朝餐云母散":早晨服用云母散,
# 云母散:用云母炮制的仙药。云母,矿石名。古以为此石是云彩之根,故名。可入药。
"夜吸沆瀣精":夜晚汲取夜露精华。
# 沆瀣:夜间的水气。
"空山三十载":他在空山苦修三十年,
"日望辎軿迎":每天盼望仙车降临。
# 辎軿:有帷盖的车。
"前期过已久":约定的期限早已过去,
# 前期:先前约定的日期。
"鸾鹤无来声":却听不到鸾鹤的鸣叫。
# 鸾鹤:鸾凤和仙鹤。此指鸾鹤驾的仙车。
"齿发日衰白":头发牙齿逐渐变白脱落,
"耳目减聪明":耳目也日渐昏花。
"一朝同物化":最终像凡人一样死去,
# 物化:道家谓死为物化。
"身与粪壤并":身体与泥土混为一谈。
# 粪壤:犹言粪土。
"神仙信有之":确实有神仙存在,
"俗力非可营":但凡人努力难以企及。
"苟无金骨相":若没有仙骨资质,
"不列丹台名":就不会被列入仙籍。
# 台名:道家所谓的神仙居住的地方。
"徒传辟谷法":白白修炼辟谷之术,
# 辟谷:道家以不食五谷为辟谷,是为道家修仙术。
"虚受烧丹经":空自研读炼丹经书。
# 烧丹经:炼丹的方法。
"只自取勤苦":一生辛苦修行,
"百年终不成":百年后仍是一场空。
"悲哉梦仙人":可叹啊,那个梦见成仙的人,
# 梦仙人:梦中成仙之人。
"一梦误一生":一场梦境误了一生。
# 误一生:误导一生。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讽喻诗。诗歌以寓言形式讲述求仙者因执念梦境而虚度一生的悲剧。
2. 分段赏析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梦仙、修仙与幻灭、感慨。前二十四句构成第一层梦境。开篇叙述某人乘白鹤登仙,前有双旗引路升入太清。其羽衣飘举,鸾铃清响,意气风发。升天途中回望人间,见乡国渐远,尘世苍茫,唯山水轮廓隐约可辨。东海仅显朦胧白影,五岳化作青灰小点,此景与李贺“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异曲同工。诗人虽无飞升经历,却有登高实感,故觉二者描写相似。白居易以白描手法叙事,李贺则借意象抒情,二者各具特色。继而群仙降临迎接,引入天宫。安期生等仙人对后辈颇为称许,梦者拜谒玉帝时诚心叩首。玉帝称其有仙才,嘱其精进修持勿自轻,十五年后接引至长生仙境。梦者再拜谢恩,醒转时悲喜交集。此层以细腻笔触描绘迷离梦境与缥缈仙境,形象生动如在目前。中间十四句述第二层现实。梦者对梦境秘而不宣,此与民间“美梦不语,噩梦传人”的趋吉避凶习俗相通,想唐代亦存类似风俗。遂隐居深山洞穴,割舍亲眷,断绝荤腥。晨服云母药散(即云英,矿石类仙药,见《抱朴子·仙药篇》),夜饮草叶露水(古人谓太阴之精,汉武帝曾铸承露盘)。苦修三十年间,日日期盼仙驾降临。然玉帝所约十五载之期已过,始终未见玉鸾白鹤踪迹。终至白发齿落,耳聋目昏,躯体终与尘土相融。此层以反讽笔法揭示求仙幻灭。末层抒发诗人感悟。认为神仙虽存,然非凡人可求。若无仙骨道缘,未列丹台名籍,纵得导引辟谷之法,习得炼丹秘笈,亦属徒劳。结句对梦者因痴梦虚掷一生寄予深切同情。
3. 作品点评
《梦仙》对求仙者予以尖锐讽刺,然而诗人并未否定神仙存在。晚年身处政治逆境时,白居易亦转向仙佛寻求慰藉,致使其诗作渐失批判锋芒。
下一篇:唐·陆龟蒙《北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