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下秋水":一只孤独的白鹭鸶,欲下到秋天寒冷的河水中捕鱼喝水,
# 白鹭:属水鸟,与鹤鹳相似,体长约一尺六七寸,嘴长翅大身瘦,腿细长,不善飞,头部后端有白色长羽毛数根,脚黑迹四,钩爪端黄绿色,常居沼泽,觅食虫鱼,有灰白二种,因其背胸部,羽毛毵毵如丝,故以名之。
"孤飞如坠霜":像一片飘飞的霜雪。
# 坠:飘落。,如:像。,孤:孤独。
"心闲且未去":心境很悠闲不忍离去,
"独立沙洲傍":独立在沙滩的边缘。
# 傍:边缘。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比喻:“孤飞如坠霜”将孤飞的白鹭比作坠落的霜,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白鹭羽毛的洁白,以及飞行时轻盈的姿态,同时暗示其洁白无垢之美。对比:“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中,以秋水、蓝天明亮而空阔的背景,衬托出白鹭的形象,通过对比使白鹭更加突出,具有空灵透明的效果。动静结合:前两句“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描绘白鹭从空中飞入水中、孤飞的动态画面;后两句“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刻画白鹭停止飞翔,独立于沙洲旁的静态画面。动静结合,全面地展现了白鹭的生活状态,体现出其自在的生活情趣。托物言志:诗人借对白鹭欲飞则飞、欲止则止的自在生活的描写,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渴望如白鹭般逍遥自在,化于其中同享自足之乐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白鹭鹚》第一句“白鹭下秋水”,描绘出白鹭从空中飞入秋水的动态画面,“下”字简洁而生动地展现出白鹭的动作,语言质朴自然。此句为读者呈现出一幅自然的景象,引出对白鹭形象的刻画。“孤飞如坠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孤飞的白鹭比作坠落的霜,一方面突出白鹭羽毛的洁白无垢之美,另一方面通过白鹭与霜的类比,暗示其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同时,以秋水、蓝天为背景,运用对比手法,衬托出白鹭形象的突出与空灵。第二句“心闲且未去”,“心闲”点明了白鹭“孤飞”时的心境,并非孤独无助,而是逍遥自在,使白鹭的形象更加丰满。“且未去”既表示其暂时停止飞翔,也暗示这种静止是暂时的,为后文做铺垫。进一步深化了“且未去”的含义,指出白鹭独立与孤飞的状态是交替的,将白鹭欲飞则飞、欲止则止的自在生活完全展现出来。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化于其中、同享自足之乐的情趣,使物我达到了高度的融合。
上一篇:唐·黄滔《司马长卿》
下一篇:唐·杜荀鹤《闲居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