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猿后垂乡泪":猿猴叫了三声之后,流下思乡的眼泪,
"一叶舟中载病身":在像叶子一样的小船中,载着生病的身体。
"莫凭水窗南北望":不要靠着船上的窗户向南北眺望,
"月明月暗总愁人":月亮明亮或昏暗,总归让人忧愁。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行旅题材的诗。介绍了舟夜猿声引发乡泪,病身载于舟中,劝妻子莫凭窗远望,月明月暗皆愁人,体现旅途艰辛,营造愁苦氛围,表达思乡、忧愁与对妻子的关怀。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三声猿后垂乡泪”,以猿的哀鸣这一景象,触发诗人的思乡之情,泪水因猿声而落,将听觉景象与内心愁绪结合,景中含情。白描:“一叶舟中载病身”,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在一叶小舟中,自己带着病体的情景,不加修饰,直白展现旅途的艰辛与困顿,质朴真切。用典:“三声猿后垂乡泪”巧用郦道元《水经注》中“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典故,原意是猿鸣引发旅人悲伤,诗人借此强化羁旅中的思乡愁绪。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三声猿后垂乡泪,一叶舟中载病身”,以猿声起兴,猿声凄厉,诗人听后不禁流下思乡的泪水,而自己又卧病在这飘荡于江上的一叶扁舟之中,点明了漂泊的处境与思乡、病痛的双重折磨。后两句“莫凭水窗南北望,月明月暗总愁人”,诗人转而对妻子说话,劝她不要靠着水窗向南北眺望,因为不管月光是明亮还是暗淡,都只会让人心生忧愁。从自身的愁苦延伸到对妻子的关怀,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愁绪。
# 七言绝句《舟夜赠内》是白居易贬往江州途中,在船上写给他的妻子的。这两句是说,听到岸上传来猿的悲鸣之声,不由得使人泪垂思乡;在这只船上,载着你这个病身子,你不要愁闷,要多注意身体。诗人温情脉脉地劝慰其妻不要因自己遭贬而伤心,然而诗人何尝不是因直言遭受打击、贬官外任而万分伤痛?只是此时此刻暂时压抑不显言表而己。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不详郭彦全《全唐诗佳句赏析》
上一篇:唐·韩愈《与陈给事书》
下一篇:唐·权德舆《六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