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nán
sān
shǒu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2
jūn
jiàn
kuā
zhú
kuī
yuān
tiào
liáng
běi
hǎi
chāo
kūn
lún
xiāo
jué
hàn
chū
hàng
mǎng
piē
liè
zuǒ
yòu
xīng
chén
jìn
dào
shǔ
fēng
zhēng
shì
tūn
běi
fāng
jìng
rén
cháng
jiǔ
cùn
kāi
kǒu
zhǐ
zhǎng
gèng
xiào
xuān
jiū
jiū
yǐn
shí
shēng
zhōng
tiān
nián
suī
zhì
xiǎo
chéng
suì
zuò
shǐ
使
ér
xiāng
bēi
lián
héng
jīn
luó
qiān
shān
gōng
mìng
cǎi
zhuó
chuán
shēn
lín
jiǎn
shí
bǎi
niú
lián
yāng
cuī
shuāng
yuán
wàn
wéi
qiān
xún
fáng
dào
dōng
西
jué
dào
shān
huǒ
fén
háo
jiàn
bǎo
lìn
jiàn
dāng
cún
qún
cái
wèi
chéng
zhì
yāo
xiāo
huō
kōng
yán
luán
bǎi
liáng
tiān
zāi
huǒ
jiàng
shí
láng
xiāng
chóu
yuān
jūn
jiàn
nán
shān
dòng
liáng
shǎo
ài
cái
yǎng
shuí
lùn
fēi
xuě
duàn
dào
bīng
chéng
liáng
hóu
jiā
chì
tàn
diāo
fáng
pán
lóng
yào
耀
huì
zhāng
xióng
dūn
bào
zhí
zhēng
áng
zǎn
luán
cóng
è
崿
shè
zhū
guāng
dān
xiá
cuì
piāo
xiāng
měi
rén
xiàng
huí
míng
dāng
xuě
shān
bīng
tài
yáng
xīng
chán
bēn
zǒu
zhǐ
yǎn
shuāng
yàn
hóng
liáng
fēng
tái
xiè
shēng
guāng
shì
huī
zhì
cān
shāng
shèng
shí
guì
fǎn
jiàn
táo
shēng
kuí
shàn
ān
dāng

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见夸父追赶太阳,窥探虞渊的情景吗,他跳跃着越过北海,超越了昆仑山。他冲破云霄,分开天河,从浩瀚的水中冲出,一下子撕裂了左右的空间,连星辰都被抛在身后。不一会儿就力气耗尽,在道路上渴死了,狐鼠蜂蚁争着来啃食他的尸体。北方的矮人只有九寸高,他们张开嘴,拍着手,更加喧闹地嘲笑。他们叽叽喳喳地吃着饭,每一口都是那么小,生死对于他们来说也足够度过一生了。夸父有着远大的志向,却只能小有成就,最终死去,让儿女们为他悲伤怜悯。虞衡的斧头罗列在千山之中,工匠命令砍伐树木做木桩和椽子。在深林中砍伐树木,十棵树只取一棵,上百头牛拉着车辕,却把双辕都压断了。那些巨大的树木阻碍了道路,它们东西倒下,被山火焚烧。剩下的小树枝也得不到保护,在石头和山沟间被践踏,怎么能保存下来呢。成群的木材还没有长成,就被砍伐了,它们高耸的山峰变得空荡荡的。柏梁台遭遇天灾,武库发生火灾,工匠们惊恐地回头张望,相互诉说着愁怨。你难道没有看见南山的栋梁越来越稀少了吗,谁还会去谈论爱护木材、培育人才的事情呢。飞雪阻断了道路,冰块成了桥梁,贵族家里燃烧着炽热的炭火,雕饰着玉制的房屋。蟠龙吐出耀眼的光芒,老虎张开大嘴,熊蹲着,豹子跳跃着,争着高低。山峦聚集,岩石陡峭,射出红色的光芒,红色的云霞和翠绿的雾气飘散着奇特的香气。美人向四周回望,佩戴着明亮的耳环,雪山和冰谷里的雪在阳光下融化。星星在天空奔跑,不能停止,忽然间两只燕子栖息在彩虹般的桥梁上。像彩虹一般的大梁,这里借指华屋大宅。就像死灰被抛弃,如同参星和商星一样难以相见。兴盛的时候一去不复返,高贵的东西反而变得低贱,桃笙和葵扇又怎么能当作珍贵的东西呢。

逐句剖析

"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你难道没有看见夸父追赶太阳,窥探虞渊的情景吗,

# 虞渊:虞渊:即“隅谷”,神话传说中的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日入于虞渊之氾,曙于蒙谷之浦。”,夸父: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他立志要和太阳竞走。《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跳踉北海超昆仑":他跳跃着越过北海,超越了昆仑山。

# 昆仑:神话中的西方大山。,超:跨越,越过。,跳踉:腾跃跳动。

"披霄决汉出沆漭":他冲破云霄,分开天河,从浩瀚的水中冲出,

# 沆漭:浩渺,指自然元气,即水气茫茫的样子。,决汉:冲破银河。汉,银汉。,披霄:劈开云霄。

"瞥裂左右遗星辰":一下子撕裂了左右的空间,连星辰都被抛在身后。

# 遗:留下,丢下。,瞥裂:迅疾貌。

"须臾力尽道渴死":不一会儿就力气耗尽,在道路上渴死了,

# 须臾:片刻,一会儿。

"狐鼠蜂蚁争噬吞":狐鼠蜂蚁争着来啃食他的尸体。

# 噬:咬。

"北方竫人长九寸":北方的矮人只有九寸高,

# 竫人:古代传说中的小人国名。

"开口抵掌更笑喧":他们张开嘴,拍着手,更加喧闹地嘲笑。

# 抵掌:拍手、鼓掌。

"啾啾饮食滴与粒":他们叽叽喳喳地吃着饭,每一口都是那么小,

# 饮食滴与粒::意即是食量很少,只须几滴水、几粒米便可。,啾啾:虫、鸟的细碎的鸣叫声,这里指矮人吃食时所发出的细碎的声。

"生死亦足终天年":生死对于他们来说也足够度过一生了。

# 终天年:平安自得地度过一生。天年,自然寿命。

"睢盱大志小成遂":夸父有着远大的志向,却只能小有成就,

# 成遂:成功。,小:通“少”。,睢盱:张目仰视,这儿指睁目悲愤激昂的样子。

"坐使儿女相悲怜":最终死去,让儿女们为他悲伤怜悯。

# 坐使:致使。

"虞衡斤斧罗千山":虞衡的斧头罗列在千山之中,

# 罗:搜寻。,斤:斧头。,虞衡:古代管理山林的官。掌山泽者谓之虞,掌川林者谓之衡。

"工命采斫杙与椽":工匠命令砍伐树木做木桩和椽子。

# 椽:椽木。杙椽指建筑材料。,杙:小木桩。,斫:砍伐。,工命:官命。

"深林土剪十取一":在深林中砍伐树木,十棵树只取一棵,

# 土剪:齐土砍断。

"百牛连鞅摧双辕":上百头牛拉着车辕,却把双辕都压断了。

# 辕:驾车用的车杠,设在车前。,摧:折断。,鞅:牛羁,即套在牛、马颈上的皮带,用以驾驭。

"万围千寻妨道路":那些巨大的树木阻碍了道路,

# 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围:两臂合拢来叫围。

"东西蹶倒山火焚":它们东西倒下,被山火焚烧。

# 蹶:倒。

"遗余毫末不见保":剩下的小树枝也得不到保护,

# 毫末:一小点。

"躏跞涧壑何当存":在石头和山沟间被践踏,怎么能保存下来呢。

# 躏跞:践踏。

"群材未成质已夭":成群的木材还没有长成,就被砍伐了,

# 未成:未成材。

"突兀哮豁空岩峦":它们高耸的山峰变得空荡荡的。

# 岩峦:山冈。,哮豁:高峻的样子。,突兀:高耸的样子。高峻的样子。

"柏梁天灾武库火":柏梁台遭遇天灾,武库发生火灾,

# 武库火: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闰十月武库失火。这两次有据可考的火灾事故,损失甚大,历代奇珍异宝皆荡然无存。武库,古代储藏兵器物品的仓库。,柏梁天灾: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十一月,柏梁台失火。柏梁:西汉未央宫中台名。

"匠石狼顾相愁冤":工匠们惊恐地回头张望,相互诉说着愁怨。

# 狼顾:原意是狼行走时常回头后顾,以防袭击,比喻人有后顾之忧,这里指忧郁、忧心的样子。,匠石:先秦著名的木匠,这儿借指工匠。

"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你难道没有看见南山的栋梁越来越稀少了吗,

# 南山:终南山,唐代常有高洁之士隐居于此。

"爱材养育谁复论":谁还会去谈论爱护木材、培育人才的事情呢。

"飞雪断道冰成梁":飞雪阻断了道路,冰块成了桥梁,

"侯家炽炭雕玉房":贵族家里燃烧着炽热的炭火,雕饰着玉制的房屋。

# 雕玉房:夸饰语,指富丽豪华的住宅。,侯:王侯。

"蟠龙吐耀虎喙张":蟠龙吐出耀眼的光芒,老虎张开大嘴,

# 蟠龙吐耀虎喙张:此两句中的龙虎熊豹,皆言燃炭之形状。《晋书·羊琇传》“琇性豪侈,费用无复齐限,而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之。”裴启《语林》谓兽炭“火热既猛,兽皆开口,向人赫赫然”,诗中“吐耀”、“张喙”即是指燃烧的木炭之状。

"熊蹲豹踯争低昂":熊蹲着,豹子跳跃着,争着高低。

"攒峦丛崿射朱光":山峦聚集,岩石陡峭,射出红色的光芒,

# 攒峦丛崿:言炽炭堆积之多,犹如山形一般。攒,聚。崿,山崖。

"丹霞翠雾飘奇香":红色的云霞和翠绿的雾气飘散着奇特的香气。

# 奇香:奇特的香味。炭中和有香料,故香。,丹霞翠雾:指炉火的红光和青色的烟雾。

"美人四向回明珰":美人向四周回望,佩戴着明亮的耳环,

# 明珰:指镶嵌明珠的耳饰。

"雪山冰谷晞太阳":雪山和冰谷里的雪在阳光下融化。

# 晞:晒。

"星躔奔走不得止":星星在天空奔跑,不能停止,

# 星躔:日月星辰运转的度次。躔,天体运行。

"奄忽双燕栖虹梁":忽然间两只燕子栖息在彩虹般的桥梁上。

# 虹梁:像彩虹一般的大梁,这里借指华屋大宅。,奄忽:忽然,奄然。

"风台露榭生光饰":像彩虹一般的大梁,这里借指华屋大宅。

#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死灰弃置参与商":就像死灰被抛弃,如同参星和商星一样难以相见。

# 参与商:两个星宿名。《左传》:“辰为商星,参为晋星,参商相去之远也。”因此,后人常以参商喻隔距离之远。

"盛时一去贵反贱":兴盛的时候一去不复返,高贵的东西反而变得低贱,

"桃笙葵扇安可当":桃笙和葵扇又怎么能当作珍贵的东西呢。

# 桃笙:以桃枝织成的席簟。簟,宋、魏之间谓之笙。左思太冲《吴都赋》“桃笙象簟,韬于筒中。”注云:“桃笙,桃枝簟也。吴人谓簟为笙。”葵扇:出《晋书·谢安传》“安乡人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寓言组诗,为其现存极少的寓言诗中独具特色的作品。第一首以夸父志大却渴死的悲剧,反衬北方短人得以终享天年的现实,借神话隐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第二首写上山采伐建筑木材时突遭山火,林木尽化为灰烬,以山林浩劫的意象暗寓自身被贬的愤懑;第三首以侯家严冬炽炭与春日弃灰的对比,兼及竹席葵扇的时令变迁,揭示世事兴衰与人生进退的哲理。这组诗既抒发个人怀抱、批判社会现实,又蕴含深刻人生哲思,兼具思想厚度;其绘人状物细腻入微,典型形象塑造鲜明,想象奇谲瑰丽,亦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行路难三首》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期间,此说已成学界定论,然具体创作年份却众说纷纭。王国安在《柳宗元诗笺释》中提出,这组诗与《笼鹰词》《跂乌词》等作品一样,虽采用寓言体,却词旨悲愤,明显是以物自况,应当作于柳宗元初贬之时,即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王国安这一观点实则源于韩醇,韩醇在《诂训柳集》卷四十三中注释道:“这三首诗都意有所指,上篇说像夸父那样志向远大的人,最终不免渴死,反而不如北方的矮人,也能够终其天年,这大概是柳宗元自比。中篇说人才众多,国家却不能爱惜培养,等到天下多事之秋,就只能四顾叹息缺乏可用之材,大概是说同辈诸公一时被贬的情形。下篇说事物适合时宜就没有不贵重的,等到时移世易,原本贵重的东西反而变得低贱,就像冰雪严寒时,王侯之家的炽炭没有不被看重的。等到春阳升起双燕归来,炽炭就成了死灰被弃置一旁。这大概是说以前在朝为官而今日被贬的情形。应当是被贬永州后所作。” 然而,零陵师专的何书置经过考证,认为《行路难》三首并非柳宗元贬永初期心态的写照,而应当作于元和五年(810年)之后。他提出了三点理由:其一,诗中“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寄托的是贬永后期的生活与思想感情;其二,“爱材养育谁复论”一句,与《冉溪》一诗的意境相同;其三,“风台露榭生光饰,死灰弃置参与商”,也反映了贬永后期的思想感情。此外,叶树发在《柳宗元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中也将这组诗的创作时间列为元和七年(812年)左右。 回顾柳宗元的心路历程,永贞元年(805年)九月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在这个多灾多难的九月,他从权力的巅峰骤然跌落,从改革的勇者瞬间沦为朝廷贬谪流放的囚徒。从此,春风得意的仕途成为梦中幻影,悲苦凄惨的厄运时常降临。他无奈地带着家眷行囊,仓皇离开曾让他施展才华的京都,离开魂牵梦绕的朝廷,踏上坎坷的流放之路。一路上,他踏着蓝田的红叶,顺着汉水的涟漪,迎着长江的风浪,渡过洞庭的波涛,辗转千里,艰难地向荆楚南端行进。他沿着屈原当年的足迹缓缓前行,在洞庭湖上、汨罗江畔,内心苦闷得几乎碎裂。但想到“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的理想,他对屈原怀石沉江的壮举只能由衷地敬慕,正如陆游诗中所写“离骚不尽灵钧恨,志士千年泪满裳”。不过,此时的柳宗元并未对前途丧失信心,内心深处仍充满北归的期待与东山再起的企盼。因此,他对屈原的情感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心态在他后来的诗句中时有体现:“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来到永州后,柳宗元虽任司马,却只是个闲职,官府无法提供住房,他只好暂时借住在龙兴寺。作为一个纯粹的入世士子,“利安元元”是他终生不忘的理念和人生追求。因此,寺里的钟声无法让他淡忘百姓的苦难,陶渊明、谢灵运的佳句也无法让他进入“悠然见南山”的境界。他只能在木鱼声中焦躁地等待北归的消息,在昏暗的油灯下四处写信求援。然而,几年过去了,他的等待和吁请毫无结果,反而等来了昔日故友王叔文、凌准、吕温等人相继辞世的噩耗。此时,他开始感到前途渺茫、命运多舛、理想破灭、生命荒废,也感受到世路坎坷、人生艰辛、官场险恶和朝廷昏庸。再加上身体渐衰、精神疲惫,北归成为奢望,“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正是他此时心境的写照。于是,他调整心态,写下了这组传响千年的《行路难三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其一这是一首七言寓言诗,也是一首神话隐喻诗。取材于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描绘了夸父跳踉北海、腾越昆仑的磅礴气势,以及力竭渴死的悲剧结局,通过与北方矮人生存状态的对照,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了对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的反思,暗含对革新人物命运的感慨。其二这是一首七言叙事诗,也是一首现实讽喻诗。以大唐滥伐林木、山火焚林的场景为切入点,描绘了虞衡伐木、百牛运木的壮观场面,以及山火过后林木尽毁的惨烈景象,通过“南山栋梁益稀少”的慨叹,映射朝廷人才匮乏的现实,表达了对人才培养与任用问题的忧思,兼具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其三这是一首七言咏物诗,也是一首哲理抒怀诗。以侯家冬春两季对炽炭的不同态度为核心,描绘了炭在严冬如蟠龙吐耀般珍贵、至春日却成死灰被弃的变化,借“物适其时则贵”的常理,揭示世事兴衰与人生进退的哲理,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悟,兼具绮丽描摹与哲思深度。

2. 分段赏析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的重要体裁,中华书局版《乐府诗集》在杂曲歌辞中专题收录,自鲍照《行路难十八首》起,累计收录20余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作多以“君不见”或“行路难”起句,如鲍照“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卢照邻“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以及僧贯休、骆宾王、高适等人的名句,正如《乐府解题》所言:“《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其一:神话隐喻中的理想反思柳宗元《行路难三首》首篇取材神话,以磅礴笔触夸张描绘夸父逐日的壮举——“跳踉北海、腾越昆仑、披霄决汉”,其奔走之势甚至“瞥裂天宇、遗落星辰”,却终因体能有限力竭渴死,沦为野鼠山狐之食。诗后半转而盛赞北方九寸矮人的生活:他们如《逍遥游》中的“篷间雀”,饮食仅需粒米滴水,却能于狭小天地中无忧无虑、自得终年,与夸父的悲剧形成鲜明对照。此诗以夸父与矮人的隐喻,揭示“理想需与现实合拍”的哲理:脱离客观条件的宏伟抱负终将成空。关于夸父的指代,学界尚无定论。部分观点认为其暗喻革新领袖王叔文——柳宗元对王叔文的情感充满矛盾:既在《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中盛赞其“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肯定其革新功绩;又在《寄许京兆孟容书》中称其“万被诛戮,不足塞责”,折射出贬谪后的复杂心态。诗中“古来宏志少成愿,空使儿孙相悲怜”的慨叹,更将反思延伸至屈原、贾谊等历代失意文人的命运,形成对理想主义的深层叩问。其二:现实主义的人才悲歌第二首诗以现实主义笔法,借大唐滥伐林木隐喻朝廷人才匮乏,艺术上可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媲美。诗中“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杙与椽”实写安史之乱后,朝廷大兴土木导致的过度采伐;“百牛连鞅摧双辕”则以平实笔墨勾勒运木工程的浩大。而“万围千寻妨道路,东西蹶倒山火焚”则用夸张手法,描绘林木遭山火焚毁、幼木夭折的惨烈景象,与李白“白发三千丈”的浪漫夸张异曲同工。诗末“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为全篇主旨: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隐喻,将叙事升华为政论——“南山栋梁”既指山林木材,更喻国家人才,痛斥朝廷对人才“伐而不育”的现状,暗讽朋党倾轧致使革新士子被贬夭折,致使“国本衰弱”的社会现实,字里行间洋溢着忧国忧民的情怀。正如宋敖陶孙《敖器之诗话》评柳宗元诗“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此诗于平实中见深沉,于叙事中藏锋芒。其三:咏物抒怀中的世态哲思第三首诗以“物适其时则贵”为核心,通过冬春两季炭的境遇变化揭示人生哲理:寒冬时,“蟠龙吐耀虎喙张,熊蹲豹踯争低昂”的炽炭被王侯视为珍宝,燃烧时“攒峦丛崿射朱光,丹霞翠雾飘奇香”;至春日则“死灰弃置参与商”,沦为废物。这种“冬贵春弃”的现象,实则是柳宗元对世态炎凉的深刻体悟——正如他在永州的境遇:昔日革新重臣被贬后,便如“春弃之炭”般被朝廷弃置。此诗语言“绮丽鲜秀”,对炽炭的描摹尤见功力:“吐、喙、踯、昂”等动词精准刻画炭燃时的动态,将匠人烧制的“龙虎熊豹”形炭写得栩栩如生。这种微观描摹的笔法,与《永州八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细腻风格一脉相承,开创了“知微见著”的文学范式。诗中“燃炭”的隐喻,既道尽世事兴衰的常理,亦成为诗人被贬后对人生进退的哲思写照。

3. 作品点评

柳宗元在诗中运用了其散文中惯用的“盆景艺术”手法,将万象变化浓缩于方寸之间。“蟠龙吐耀虎喙张,熊蹲豹踯争低昂。攒峦丛崿射朱光,丹霞翠雾飘奇香”四句,以精妙笔触勾勒炽炭燃烧之态:炭块造型似蟠龙吐焰、猛虎张口,又若熊蹲豹跃、高低争势,燃烧时峦岩般的纹理折射红光,升腾的烟霭如丹霞翠雾,更散出奇香。这种艺术构思源于生活原型:晋代羊琇首创雕刻形炭温酒取乐,唐代达官贵人纷纷效仿,烧炭匠人遂选用奇形树蔸烧制,并刻意雕琢成龙虎熊豹之形。诗中“吐、喙、踯、昂、射、飘”等动词尤为精妙——“吐”显火焰灵动,“踯”状野兽腾跃,“射”摹红光迸溅,将炽炭燃烧时的动态与神韵写得细腻而不繁冗,逼真而富想象,恰似神来之笔,毫无雕琢痕迹。正如汪森在《韩柳诗选》中评点:“绮丽之语,故自鲜秀。”此语精准道破柳宗元以诗笔化平凡为神奇的艺术功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三诗意皆有所讽,上篇谓志大如夸父者竟不免渴死,反不若北方之短人,亦足终天年。盖自谓也。中篇谓人才众多,则国家不能爱养,逮天下多事,则狼顾而叹无可用之才。盖言同辈诸公一时贬黜之立也。

宋韩醇《柳河东集》

# 止咏一物,借题生感,骨力老苍。

明邢昉《唐风定》卷一〇

# 绮丽之语,故自鲜秀。

清汪森《韩柳诗选》

# 音节古,色泽鲜,绝去纤、伪二种流弊。

清汪森《韩柳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赠别》

下一篇:唐·白居易《感白莲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