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你难道没有看见夸父追赶太阳,窥探虞渊的情景吗,
# 虞渊:虞渊:即“隅谷”,神话传说中的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日入于虞渊之氾,曙于蒙谷之浦。”,夸父: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他立志要和太阳竞走。《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跳踉北海超昆仑":他跳跃着越过北海,超越了昆仑山。
# 昆仑:神话中的西方大山。,超:跨越,越过。,跳踉:腾跃跳动。
"披霄决汉出沆漭":他冲破云霄,分开天河,从浩瀚的水中冲出,
# 沆漭:浩渺,指自然元气,即水气茫茫的样子。,决汉:冲破银河。汉,银汉。,披霄:劈开云霄。
"瞥裂左右遗星辰":一下子撕裂了左右的空间,连星辰都被抛在身后。
# 遗:留下,丢下。,瞥裂:迅疾貌。
"须臾力尽道渴死":不一会儿就力气耗尽,在道路上渴死了,
# 须臾:片刻,一会儿。
"狐鼠蜂蚁争噬吞":狐鼠蜂蚁争着来啃食他的尸体。
# 噬:咬。
"北方竫人长九寸":北方的矮人只有九寸高,
# 竫人:古代传说中的小人国名。
"开口抵掌更笑喧":他们张开嘴,拍着手,更加喧闹地嘲笑。
# 抵掌:拍手、鼓掌。
"啾啾饮食滴与粒":他们叽叽喳喳地吃着饭,每一口都是那么小,
# 饮食滴与粒::意即是食量很少,只须几滴水、几粒米便可。,啾啾:虫、鸟的细碎的鸣叫声,这里指矮人吃食时所发出的细碎的声。
"生死亦足终天年":生死对于他们来说也足够度过一生了。
# 终天年:平安自得地度过一生。天年,自然寿命。
"睢盱大志小成遂":夸父有着远大的志向,却只能小有成就,
# 成遂:成功。,小:通“少”。,睢盱:张目仰视,这儿指睁目悲愤激昂的样子。
"坐使儿女相悲怜":最终死去,让儿女们为他悲伤怜悯。
# 坐使:致使。
"虞衡斤斧罗千山":虞衡的斧头罗列在千山之中,
# 罗:搜寻。,斤:斧头。,虞衡:古代管理山林的官。掌山泽者谓之虞,掌川林者谓之衡。
"工命采斫杙与椽":工匠命令砍伐树木做木桩和椽子。
# 椽:椽木。杙椽指建筑材料。,杙:小木桩。,斫:砍伐。,工命:官命。
"深林土剪十取一":在深林中砍伐树木,十棵树只取一棵,
# 土剪:齐土砍断。
"百牛连鞅摧双辕":上百头牛拉着车辕,却把双辕都压断了。
# 辕:驾车用的车杠,设在车前。,摧:折断。,鞅:牛羁,即套在牛、马颈上的皮带,用以驾驭。
"万围千寻妨道路":那些巨大的树木阻碍了道路,
# 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围:两臂合拢来叫围。
"东西蹶倒山火焚":它们东西倒下,被山火焚烧。
# 蹶:倒。
"遗余毫末不见保":剩下的小树枝也得不到保护,
# 毫末:一小点。
"躏跞涧壑何当存":在石头和山沟间被践踏,怎么能保存下来呢。
# 躏跞:践踏。
"群材未成质已夭":成群的木材还没有长成,就被砍伐了,
# 未成:未成材。
"突兀哮豁空岩峦":它们高耸的山峰变得空荡荡的。
# 岩峦:山冈。,哮豁:高峻的样子。,突兀:高耸的样子。高峻的样子。
"柏梁天灾武库火":柏梁台遭遇天灾,武库发生火灾,
# 武库火: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闰十月武库失火。这两次有据可考的火灾事故,损失甚大,历代奇珍异宝皆荡然无存。武库,古代储藏兵器物品的仓库。,柏梁天灾: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十一月,柏梁台失火。柏梁:西汉未央宫中台名。
"匠石狼顾相愁冤":工匠们惊恐地回头张望,相互诉说着愁怨。
# 狼顾:原意是狼行走时常回头后顾,以防袭击,比喻人有后顾之忧,这里指忧郁、忧心的样子。,匠石:先秦著名的木匠,这儿借指工匠。
"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你难道没有看见南山的栋梁越来越稀少了吗,
# 南山:终南山,唐代常有高洁之士隐居于此。
"爱材养育谁复论":谁还会去谈论爱护木材、培育人才的事情呢。
"飞雪断道冰成梁":飞雪阻断了道路,冰块成了桥梁,
"侯家炽炭雕玉房":贵族家里燃烧着炽热的炭火,雕饰着玉制的房屋。
# 雕玉房:夸饰语,指富丽豪华的住宅。,侯:王侯。
"蟠龙吐耀虎喙张":蟠龙吐出耀眼的光芒,老虎张开大嘴,
# 蟠龙吐耀虎喙张:此两句中的龙虎熊豹,皆言燃炭之形状。《晋书·羊琇传》“琇性豪侈,费用无复齐限,而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之。”裴启《语林》谓兽炭“火热既猛,兽皆开口,向人赫赫然”,诗中“吐耀”、“张喙”即是指燃烧的木炭之状。
"熊蹲豹踯争低昂":熊蹲着,豹子跳跃着,争着高低。
"攒峦丛崿射朱光":山峦聚集,岩石陡峭,射出红色的光芒,
# 攒峦丛崿:言炽炭堆积之多,犹如山形一般。攒,聚。崿,山崖。
"丹霞翠雾飘奇香":红色的云霞和翠绿的雾气飘散着奇特的香气。
# 奇香:奇特的香味。炭中和有香料,故香。,丹霞翠雾:指炉火的红光和青色的烟雾。
"美人四向回明珰":美人向四周回望,佩戴着明亮的耳环,
# 明珰:指镶嵌明珠的耳饰。
"雪山冰谷晞太阳":雪山和冰谷里的雪在阳光下融化。
# 晞:晒。
"星躔奔走不得止":星星在天空奔跑,不能停止,
# 星躔:日月星辰运转的度次。躔,天体运行。
"奄忽双燕栖虹梁":忽然间两只燕子栖息在彩虹般的桥梁上。
# 虹梁:像彩虹一般的大梁,这里借指华屋大宅。,奄忽:忽然,奄然。
"风台露榭生光饰":像彩虹一般的大梁,这里借指华屋大宅。
#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死灰弃置参与商":就像死灰被抛弃,如同参星和商星一样难以相见。
# 参与商:两个星宿名。《左传》:“辰为商星,参为晋星,参商相去之远也。”因此,后人常以参商喻隔距离之远。
"盛时一去贵反贱":兴盛的时候一去不复返,高贵的东西反而变得低贱,
"桃笙葵扇安可当":桃笙和葵扇又怎么能当作珍贵的东西呢。
# 桃笙:以桃枝织成的席簟。簟,宋、魏之间谓之笙。左思太冲《吴都赋》“桃笙象簟,韬于筒中。”注云:“桃笙,桃枝簟也。吴人谓簟为笙。”葵扇:出《晋书·谢安传》“安乡人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其一这是一首七言寓言诗,也是一首神话隐喻诗。取材于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描绘了夸父跳踉北海、腾越昆仑的磅礴气势,以及力竭渴死的悲剧结局,通过与北方矮人生存状态的对照,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了对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的反思,暗含对革新人物命运的感慨。其二这是一首七言叙事诗,也是一首现实讽喻诗。以大唐滥伐林木、山火焚林的场景为切入点,描绘了虞衡伐木、百牛运木的壮观场面,以及山火过后林木尽毁的惨烈景象,通过“南山栋梁益稀少”的慨叹,映射朝廷人才匮乏的现实,表达了对人才培养与任用问题的忧思,兼具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其三这是一首七言咏物诗,也是一首哲理抒怀诗。以侯家冬春两季对炽炭的不同态度为核心,描绘了炭在严冬如蟠龙吐耀般珍贵、至春日却成死灰被弃的变化,借“物适其时则贵”的常理,揭示世事兴衰与人生进退的哲理,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悟,兼具绮丽描摹与哲思深度。
2. 分段赏析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的重要体裁,中华书局版《乐府诗集》在杂曲歌辞中专题收录,自鲍照《行路难十八首》起,累计收录20余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作多以“君不见”或“行路难”起句,如鲍照“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卢照邻“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以及僧贯休、骆宾王、高适等人的名句,正如《乐府解题》所言:“《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其一:神话隐喻中的理想反思柳宗元《行路难三首》首篇取材神话,以磅礴笔触夸张描绘夸父逐日的壮举——“跳踉北海、腾越昆仑、披霄决汉”,其奔走之势甚至“瞥裂天宇、遗落星辰”,却终因体能有限力竭渴死,沦为野鼠山狐之食。诗后半转而盛赞北方九寸矮人的生活:他们如《逍遥游》中的“篷间雀”,饮食仅需粒米滴水,却能于狭小天地中无忧无虑、自得终年,与夸父的悲剧形成鲜明对照。此诗以夸父与矮人的隐喻,揭示“理想需与现实合拍”的哲理:脱离客观条件的宏伟抱负终将成空。关于夸父的指代,学界尚无定论。部分观点认为其暗喻革新领袖王叔文——柳宗元对王叔文的情感充满矛盾:既在《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中盛赞其“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肯定其革新功绩;又在《寄许京兆孟容书》中称其“万被诛戮,不足塞责”,折射出贬谪后的复杂心态。诗中“古来宏志少成愿,空使儿孙相悲怜”的慨叹,更将反思延伸至屈原、贾谊等历代失意文人的命运,形成对理想主义的深层叩问。其二:现实主义的人才悲歌第二首诗以现实主义笔法,借大唐滥伐林木隐喻朝廷人才匮乏,艺术上可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媲美。诗中“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杙与椽”实写安史之乱后,朝廷大兴土木导致的过度采伐;“百牛连鞅摧双辕”则以平实笔墨勾勒运木工程的浩大。而“万围千寻妨道路,东西蹶倒山火焚”则用夸张手法,描绘林木遭山火焚毁、幼木夭折的惨烈景象,与李白“白发三千丈”的浪漫夸张异曲同工。诗末“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为全篇主旨: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隐喻,将叙事升华为政论——“南山栋梁”既指山林木材,更喻国家人才,痛斥朝廷对人才“伐而不育”的现状,暗讽朋党倾轧致使革新士子被贬夭折,致使“国本衰弱”的社会现实,字里行间洋溢着忧国忧民的情怀。正如宋敖陶孙《敖器之诗话》评柳宗元诗“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此诗于平实中见深沉,于叙事中藏锋芒。其三:咏物抒怀中的世态哲思第三首诗以“物适其时则贵”为核心,通过冬春两季炭的境遇变化揭示人生哲理:寒冬时,“蟠龙吐耀虎喙张,熊蹲豹踯争低昂”的炽炭被王侯视为珍宝,燃烧时“攒峦丛崿射朱光,丹霞翠雾飘奇香”;至春日则“死灰弃置参与商”,沦为废物。这种“冬贵春弃”的现象,实则是柳宗元对世态炎凉的深刻体悟——正如他在永州的境遇:昔日革新重臣被贬后,便如“春弃之炭”般被朝廷弃置。此诗语言“绮丽鲜秀”,对炽炭的描摹尤见功力:“吐、喙、踯、昂”等动词精准刻画炭燃时的动态,将匠人烧制的“龙虎熊豹”形炭写得栩栩如生。这种微观描摹的笔法,与《永州八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细腻风格一脉相承,开创了“知微见著”的文学范式。诗中“燃炭”的隐喻,既道尽世事兴衰的常理,亦成为诗人被贬后对人生进退的哲思写照。
3. 作品点评
柳宗元在诗中运用了其散文中惯用的“盆景艺术”手法,将万象变化浓缩于方寸之间。“蟠龙吐耀虎喙张,熊蹲豹踯争低昂。攒峦丛崿射朱光,丹霞翠雾飘奇香”四句,以精妙笔触勾勒炽炭燃烧之态:炭块造型似蟠龙吐焰、猛虎张口,又若熊蹲豹跃、高低争势,燃烧时峦岩般的纹理折射红光,升腾的烟霭如丹霞翠雾,更散出奇香。这种艺术构思源于生活原型:晋代羊琇首创雕刻形炭温酒取乐,唐代达官贵人纷纷效仿,烧炭匠人遂选用奇形树蔸烧制,并刻意雕琢成龙虎熊豹之形。诗中“吐、喙、踯、昂、射、飘”等动词尤为精妙——“吐”显火焰灵动,“踯”状野兽腾跃,“射”摹红光迸溅,将炽炭燃烧时的动态与神韵写得细腻而不繁冗,逼真而富想象,恰似神来之笔,毫无雕琢痕迹。正如汪森在《韩柳诗选》中评点:“绮丽之语,故自鲜秀。”此语精准道破柳宗元以诗笔化平凡为神奇的艺术功力。
# 三诗意皆有所讽,上篇谓志大如夸父者竟不免渴死,反不若北方之短人,亦足终天年。盖自谓也。中篇谓人才众多,则国家不能爱养,逮天下多事,则狼顾而叹无可用之才。盖言同辈诸公一时贬黜之立也。
宋韩醇《柳河东集》
# 止咏一物,借题生感,骨力老苍。
明邢昉《唐风定》卷一〇
# 绮丽之语,故自鲜秀。
清汪森《韩柳诗选》
# 音节古,色泽鲜,绝去纤、伪二种流弊。
清汪森《韩柳诗选》
上一篇:唐·杜牧《赠别》
下一篇:唐·白居易《感白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