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西
lóu
xíng
jiǎ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měi
yīn
lóu
shàng
西
nán
wàng
shǐ
jué
rén
jiān
dào
cháng
ài
shān
qīng
màn
tiān
qiū
shuǐ
bái
máng
máng
fēng
jiàn
sān
nián
miàn
shū
xìn
nán
chuán
wàn
cháng
zǎo
wǎn
dōng
guī
lái
xià
xiá
wěn
chéng
chuán
fǎng
guò
táng

译文

每次在西楼上向西南方向眺望,才发觉人世间的路途如此漫长。傍晚的青山一簇簇,遮挡了落日,漫天的秋水一片白茫茫,望不到边际。历经风波,已经三年没见过你的面,书信也难以传递我这万里之外的思念愁肠。不知你早晚何时能从东边归来,顺峡而下,愿你能安稳地乘着船,平安经过瞿唐峡。

逐句剖析

"每因楼上西南望":每次在西楼上向西南方向眺望,

"始觉人间道路长":才发觉人世间的路途如此漫长。

"碍日暮山青蔟蔟":傍晚的青山一簇簇,遮挡了落日,

"漫天秋水白茫茫":漫天的秋水一片白茫茫,望不到边际。

"风波不见三年面":历经风波,已经三年没见过你的面,

"书信难传万里肠":书信也难以传递我这万里之外的思念愁肠。

# 肠:指思念的心情。

"早晚东归来下峡":不知你早晚何时能从东边归来,顺峡而下,

# 峡:长江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重庆奉节到湖北宜昌之间,两岸高山,水流湍急,而以瞿塘峡为最险。,早晚:何时。

"稳乘船舫过瞿唐":愿你能安稳地乘着船,平安经过瞿唐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西楼忆行简》是唐代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登西楼向西南眺望,以“山青蔟蔟”“水白茫茫”的山水景色起兴,借景抒情,将对弟弟白行简的思念融入眼前景与心中情。诗中“三年不见”“书信难传”直接抒发了兄弟相隔的忧愁与牵挂,结尾盼弟弟平安归来,情感真挚。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蕴藉深沉,生动展现了兄弟间的深厚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登西楼忆行简》为唐代白居易所作,成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当时诗人正身处江州。其弟白行简彼时在剑南东川节度使卢坦(治所位于今四川三台)的幕府任职。此诗借登楼所见,抒发了因山水相隔而对兄弟的深切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每因楼上西南望,始觉人间道路长”,点明了“登楼”这一场景。诗人站在西楼上向西南眺望,因思念远方的人,才真切感受到世间道路的漫长。一个“始觉”,将登楼望景与内心的感慨自然连接,奠定了全诗思念的基调。颔联“碍日暮山青蔟蔟,漫天秋水白茫茫”,描绘了登楼所见的景色。青山重重,遮挡了落日;秋水浩渺,白茫茫一片铺满天地。“青蔟蔟”写出山的苍翠与密集,“白茫茫”展现水的广阔与迷蒙,以景衬情,用开阔而略带苍茫的景象,烘托出诗人因距离遥远而产生的惆怅。颈联“风波不见三年面,书信难传万里肠”,直抒胸臆。“三年不见”点出与亲人分别时间之久,“风波”既可能是指路途艰险,也暗示了世事的波折;“书信难传”则写出相隔万里,思念之情难以传递的无奈。这两句将思念的深沉与真切直接表达出来,情感浓厚。尾联“早晚东归来下峡,稳乘船舫过瞿唐”,转入对未来的期盼。诗人希望亲人能早日从东边归来,顺峡而下时,能平安乘舟经过险峻的瞿唐峡。“稳乘船舫”的祝愿,既体现了对亲人安全的担忧,也饱含着对团聚的急切期盼,让思念之情有了具体的寄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风波不见三年面,书信难传万里肠”这两句是说,经过风风雨雨的波折,我们已经有三年没有见面了。书信实难传达万里之外的思念之情。两句诗反映出白居易与白行简手足情深。

不详李济洲《全唐诗佳句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病马》

下一篇:唐·白居易《闲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