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yǒu
rén
xún
yuè
zhōng
shān
shuǐ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wén
dào
shān
piān
xiè
cái
qiān
yán
quán
luò
wàn
shù
yíng
huí
dōng
hǎi
héng
qín
wàng
西
líng
rào
yuè
tái
qīng
shuāng
jìng
xiǎo
tāo
bái
xuě
shān
lái
yuè
méi
chéng
sān
zhāng
hàn
bēi
zhōng
duō
xìng
zǎo
wǎn
xiàng
tiān
tāi

译文

听说你将去游览会稽山,那里最适合你这样才比谢灵运的人。会稽山有千岩竞秀与飞瀑悬泉之奇景,峰峦、山谷在绿荫之中曲折环绕。高峻的秦望山遥对着茫茫东海,古老的西陵城环绕着巍巍越王台。八百里镜湖的水面明澈如镜,汹涌澎湃的潮水打来好似雪山倾倒。八月的景色能激发如枚乘般的文思,在三吴之地可如张翰般畅饮。这里面有很多超逸的兴致,早晚能去往天台山。

逐句剖析

"闻道稽山去":听说你将去游览会稽山,

# 稽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闻道:听说。

"偏宜谢客才":那里最适合你这样才比谢灵运的人。

# 谢客:即谢灵运,乳名客儿,故称。此处借指友人。,偏宜:最宜,特别合适。

"千岩泉洒落":会稽山有千岩竞秀与飞瀑悬泉之奇景,

"万壑树萦回":峰峦、山谷在绿荫之中曲折环绕。

# 萦回:曲折环绕,盘旋往复。,万壑: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东海横秦望":高峻的秦望山遥对着茫茫东海,

# 秦望:山名,在绍兴市区东南,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曾登上此山以望南海,故名。王琦注:“施宿《会稽志》:‘秦望山,在会稽县东南四十里,旧经云众岭最高者。’”

"西陵绕越台":古老的西陵城环绕着巍巍越王台。

# 越台:即越王台,今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明嘉靖《萧山县志》载:城山,去县(萧山县城西)九里。“其山中卑四高,宛如城牒,吴王伐越,次查浦,句践保此拒吴,名越王城,又名越王台。,西陵:春秋越国范蠡所筑固陵城遗址,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

"湖清霜镜晓":八百里镜湖的水面明澈如镜,

# 湖:指绍兴镜湖。

"涛白雪山来":汹涌澎湃的潮水打来好似雪山倾倒。

"八月枚乘笔":八月的景色能激发如枚乘般的文思,

# 八月枚乘笔:用《七发》中所写八月观涛事。枚乘(chéng):西汉辞赋家。其赋作《七发》云:“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

"三吴张翰杯":在三吴之地可如张翰般畅饮。

# 张翰杯:西晋名士张翰,字季鹰,纵酒任诞,时人号为“江东步兵”,自言“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世说新语·任诞》)。另《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此中多逸兴":这里面有很多超逸的兴致,

# 逸兴:超逸豪放的意兴。《艺文类聚》卷一引晋湛方生《风赋》:“轩濠梁之逸兴,畅方外之冥适。”

"早晚向天台":早晚能去往天台山。

# 天台:即天台山,在今浙江台州。,早晚:何日,几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五言排律。诗中重点描绘了越中会稽美不胜收的山水景色,字里行间满是李白对越地山水风光及友人才华品格的由衷赞美。从写作手法看,此诗声律和谐,对仗极为工整,呈现出李白诗歌中少见的整饬美感。诗里运用移动镜头,使场景如同在眼前流动,赋予作品强烈的动态感,带来极具震撼力的视觉冲击。全诗从对越中山水的细致描绘,到对友人的真挚祝福,情感真挚。这不仅展现了李白高超的诗歌创作技艺,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且充满魅力的越地山水画卷,是一首别具一格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白一生钟情游历,曾多次踏足浙江大地。在天宝年间(742-756年,唐玄宗年号),便有多次前往越地的记录,正因如此,他对越中的山水景致极为熟稔。《送友人寻越中山水》一诗里,李白不遗余力地赞颂了越中那如诗如画的青山秀水,以及当地独具特色的风物美食。遗憾的是,关于这首诗具体的创作时间,以及他所送友人的身份信息,如今都已无从考证,只留下这满纸对越地的深情,供后人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越中如千岩泉洒、万壑树绕、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等壮丽山水景色,表达了对友人前往越中能尽情享受逸兴的期待,营造出一种对远方山水的向往与送别友人的复杂氛围。

2. 写作手法

想象:诗中对越中山水如“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等描写,是诗人未身临其境却凭借想象描绘出的美景,增添诗歌的浪漫色彩。用典:“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枚乘、张翰皆为文人,以他们的典故暗示友人在越中能如他们般富有逸兴。

3. 分段赏析

诗开篇“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两句,李白毫不吝啬对友人的赞美,直接将友人的才华与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相提并论,尽显对友人才干的赏识。随后“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这两句化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描述,生动展现了会稽山水的美妙景致。在李白另一首《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中,也有“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这般类似描绘。“东海横秦望”至“涛白雪山来”的四句,高度凝练地勾勒出越中的迷人风光。李白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胜地,如“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同时也精准捕捉真实生动的山水画面,像“湖清霜境晓,涛白雪山来”。尤其“湖清”这两句,一边呈现小舟缓缓前行,一边描绘大浪迎面汹涌扑来,两者相向而行,极大地增强了大浪的动态感,让人仿若看到雪山崩塌般震撼,视觉冲击力十足。“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两句,则巧用枚乘笔、张翰杯这两个典故,来称赞友人的文学才华与洒脱逸兴。由于典故中的主人公均为江南籍文学家,与诗中描绘的越中风物相得益彰,不仅为江南山水增添光彩,还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诗末“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两句,点明李白对越中美景独特而深切的感受。

4. 作品点评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极为敏锐且强烈的感知力,在其诗作中,他擅长将自身独特个性融入自然景物之中,使得笔下的山水丘壑都被赋予理想化的色彩。凭借胸臆间的豪迈之气,李白赋予山水以壮美之感,他对自然磅礴伟力的歌颂,本质上是对高瞻远瞩、不懈奋斗的人生理想的礼赞。那些超凡脱俗的自然意象,与他傲岸不群的英雄性格浑然天成,难解难分。于诗里,李白仿若灵动的飞鸟,豪气四溢,恰似缥缈云气自由穿梭天际;又似不羁的骏马,在广阔原野纵情驰骋,神游八方。他彻底摆脱世俗的羁绊,尽显仙人之姿,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的浪漫情怀、癫狂之举,爱恨情仇、寂寞痛苦、梦与现实,乃至豪气义气,漂泊的生涯,皆被推向极致。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重点在于抒发豪迈气概与激昂情绪,极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事件展开细致入微的描绘。他洒脱不羁的气质、傲然独立的人格,以及极易被触动且迅速爆发的强烈情感,都在诗中展露无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桂曰:太白天才飘逸,长律虽法度严整,而清骨不泯。

明张含、杨慎《李杜诗选》

# 蒋仲舒曰:李诗常清旷,而此独刻画。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周敬曰:得“湖清”一联,通篇生色。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卷十

# “湖清”二句,写景清切。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卷二十三

# 陈德公曰:寻常语入其笔端,便飘飘然有凌云之气。评:三、四洒落萦回,字法排纵。“涛白雪山来”,眼前佳境,笔能道出。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卷四十一

# 按沈、宋排律,人巧而已。右丞明秀,实超沈、宋之上,若气魄闳大,体势飞动,亦未可与太白抗行也。“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地形连海尽,天影落江虚”等句,右丞恐当避席。

清潘德舆《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三十六

# 谢云:太白专学鲍明远,亦有全用其句处,如鲍云“千岩盛阻积,万壑势萦回”是也。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卷十五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薛逢《六街尘》

下一篇:唐·丘为《题农父庐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