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i
qí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tóng
wéi
qín
zhōng
yǒu
tài
shēng
shēng
dàn
wèi
chèn
jīn
rén
qíng
huī
guāng
cǎi
miè
zhū
xián
chén
shēng
fèi
lái
jiǔ
yīn
shàng
líng
líng
wèi
jūn
tán
zòng
tán
rén
tīng
shǐ
使
zhī
rán
qiāng
qín
zhēng

译文

用丝弦与桐木制成了琴,琴中蕴含着远古的琴音。这古朴的琴音淡泊没有趣味,不符合如今人们的情趣。玉制的琴徽光彩已经消失,红色的琴弦上已生出尘土。但遗留的琴音仍清越动听,但遗留的琴音仍清越动听。我不推辞为您弹奏此琴,即使弹奏了人们也不会聆听。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这样的情况呢,是那羌笛与秦筝啊。

逐句剖析

"丝桐合为琴":用丝弦与桐木制成了琴,

"中有太古声":琴中蕴含着远古的琴音。

"古声澹无味":这古朴的琴音淡泊没有趣味,

# 澹:恬静,安然,同 “淡”。

"不称今人情":不符合如今人们的情趣。

# 人:一作日。

"玉徽光彩灭":玉制的琴徽光彩已经消失,

"朱弦尘土生":红色的琴弦上已生出尘土。

"废弃来已久":但遗留的琴音仍清越动听,

"遗音尚泠泠":但遗留的琴音仍清越动听。

"不辞为君弹":我不推辞为您弹奏此琴,

"纵弹人不听":即使弹奏了人们也不会聆听。

"何物使之然":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这样的情况呢,

"羌笛与秦筝":是那羌笛与秦筝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废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诗中从制琴材料、琴的渊源等说起,指出琴音淡而无味,不为今人所赏,古琴久被弃置,玉徽暗淡、朱弦蒙尘,但遗音仍清越雅淡。诗人以琴自喻,一方面表现自己的坚持与清正,另一方面寄寓政治上的失意,表达知音难觅、曲高和寡的无奈,以及对世俗喜好俗乐的感慨。写作手法上,运用了对比等手法,如将古琴的雅淡与羌笛、秦筝等俗乐对比。全诗结构严谨,语言质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废琴》由唐代白居易创作。当时唐代音乐融合发展,空前繁荣,但琴音单调、琴家保守,致使琴遭冷落,诗人们常借琴抒发对世俗感慨。白居易借此诗,寄寓自身政治失意,因朝局中君王不辨是非,偏爱奸妄,他这样的人才不受重用,故而以诗表达不被赏识的郁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开篇指出琴由丝桐制成,存有太古之声,因其淡雅无味,不合今人情趣。接着描述古琴被弃,玉徽失色、朱弦蒙尘,然遗音依旧清越。即便愿为君弹奏,却无人倾听,原因在于羌笛与秦筝等俗乐更受世人喜爱。诗人以废琴自喻,借琴被弃,表达自身政治上的失意,展现自己坚守清正,却因当权者偏好“俗乐”般的奸妄,而不被赏识重用的境遇。

2. 写作手法

象征:“废琴”象征诗人自身,琴的“废弃”象征诗人在政治上的失意,琴虽有高雅“遗音”却无人欣赏,如同诗人虽有才华却不被重用。同时,“废琴”也象征着被时代冷落的传统高雅文化。烘托:“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通过对琴身装饰玉徽光彩消逝、朱弦布满尘土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琴被废弃已久的状态,营造出一种落寞、凄凉的氛围,暗示高雅音乐在当时的衰落。

3. 分段赏析

《废琴》前四句,诗人先说琴由丝桐制成,能发出太古之声,接着表明古声淡而无味,不被今人喜爱,既介绍了琴的材质与渊源,又暗点其被废弃的原因,为后文做铺垫。“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这两句,诗人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琴被废弃后的状态,玉徽失去光彩,朱弦布满尘土,生动展现了琴的落寞。“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写琴虽被废弃已久,但遗音仍清越雅淡,表现出琴不改其志的坚守。后四句中,“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表明琴愿意为君弹奏,只是无人倾听,体现出琴的曲高和寡与知音难觅。“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最后点明原因,是因为羌笛与秦筝等俗乐受世人喜爱,致使古琴被厌弃,整首诗以琴自喻,寄寓了诗人政治上的失意,同时结构严谨,自然流畅。

4. 作品点评

《废琴》是白居易以琴自喻、寄寓政治失意之作。诗起笔言琴具太古淡声,不称今人情,为被废铺垫。“玉徽”四句绘琴遭弃却遗音泠泠,显其坚守。末四句直言弹也无人听,归咎于羌笛、秦筝等俗乐。此诗语言通俗,借琴象征古风,批判时人重俗轻雅,展现诗人孤高不被赏的境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顾况《听角思归》

下一篇:唐·白居易《食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