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名通地纪":水在天地间位列纲纪,
"疏派合天津":支流疏散汇聚,最终流入天河。
"波随月色净":水波随月光流转,愈显澄澈无瑕,
"态逐桃花春":水形随春日桃花摇曳。
"照霞如隐石":霞光映水,仿佛水中藏着斑斓的石头,
"映柳似沉鳞":柳影倒映,宛如沉入水底的鱼鳞。
"终当挹上善":水终将归于至善,
"属意澹交人":诗人愿与淡泊名利的高洁之士结交。
“初唐四杰”之一
骆宾王(619?~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又称洛临海,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骆宾王的诗以七言歌行见长,多感慨悲愤之词。其五言律诗也时有佳作,托物兴怀。他又善骈文,名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锋芒毕露,慷慨激昂,语言晓畅,感情充沛,气势俊逸。代表作品有《帝京篇》《畴昔篇》《在狱咏蝉》等。著有《骆宾王文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列名通地纪,疏派合天津。”开篇点题,描绘了水的广阔与重要性。诗人用“列名通地纪”表明水贯穿大地,分布广泛;“疏派合天津”则描绘了众多支流汇聚于天河的壮丽景象,突出了水的宏大与包容。颔联:“波随月色净,态逐桃花春。”从动态角度描绘水的美。月光下的水波清澈透明,仿佛被月色洗涤;而春天里,水波随着桃花的盛开而显得更加灵动。诗人通过“波随月色净”和“态逐桃花春”展现了水的纯净与生机。颈联:“照霞如隐石,映柳似沉鳞。”从静态角度描绘水的美。阳光照在水面上,仿佛隐藏着石头;柳树的倒影则如同沉在水中的鱼鳞。诗人巧妙地运用“照霞”和“映柳”两个意象,展现了水的宁静与深邃。尾联:“终当挹上善,属意澹交人。”点明了诗的主旨。诗人以水的“上善”品质(润泽万物而不争)来比喻君子的品德,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淡泊名利、真诚交往的人际关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