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生长松":华山顶上的高松,
# 太华:即西岳华山。
"亭亭凌霜雪":玉立亭亭凌霜傲雪。
# 亭亭:直立不阿貌。
"天与百尺高":天生的百尺长松,
"岂为微飙折":岂能为小的狂风所折。
# 微飙:小风,微风。
"桃李卖阳艳":而桃李却与长松不同,它们所卖弄的是艳丽的美色,
# 卖阳艳:卖弄春日花盛开的亮丽美艳之色。阳艳:亮丽美艳。
"路人行且迷":使行路之人为之着迷。
"春光扫地尽":当春光已尽之时,
# 扫:一作“拂”。
"碧叶成黄泥":它的碧叶就化成了黄泥。
"愿君学长松":愿你做那卓尔不群,傲骨嶙峋的松树,
"慎勿作桃李":不要沦为平庸,自甘堕落的桃李花。
"受屈不改心":受屈而忠心不改,
# 受屈:受到挫折和打击。
"然后知君子":然后才能辨别谁是真君子。
"见君乘骢马":见君乘着骢马,
# 骢马:毛色青白的马。
"知上太行道":知道您要上太行之山道。
# 太行:宋本原作大山,《文苑英华》作太行,今据改。行:一作“山”。
"此地果摧轮":果然此地摧车投轮,道路十分艰险,
# 摧轮:摧车折轮,谓山路难行。曹操《苦寒行》:“北上大行山,艰哉何巍规。羊肠坂洁屈,车轮为之摧。”
"全身以为宝":千万要注意安全,保全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我如丰年玉":我如丰年之玉,
# 丰年玉:《世说新语·赏誉》:“世称庚文康为丰年玉。”刘孝标注:“谓亮(即庚文康)有廊庙之器。”
"弃置秋田草":被弃置在秋田的草丛中。
"但勖冰壶心":为官须清正廉洁,努力工作,
# 冰壶心:谓冰清玉洁。鲍照《代白头吟》:“清如玉壶冰。”,勖:勉励。
"无为叹衰老":不要等到年老无为时叹息。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讽喻诗。描绘李白规劝谄媚权贵的韦黄裳,第一首借长松、桃李对比望其坚守正道、做堂堂大丈夫;第二用骢马意象及典故,劝友人廉洁为官、勤勉工作。诗政治针对性强,立场鲜明,讽喻辛辣直白,让读者明其劝诫之意。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寒翠柏凋,万木皆摧折”,借青松傲岸不屈、四季常青之特性,寄托诗人及期望韦侍御黄裳坚守正直、不随波逐流之志,面对困境挫折也不动摇,于物的描写中抒发理想抱负,表明对黑暗势力的蔑视态度。对比:将长松在霜雪中亭亭玉立、不为微飙所折,与桃李虽能在春光中吸引路人,但春光一去便“碧叶成黄泥”进行对比,突出二者截然不同的特质,进而强调应学长松,勿做桃李的观点。比喻:“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作者以巍峨华山上高大且挺拔、无惧霜雪侵袭的青松作比。在黑暗、腐朽与反动势力如乌云压顶般的强大威压下,君子恰似这青松,绝不与污浊同流,以傲然之姿坚守自我,不屈不挠。象征:“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以“长松”象征正直之士。长松生长于太华山上,“亭亭凌霜雪”,高大挺拔且能抵御霜雪,象征着君子在权贵和腐朽势力面前坚守自我、傲岸不屈的精神;以“桃李”象征趋炎附势、阿谀权贵的小人。桃李在春光中“卖阳艳”,卖弄艳丽姿色,迷惑路人,但春光一去便“碧叶成黄泥”,寓意这类小人虽能得意一时,却会随所依附势力衰败而覆灭。反衬:以松树的挺拔直立,衬显出桃李的低矮蜷曲、卑琐之态;以松树于霜雪之中傲然挺立,衬出桃李在风雨面前的怯懦畏惧;以桃李卖弄春日艳丽之姿,衬托松树的刚正不阿、坚守本心;以桃李花败叶萎化为泥土,映衬青松历经四季容颜不改,千载岁月依旧屹立,即便雪压霜欺,仍葆青翠本色的坚贞品格。用典:“见君乘骢马,知上太行道。”中“乘骢马”是用典。东汉时,桓典为侍御史,常乘骢马,秉公执法,京师畏惮,称其为“骢马御史”。诗中说“见君乘骢马,知上太行道”,用此典故暗示韦侍御如同桓典一样是秉持公正的御史,要去艰难的地方(太行道)履职。双关:“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中“微飙”表面指微风,实则暗喻生活中、仕途上遇到的小挫折、小磨难。长松不会为“微飙”所折,一语双关,既写长松的坚韧,也借此劝诫韦侍御在面对人生小挫折时要坚守自我,不屈不挠。映衬:“碧叶成黄泥,艳花委尘泥”中以“花、叶成泥”之凋零衰败,映衬青松凌霜傲雪、四季常青,历经千载挺立如故,雪压霜欺仍葆青翠的坚贞风骨。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开篇“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诗人将我们的目光引向那巍峨的华山之巅。华山,本就以险峻奇崛闻名于世,而生长其上的青松,更是一道独特而震撼的风景。它们身姿挺拔,宛如一个个坚毅的卫士,傲立在霜雪漫天的环境中。“亭亭”二字,生动地描绘出青松那修长、笔直且高洁的姿态,仿佛在向世间宣告其不屈的意志。“天与百尺高”,赋予了青松一种与生俱来的伟岸与不凡,这高度,是天地所赋予,是一种天赋的尊贵。“岂为微飙折”则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扇向那妄图撼动青松的微弱狂风。这不仅凸显了青松在面对微小势力时的不屑与坚定,更象征着那些秉持正义的正直之士,在权贵的压迫与腐朽势力的侵蚀面前,展现出的傲岸不屈、毫不畏惧的崇高精神。他们坚守内心的正义,绝不因外界的干扰与压力而轻易屈服。中间部分“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与前文的青松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当春日来临,风和日丽之时,桃李便迫不及待地卖弄起它们艳丽的姿色。“卖”字用得极为精妙,将桃李那种为了吸引目光而刻意为之的姿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它们就像那些在权贵面前阿谀奉承、极尽谄媚之能事的小人,凭借着表面的浮华来迷惑他人。“路人行且迷”,生动地描绘出路人被桃李艳丽外表所迷惑的场景,这也正如世间许多人容易被小人的表面功夫所欺骗。然而,好景不长,当春光如流水般匆匆逝去,曾经娇艳的桃李瞬间失去了光彩,花叶凋零,最终化为尘土。这一过程深刻地揭示了那些趋炎附势、阿谀权贵的小人的命运。他们虽能在一时之间凭借迎合时势而得意忘形,但随着所依附的势力如春光般消逝,自身也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覆灭,沦为历史的尘埃。诗的结尾“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诗人情感直抒胸臆,直接对韦黄裳进行劝诫。他语重心长地希望友人能够学习青松那高贵的品质,以青松为榜样,在纷繁复杂的世间坚守自我。“慎勿作桃李”,语气坚决,再次强调不要像桃李一样,靠趋附时势来获取一时的利益。同时,诗人还着重强调了真正的君子风范,即便是遭受委屈与挫折,也绝不改变自己的内心志向。这种对君子品质的坚守,既是诗人对友人的殷切期望,也是其自身心志的深刻体现。李白一生豪放不羁,心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但他始终坚守内心的追求,此诗正是他这种精神的生动写照。第二首,开篇“见君乘骢马,知上太行道。此地果摧轮,全身以为宝。”诗人目睹韦黄裳骑着高大的骢马,心中便知晓他即将踏上前往太行山的征程。太行山,地势险峻,山路崎岖坎坷,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艰难险阻之地。诗人在此巧妙地运用“此地果摧轮”,形象地暗示了友人此去必将面临诸多艰难挫折,道路充满荆棘。“全身以为宝”则饱含着诗人对友人深深的关切之情,他提醒友人在面对困境时,要将保全自身的安危作为首要原则,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置自身于险境。这种关怀,并非是软弱的退缩,而是一种历经世事沧桑后的睿智与深沉,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细致入微的情感。诗的后半部分“我如丰年玉,弃置秋田草。但勖冰壶心,无为叹衰老。”诗人笔锋一转,开始感慨自身的遭遇。他将自己比作那在丰收之年无比珍贵的美玉,本应熠熠生辉,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现实却残酷地将他弃置于荒芜的秋田草丛之中,无人问津,才华被埋没。这种强烈的落差感,尽显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失落。但即便如此,诗人依然展现出豁达的胸怀。他在感慨自身境遇的同时,不忘勉励友人要保持冰清玉洁的心志。“冰壶心”象征着为官者应有的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诗人希望友人在仕途上能够坚守本心,积极作为,不要因为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而心生叹息,丧失进取之心。这既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诗人自身虽处困境却依然积极向上精神的体现。
4. 作品点评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的诗句表意较为直白,致使其思想内涵未达丰富、浑厚、博大之境,在认识的深度上也稍显薄弱。李白借诗劝诫谄媚权贵的韦黄裳。首篇以松与桃李对比,劝其坚守自我,勿随波逐流;次篇借“骢马”典故,望其清廉为官。诗中托物言志、对比映衬手法精妙,尽显诗人刚正。但表达直白,思想深度与感染力逊于其部分佳作,不过仍反映出李白对时风的批判及对正直品性的坚守。李白这组诗同样存在不足,与他那些想象奇谲、笔力雄健、情感浓烈,令人回肠荡气的诗作相比,风格差异显著。在传达正确思想观念时,这组诗在艺术感染力方面有所欠缺,未能充分展现出李白诗歌惯有的那种震撼人心的魅力。
# 此为赠友之诗,勉励友人要学长松勿以风霜改色,并勉励老友要为官清正廉洁,不要叹老嗟卑。
不详中国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李白诗全译》
上一篇:唐·羊士谔《初移琪树》
下一篇:唐·畅诸《早春》